你,究竟是在過節還是過「劫」呢?

你,究竟是在過節還是過「劫」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新年快樂。春節假期已經接近尾聲,筆者因為年前投資失利,無錢過年,搞得歡喜的過年像渡劫一般,只求早早結束。而這難得的體驗也不禁讓我思考─為何過一個節需要有這麼多有的沒的傳統?

像是小年夜要拜天公、除夕要吃團圓飯、清明要掃墓、中元普渡等等,好像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同樣是節日,就沒有人規定端午一定要吃肉粽、元宵一定得看花燈,重陽也不知道如何敬老,甚至連假都沒放了。奇怪的是,我們反而越來越習慣─一起倒數跨年,母親節與88節一定會給雙親送禮或是出去吃個飯、2/14要談情說愛、中秋當然就是烤肉、聖誕也得送個禮物。

對於這矛盾,筆者突然想到近日看過的書摘─『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裡面寫到在日常生活裡加入一些些小小的儀式,例如:起床後對自己的精神鼓勵、看書前泡杯咖啡或是洗個臉。利用一些動作來提醒自己後面這件事的意義,從而使自己更專注、更加體會自身的存在,而非僅是庸庸碌碌的活著。若將這所謂的「儀式」視為自我暗示,那群體一起進行的「儀式」是否就是群體暗示呢?

是的,但即便有「儀式」的形式,若其對你本身並不具任何意義也無法真正暗示你。例如清明掃墓,就經常只是走個形式,祖先僅僅就只是墓碑上的幾個字,慎終追遠就不用說了,連家族的聯繫也只是簡單的寒暄而已。儀式,應該是隨意義而產生,儀式本身僅僅是個提醒,是個切換心境的動作,不該過度重視儀式,而忽略了其所傳達的訊息,像是因為婚禮形式吵得不可開交,忽略了婚禮即為『連結』的本質。

同樣的,節日也是一種儀式,與其跟隨眾人倒數跨年,獨自一人回顧過去並書寫也是不錯的選擇。自己舉行能使自己有感的儀式,而非跟著別人忙進忙出,卻沒留時間給自己沉澱。
就從今日開始吧! 找尋自己在節日的儀式,而不是重複著相同卻毫無意識的日子。相信此後你將能真正過『節』,而非過『劫』了!





avatar-img
狂言的沙龍
7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狂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首,在改變之時 回首,在沉醉之刻 回首,在放不下、得不到之別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4/5驀然回首
在每個創傷前作者都有一個展示背號的畫面,巨大的數字深深刻在後背似的,震撼且痛苦的的情緒一波波襲來,彷彿要將人淹沒,令人窒息。然而,漫畫的主基調卻是輕鬆的,甚至是搞笑的。作者巧妙地在球員日常與棒球之間不斷變化,讓人感受到這群人是真實的活著而非只是打棒球的機器,就是這些日常逐漸治癒了創傷,擴展了人生。
回首,在改變之時 回首,在沉醉之刻 回首,在放不下、得不到之別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4/5驀然回首
在每個創傷前作者都有一個展示背號的畫面,巨大的數字深深刻在後背似的,震撼且痛苦的的情緒一波波襲來,彷彿要將人淹沒,令人窒息。然而,漫畫的主基調卻是輕鬆的,甚至是搞笑的。作者巧妙地在球員日常與棒球之間不斷變化,讓人感受到這群人是真實的活著而非只是打棒球的機器,就是這些日常逐漸治癒了創傷,擴展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