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是在過節還是過「劫」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各位新年快樂。春節假期已經接近尾聲,筆者因為年前投資失利,無錢過年,搞得歡喜的過年像渡劫一般,只求早早結束。而這難得的體驗也不禁讓我思考─為何過一個節需要有這麼多有的沒的傳統?
像是小年夜要拜天公、除夕要吃團圓飯、清明要掃墓、中元普渡等等,好像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同樣是節日,就沒有人規定端午一定要吃肉粽、元宵一定得看花燈,重陽也不知道如何敬老,甚至連假都沒放了。奇怪的是,我們反而越來越習慣─一起倒數跨年,母親節與88節一定會給雙親送禮或是出去吃個飯、2/14要談情說愛、中秋當然就是烤肉、聖誕也得送個禮物。
對於這矛盾,筆者突然想到近日看過的書摘─『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裡面寫到在日常生活裡加入一些些小小的儀式,例如:起床後對自己的精神鼓勵、看書前泡杯咖啡或是洗個臉。利用一些動作來提醒自己後面這件事的意義,從而使自己更專注、更加體會自身的存在,而非僅是庸庸碌碌的活著。若將這所謂的「儀式」視為自我暗示,那群體一起進行的「儀式」是否就是群體暗示呢?
是的,但即便有「儀式」的形式,若其對你本身並不具任何意義也無法真正暗示你。例如清明掃墓,就經常只是走個形式,祖先僅僅就只是墓碑上的幾個字,慎終追遠就不用說了,連家族的聯繫也只是簡單的寒暄而已。儀式,應該是隨意義而產生,儀式本身僅僅是個提醒,是個切換心境的動作,不該過度重視儀式,而忽略了其所傳達的訊息,像是因為婚禮形式吵得不可開交,忽略了婚禮即為『連結』的本質。
同樣的,節日也是一種儀式,與其跟隨眾人倒數跨年,獨自一人回顧過去並書寫也是不錯的選擇。自己舉行能使自己有感的儀式,而非跟著別人忙進忙出,卻沒留時間給自己沉澱。
就從今日開始吧! 找尋自己在節日的儀式,而不是重複著相同卻毫無意識的日子。相信此後你將能真正過『節』,而非過『劫』了!
    avatar-img
    7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狂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讓人們思考自己與惡的距離。借用此劇名稱,筆者也想試著以自身經歷,帶領各位一同思考我們與政治的距離。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讓人們思考自己與惡的距離。借用此劇名稱,筆者也想試著以自身經歷,帶領各位一同思考我們與政治的距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除夕過年,人們總是希望開啟新年後身心暢快、迎來更多美好事物。然而,過去一年的瑣事總是纏繞不去,影響著接下來的生活。除夕的除舊,就是要清除周遭環境和內心的雜亂,讓接下來的一整年更加乾淨舒心暢快。點暢帶來除穢服務,適合正在煩惱、心力交瘁的人,期望迎接全新事物與挑戰,享受幸福的人,讓接下來的一整年,奠基成
    Thumbnail
    前言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所謂的過年流程,或是所謂的假日流程? 其實這個名詞,也是在我寫下文章的那一刻,決定出來的,其實就是固定放假的模式,在某方面來說,我是個性頗為固定的一個人,很多時候的事情,已經可以歸納出一些流程出來,雖然偶有變化,但殊途同歸。 準備過年 1.準備放假的心態 啊,這個
    Thumbnail
    初五是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 要把神明廳上象徵過年的年糕、發糕、橘子等物品,跟神明稟報之後,全部收起來 也叫做「隔開」 表示過年已經結束,明天初六就回到原來的正常生活 初五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倒垃圾」 經過5天家人、親戚吃吃喝喝的累積 垃圾達到最高峰,必須在初五傍晚清理掉 鄉公
    Thumbnail
    大年初五(2月14日星期三):迎財神 大年初五又稱「破五」或「隔開」,傳統上是新春假期結束的時候,從大年初一至初四的諸多禁忌,在此日全部破除,並撤去所有供品。大年初五也是五路財神生日,「迎財神」是這天最重要的習俗。 習俗與禁忌: 1.送窮,又稱「送五窮」、「送窮土」、「送窮灰」、「趕五窮」。民
    Thumbnail
    從小就不喜歡過年,但是結婚後更加討厭。每年重複的拜拜程序以及在忙碌的生活中無法配合傳統慣例,讓過節前後的生活變得焦慮。希望可以跳脫這種方式,並且通過modern的方式,尊重傳統信仰。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除夕」由來,其中「除」字代表「去」、「交替」的意思,所以除夕夜人們皆要除舊佈新,將舊歲除去,換上來年的新歲。在除夕重要的三件事是祭祀、吃團圓飯、和守歲。
 ###除夕當天重點行程### ###辭年要怎麼做?要祭祀那位?吉時?供品?一次看### ###除夕禁忌有哪些?###
    Thumbnail
    你覺得儀式感重要嗎? 迎接節日的到來,或許有時候需要些象徵,爾後才有「想當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除夕過年,人們總是希望開啟新年後身心暢快、迎來更多美好事物。然而,過去一年的瑣事總是纏繞不去,影響著接下來的生活。除夕的除舊,就是要清除周遭環境和內心的雜亂,讓接下來的一整年更加乾淨舒心暢快。點暢帶來除穢服務,適合正在煩惱、心力交瘁的人,期望迎接全新事物與挑戰,享受幸福的人,讓接下來的一整年,奠基成
    Thumbnail
    前言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所謂的過年流程,或是所謂的假日流程? 其實這個名詞,也是在我寫下文章的那一刻,決定出來的,其實就是固定放假的模式,在某方面來說,我是個性頗為固定的一個人,很多時候的事情,已經可以歸納出一些流程出來,雖然偶有變化,但殊途同歸。 準備過年 1.準備放假的心態 啊,這個
    Thumbnail
    初五是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 要把神明廳上象徵過年的年糕、發糕、橘子等物品,跟神明稟報之後,全部收起來 也叫做「隔開」 表示過年已經結束,明天初六就回到原來的正常生活 初五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倒垃圾」 經過5天家人、親戚吃吃喝喝的累積 垃圾達到最高峰,必須在初五傍晚清理掉 鄉公
    Thumbnail
    大年初五(2月14日星期三):迎財神 大年初五又稱「破五」或「隔開」,傳統上是新春假期結束的時候,從大年初一至初四的諸多禁忌,在此日全部破除,並撤去所有供品。大年初五也是五路財神生日,「迎財神」是這天最重要的習俗。 習俗與禁忌: 1.送窮,又稱「送五窮」、「送窮土」、「送窮灰」、「趕五窮」。民
    Thumbnail
    從小就不喜歡過年,但是結婚後更加討厭。每年重複的拜拜程序以及在忙碌的生活中無法配合傳統慣例,讓過節前後的生活變得焦慮。希望可以跳脫這種方式,並且通過modern的方式,尊重傳統信仰。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除夕」由來,其中「除」字代表「去」、「交替」的意思,所以除夕夜人們皆要除舊佈新,將舊歲除去,換上來年的新歲。在除夕重要的三件事是祭祀、吃團圓飯、和守歲。
 ###除夕當天重點行程### ###辭年要怎麼做?要祭祀那位?吉時?供品?一次看### ###除夕禁忌有哪些?###
    Thumbnail
    你覺得儀式感重要嗎? 迎接節日的到來,或許有時候需要些象徵,爾後才有「想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