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競爭 v. 合作

2020/03/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顧名思義,本片從英文片名可知,係描述兩家汽車公司福特(Ford)和法拉利(Ferrari)競爭與鬥爭的故事,但其實對於公司內鬥和同事情誼也有很深刻的描述。
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的卡羅爾·謝爾比(Carroll Shelby)是一位賽車選手,然而因為心臟問題轉而從事汽車設計師與銷售人員。
而福特公司因為產品不受年輕人青睞而導致銷售下滑(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龐大又老舊而變得官僚與守舊,這在公、私部門都很常見,不過通常的做法是資深的高層檢討資淺的下屬,因為需要年輕人的創意想法),逼得董事長亨利·福特二世要員工想出創新作為(創新提案在公部門和私部門都很常見)。
福特公司最後決定要投入年輕人喜愛的賽車產業。一開始的做法是派出艾科卡(Iacocca)收購法拉利公司,該公司雖是賽車界的冠軍,然而經營上出現危機。
艾科卡雖然是知名的企業家(前行政院副院長、經建會主委、經濟部長、與中華汽車公司董事者林信義就有”台灣艾科卡”的尊稱),然而卻被法拉利公司羞辱!
福特公司轉而向卡羅爾·謝爾比求助,而卡羅爾·謝爾比也找來由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肯尼斯·邁爾斯(Kenneth Miles)擔任賽車手。
肯尼斯·邁爾斯雖然是專業的賽車手和汽車工程師,和妻子與小孩組成的家庭幸福美滿,並經營著修車廠;然而修車廠因為財務和稅務問題而被國稅局查封,也因此需要福特公司與卡羅爾·謝爾比提供的就業機會以養家活口、渡過難關。
而肯尼斯·邁爾斯是出了名的難搞,並且與卡羅爾·謝爾比會發生肢體衝突,不過目的是要溝通與宣洩情緒(就跟拳擊一樣);但也因為形象不佳而不被福特公司選為賽車手,後來因為福特公司派出的賽車手慘敗,只好聽從卡羅爾·謝爾比建議請出肯尼斯·邁爾斯擔任賽車手(不過歷史上倒是沒有那麼悲慘)。
肯尼斯·邁爾斯在比賽過程中,雖然會遇上法拉利使出賤招而落後,而在福特公司與好友的幫助下突破重圍,領先群雄;然而福特公司卻要求減速。雖然有許多人會憤恨不平地認為是福特公司在內鬥而要拉下肯尼斯·邁爾斯;但也有人說是公司為了行銷─因為福特公司是為了行銷整個”公司”而不是只行銷”肯尼斯·邁爾斯”一個人,而付錢聘請肯尼斯·邁爾斯等數人擔任賽車手,在比賽場中,福特公司的賽車手也有好幾位而非只有肯尼斯·邁爾斯一位,因此福特公司會希望是該公司所有賽車手能並駕齊驅而非肯尼斯·邁爾斯一枝獨秀。
不過現實世界中,肯尼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仍是被大家推崇的賽車選手與汽車工程師。
本片雖然是常見的賽車影片,且其賽事也被改編成賽車電玩;但是時空背景是迄今50年前,那時的賽車、機械、與其音效等性能和現今有很大的落差,而且喜歡並關注賽車的人很多,因此改編成電影有其難度。
就片長來說,本片片長2個半小時,對一部要角逐電影獎的電影來說,算是適當地。因為超過3小時,觀眾會失去耐心,而觀眾有時也會想上廁所,除非能像《愛爾蘭人》(The Irishman)一樣在Netflix上播放而讓觀眾可以隨時暫停、重播、或跳過;但片長不到2小時就稍微短而無法將細節交代清楚。
也因為是曾經在50年前發生的經典賽事,因此在場景、車輛、道具、和音效上均要重新設計、打造、與剪輯。而本片在音效和音樂的搭配來說可說是天衣無縫,不會有其他電影會出現音效和配樂互相衝突與干擾的狀況。
而賽車過程中常需要鏡頭能在不同競爭對手之間切換,且本片也牽涉到不同公司與員工間的鬥爭,不過本片在攝影和剪接上處理地很精準和流暢,看起來也真的很過癮而不會因為影片稍長而不耐煩。
另外片中幾個重要角色雖然多已過世,但畢竟在賽車與汽車界中一直被大家所推崇,且涉及到賽車與機械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甚至牽涉到兩家知名企業間的鬥爭,因此選角和編劇上要格外注意。
而片中演員麥特·戴蒙和克里斯汀·貝爾也確實是不二人選,片中也可看見在演技,甚至在賽車與機械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的付出,而演得很傳神與專業。
麥特·戴蒙和好友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在20多年前一起擔任《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的編劇和演員,並獲得原著劇本獎與男主角提名,片中他飾演一位淪落為清潔工的叛逆數學天才;另外,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與《絕地救援》(The Martian)這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科幻片中飾演太空人,並以《絕地救援》獲得金球獎喜劇及音樂類最佳男主角獎。
而克里斯汀·貝爾,最知名的角色是蝙蝠俠,其實他曾以《燃燒鬥魂》(The Fighter)中的拳擊手角色拿下最佳男配角獎,之後更增胖演出《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的男主角。
可見得這兩位主角的敬業態度與精神。
而本片也可作為管理學或人際關係的教案。
許多人常會爭議一個問題,到底是人際關係還是能力重要?有人會偏激地認為是人際關係,因為只要人際關係好,只要不出大錯,自然就會有人栽培提拔,就算出錯也會化險為夷;然而人際關係不好,就算能力好也會被排擠,只要一點小錯就難有翻身機會。
而片中可得知,其實能力是入行的基本門檻,就像是學歷、經歷、考試、或證照等資格一樣;而之後要能提升或有所發揮,就需要靠人際關係。而在賽車等行業也是如此。
而肯尼斯·邁爾斯雖然形象不好,事業也被查封;然而因為有高超的賽車技術,並且有好友卡羅爾·謝爾比願意包容他並且幫他背書而給他表現的機會,讓他渡過財務危機並入主賽車名人堂。
另外可探討的議題還包含著向上管理、企業行銷與經營。
肯尼斯·邁爾斯與卡羅爾·謝爾比雖然功高震主,贏得董事長亨利·福特二世的信任,甚至亨利·福特二世也願意直接和卡羅爾·謝爾比”對話”(一般員工在高塔式的大企業或公部門通常要透過中高階主管才有機會和董事長或機關首長面商,除非組織能夠扁平化);然而在擅長行銷且在董事長身邊多年的主管李歐·畢比來說絕對不是滋味,所以有時會和卡羅爾·謝爾比作對(部分原因是工程師會看不起行銷人員,但行銷人員可以將產品銷售全球,往往會獲得公司信賴)。
但是站在企業行銷與經營的觀點,肯尼斯·邁爾斯、卡羅爾·謝爾比、與李歐·畢比來說,都是福特公司花錢聘請來的員工,講究的是CP值(其實幾乎所有消費者都是這樣,除非是做功德),因此最重要的是行銷整間公司(包含所有產品與整個團隊)。而鋒芒畢露的肯尼斯·邁爾斯與卡羅爾·謝爾比自然要被迫”減速”,和其他人並駕齊驅(其實新兵訓練和學校軍訓課也是這樣評分和要求)。
雖然這樣看似委屈了肯尼斯·邁爾斯與卡羅爾·謝爾比,但至少讓他們賺到了金錢而渡過財務危機、累積了專業經驗與技術、有表現的機會,更達到了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其實對公司和個人來說都是多贏。
除非得失心太重而計較個人的名次(不過這樣以後就很難有人給予機會),而賽車界的人也確實不以成敗和名次論英雄,仍舊推崇這兩位人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8會員
85內容數
電影音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