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CARL R. ROGERS《成為一個人》 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第一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果若我能提供某種型態的關係,則另一個人就會在他自身之中發現一種能力,以運用此關係來成長,而個人的發展和變化也會繼之發生
(引文為個人中心治療核心概念,此心理治療取向強調非指導性,以一種同理與真誠的態度面對個案,並提供無條件的正向關懷與接納,相信個案本身即具有能力。也就是說,由治療者提供一種關係或環境,讓個案自己能找到力量發芽茁壯。
Carl Rogers(1902-1987),美國心理學家,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psychotherapy)首創者,本書挑選Carl Rogers十年間(1951-1961)所寫文章集結成書(好厚啊......)全書共分7部21章節,內容關乎心理治療各面向觀點,包含個案在心理治療各階段的變化,或以一位治療者觀點描述協助關係的特徵,也論及心理治療研究方法。然而,最重要的是,作者正試圖回答一個問題,也就是本書書名:究竟如何,我們才能成為一個人?
本書譯者宋文里,在最一開始的譯者導讀中,提及閱讀經典原著的重要性(始能引發交互關係,要不,很多理論性著作多半只是教科書式的大綱或摘要,並不能真的窺見作者的原意)也提及在翻譯過程中的字斟句酌,並對作者及本書內容有概括性介紹。
為使讀書筆記內容聚焦,我會分章節,專文紀錄本書,首先先講第一章,作者Carl Rogers談自己的故事。
短版人生摘要:Carl Rogers小時候就對觀察自然很有興趣,並以辨認蛾類為樂(沒想到是夜蛾迷阿!!),飼養過多種蛾類,對此深深著迷,並在其中體會到觀察自然的快樂和挫折。由於父母教養方針和興趣,年幼的Carl Rogers會幫忙照顧動物或自己耕作農田,並閱讀農業相關書籍(也因此大學變成農科學生)。大學一開始讀農,後來轉往神學,最後轉往心理學,下半生便一直從事臨床心理學的工作。如果對這當中的心理轉折有興趣可以來看這本書第一章!(因為我也是讀農,而且還是動物科學系學生,將來想轉往心理相關領域發展,所以對Carl Rogers懷有一份親切感,似乎把我和他的經歷疊合起來了。)
Carl Rogers最後論及在他專業身涯中,所得到的幾個重要心得,列點摘錄如下:
  1. 在我和他人的關係中,我發現: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的話,那麼我若有意地想表現非本然的我自己,那將是毫無助益的。
  2. 我發現,在我能夠很接納地聽我自己做我自己的時候,我才是個比較有效的治療者。
  3. 我發現,能允許自己去了解他人,實在具有無比的價值。
  4. 我發現:若果我能打開一些管道,讓別人可由之而向我傳達他們的感覺和他們所體驗的世界,那將會豐富我的體驗。
  5. 我發現,當我能接納他人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
  6. 我越是能夠向我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真實而展開時,我越發現自己不會急忙地想鑽進固守的據點中。
  7. 我能夠信任我自己的體驗,別人對我的評價並不能引導我。
  8. 對我而言,體驗本身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
  9. 我很喜歡在體驗之中發現秩序
  10. 事實總是友善的
  11. 但凡是最屬乎個人的,便也是最為普遍的
  12. 我的體驗告訴我說,人類都具有一個基本上是積極的方向
  13. 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狀況下乃是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其中沒有什麼是固著不變的。
(以上所列在書中都有進行說明,看起來像口號,實則是多年臨床經驗的真切的體悟,讀完後深有共鳴,其中我特別喜歡第一點和第十點。可以觀察到個人中心取向治療的特徵,真誠、一致,並相信自己整個有機體的體驗,也相信個案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第一章的摘要大致告一段落。
avatar-img
1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筱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95年11月,在美國旅居四年多後回國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搭上新幹線前往京都,拜訪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以兩晚的時間盡情暢談。內容涵蓋故事作為一種療癒媒介所具有的力量和對日本現代社會的洞見等豐富話題。談話內容由錄音檔轉成文字集結成冊,便成了《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本書內容。 以下為書中第一夜的摘要
小晴:「陸生喜歡誰都沒關係,我不會對你有任何要求的。」 「我當然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喜歡上我。不過能像這樣相處,就已經很幸福了。」你愛他不求回報。只要能待在他身邊,偶爾聊聊天,共同經歷一些什麼,便心滿意足。我想起張愛玲曾說過的一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村上一點都不懂雙胞胎少女的心! 本文以雙胞胎身分角度切入,針對書中雙胞胎姊妹208、209書寫雜談。 《1973年的彈珠玩具》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是《老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書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我」在某個晴朗的星期天早晨醒來,發現一對雙胞胎少女睡在身邊......
1995年11月,在美國旅居四年多後回國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搭上新幹線前往京都,拜訪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以兩晚的時間盡情暢談。內容涵蓋故事作為一種療癒媒介所具有的力量和對日本現代社會的洞見等豐富話題。談話內容由錄音檔轉成文字集結成冊,便成了《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本書內容。 以下為書中第一夜的摘要
小晴:「陸生喜歡誰都沒關係,我不會對你有任何要求的。」 「我當然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喜歡上我。不過能像這樣相處,就已經很幸福了。」你愛他不求回報。只要能待在他身邊,偶爾聊聊天,共同經歷一些什麼,便心滿意足。我想起張愛玲曾說過的一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村上一點都不懂雙胞胎少女的心! 本文以雙胞胎身分角度切入,針對書中雙胞胎姊妹208、209書寫雜談。 《1973年的彈珠玩具》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是《老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書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我」在某個晴朗的星期天早晨醒來,發現一對雙胞胎少女睡在身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人本主義大師Carl Rogers的著作《成為一個人》,這本書主要分享他當治療師的經驗及對人的觀察。在眾多心理學派中,人本主義的觀點我蠻有共鳴,因為它強調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以及無論外在表現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價值,是一個對人性持正向態度的學派。
今天聽了唐老師和鄧醫師的訪談,才聽了十幾分鐘便充滿收穫。推薦大家也去聽,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段對話,不僅有專業知識,也充滿了兩位前輩的人生智慧。 提到個體化,我整理了一些自己之前看過的書籍,也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
Thumbnail
第六章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p.127 本文首次提出是一九五四年在歐伯林學院的一個會議上作演講用的。當時我嘗試用比以往更具完整體系的形式,把心理治療的一些概念組合起來,這些概念都是我日積月累下來的成績,這篇講稿後來經過些微的修改。   我在芝加哥大學的諮商中心工作時,有機會為許多
Thumbnail
P;121 ●與有機體自身合而為一   以上的材料是沿著一條主題線而逐次呈現的。那條主題線就是:心理治療(至少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是如此)乃是使人成為有機體自身的一種過程—這個過程使人放棄自我欺騙,也避免扭曲。我這樣說,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想,我們在此所談的,乃是立基於「體驗」的層次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p.88 ●體驗到潛在的自我   治療的過程中,有十個面相在所有的個案中都很顥著,我也許可以稱之為「對體驗的知覺」,或甚至叫「對經驗的體察」。但在本文中,我要把它稱為「對自我的體驗」。   案主和治療者建立充滿安全感的關係之後,由於不再有實質的或隱含的威脅逼臨自我,因此案主可以讓自己檢視他
Thumbnail
p.83 第三部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   長久以來我一直觀察著,人在治療關係中,成長和變化過程。   p.85 第五章 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   在第二部中,雖然我作了些有關案主變化過程的扼要描述,但描述的焦點是擺在造成變化的治療關係上。本章和下一章的內容將要更詳盡地處理案主內
Thumbnail
經過三十年後再重讀這本書,和我想得一樣:幾乎是讀一本新書的感覺。 這一回讀,我已經五十四歲,這時,連讀到羅傑斯(Carl.R.Rogers)自序壓的日期是1961年都很有感覺,那是早我出生的八年前。   時間疊在我和這位我在心理治療領域深深敬重的前輩之間,我感到一陣無比的溫暖。而回顧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人本主義大師Carl Rogers的著作《成為一個人》,這本書主要分享他當治療師的經驗及對人的觀察。在眾多心理學派中,人本主義的觀點我蠻有共鳴,因為它強調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以及無論外在表現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價值,是一個對人性持正向態度的學派。
今天聽了唐老師和鄧醫師的訪談,才聽了十幾分鐘便充滿收穫。推薦大家也去聽,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段對話,不僅有專業知識,也充滿了兩位前輩的人生智慧。 提到個體化,我整理了一些自己之前看過的書籍,也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
Thumbnail
第六章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p.127 本文首次提出是一九五四年在歐伯林學院的一個會議上作演講用的。當時我嘗試用比以往更具完整體系的形式,把心理治療的一些概念組合起來,這些概念都是我日積月累下來的成績,這篇講稿後來經過些微的修改。   我在芝加哥大學的諮商中心工作時,有機會為許多
Thumbnail
P;121 ●與有機體自身合而為一   以上的材料是沿著一條主題線而逐次呈現的。那條主題線就是:心理治療(至少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是如此)乃是使人成為有機體自身的一種過程—這個過程使人放棄自我欺騙,也避免扭曲。我這樣說,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想,我們在此所談的,乃是立基於「體驗」的層次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p.88 ●體驗到潛在的自我   治療的過程中,有十個面相在所有的個案中都很顥著,我也許可以稱之為「對體驗的知覺」,或甚至叫「對經驗的體察」。但在本文中,我要把它稱為「對自我的體驗」。   案主和治療者建立充滿安全感的關係之後,由於不再有實質的或隱含的威脅逼臨自我,因此案主可以讓自己檢視他
Thumbnail
p.83 第三部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   長久以來我一直觀察著,人在治療關係中,成長和變化過程。   p.85 第五章 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   在第二部中,雖然我作了些有關案主變化過程的扼要描述,但描述的焦點是擺在造成變化的治療關係上。本章和下一章的內容將要更詳盡地處理案主內
Thumbnail
經過三十年後再重讀這本書,和我想得一樣:幾乎是讀一本新書的感覺。 這一回讀,我已經五十四歲,這時,連讀到羅傑斯(Carl.R.Rogers)自序壓的日期是1961年都很有感覺,那是早我出生的八年前。   時間疊在我和這位我在心理治療領域深深敬重的前輩之間,我感到一陣無比的溫暖。而回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