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記:「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西元325年5月20日)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西元325年的5月20日,由時任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 Magnus,272-337)召集,按照傳統古羅馬「元老院」議會形式舉行,號稱史上第一次的基督宗教全球大公會議,正式在尼西亞(Nicaea,今土耳其境內)隆重揭開了序幕…
由教會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 Caesariensis)恭讀開幕禱詞,亞歷山大港牧首亞歷山大一世主持會議討論,羅馬牧首(現在常說的「天主教教宗」)希爾維斯特一世(Sanctus Silvester PP. I)派員與會,為釐清與辨證自西元一世紀初代基督教會傳播福音、深耕上帝真理後,各地所衍生出不同的信仰與邏輯問題,同時被視為基督宗教於羅馬帝國境內真正獲得合法地位的首場跨洲際高峰會議,「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The First Council of Nicaea)經由與會318名(估計)各區主教的激烈討論和腦力激盪(辯?),大家最終在聖靈感動中作出統一決議,齊心發表了第一次有共識版本的《尼西亞信經》(Symbolum Nicaenum)。
此舉確立了日後基督宗教在信仰上的基本表徵,以分辨出異端和持不同意見的非主流教會人士外,更訂定了不少現代基督宗教所採行的法規和教義,也可以說是開創了制定信仰聲明和「正經」(Canon)的先例,為未來教會闡述教義的正統性,和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合一,提供了最高指導綱領。
當時大會作出最重要的兩項結論:
1.『三位一體論』(Trinity)當中,聖父與聖子同質。
『子』是出於真天主而為真天主,被生而非受造,與天主『父』本質相同,確定了早期『聖父』、『聖子』、『聖神』為『三位一體』的天主立論基礎;排除並否定了另外一派的『從屬論』觀點,也就是聖子與聖神沒有次於聖父。
2.『復活節』的日期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
此外,身穿金邊紫袍,以觀察員之姿入座的君士坦丁一世,以國家最高元首的權柄來參加(主持)普世宗教性會議,將王權與神權巧妙地結合,把政治活動和教會組織聯繫在一起,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質量轉換,也開啟了日後王權對於神權組織有所定量的控制權或管轄權!但是呢,當年不少教會會眾或是地區主教,其實對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之信經的內容感到非常不滿,認為沒有完全符合《聖經》的教導,純粹是依據皇帝個人的喜好,因此稍後也在所屬教會圈展開了長期的論戰,更演變成各地區在神學意識形態上的尖銳交鋒…
直到半世紀後,西元381年,於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舉行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The First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上,在教父,君士坦丁堡主教暨普世牧首國瑞.納祥(Gregory of Nazianzus)的主理中,與會代表再次確定了三位一體的論述,並加入了聖靈具有神性的信仰觀後,這第二版,也就是最終版本的《尼西亞信經》,才升格列為羅馬帝國的國家標準信仰,也逐漸流傳成為了基督宗教的正統。
1.我們信仰一位神,全能的父,天和地,以及一切有形和無形之物的創造者;
2.以及一位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唯一受生,在萬世以先由父所生,出自光的光,出自真神的真神,受生而非受造,與父本質為一,萬物經由他被創造;
3.為了我們眾人和我們的救贖自天上降臨,藉聖靈和童貞女瑪麗亞進入肉身,成為了人;
4.為了我們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受難並被埋葬;
5.並在第三日再次站了起來,據經上記載;
6.升天並坐在父的右手邊;
7.並且將在榮耀中來臨,審判活人和死人,他的國度沒有盡頭;
8.以及聖靈,主,生命的賜予者,出自於父,和父和子一起受敬拜和榮耀,藉眾先知說話。
9.我們信仰一個神聖、完全、被差遣的教會。
10.我們承認一個赦罪的洗禮。
11.我們嚮往死人的復活,
12.和(來)世的生命。阿門。
只不過,不接受三位一體的基督徒或是信仰派系等,也就此被迫遠離所謂的正統,一步步被打入異端囉!
最後,小編再三申明一下,這是「歷史」,這是「歷史」,不是「神學」。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