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疑問品第三〉淺釋06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疑問品第三〉
原文: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淺譯:
韋刺史請問這個道理,並不是他自己真正不明白,他是因為一般的人,對這種種的法門不清楚。
有的就是修念佛法門,來譭謗禪宗,說:「他們一天就坐在那個地方,閉上眼睛;吃飽了,就坐在那兒睡覺。究竟他們用功用什麼功呢?就是用的懶功。不如念念南無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這比較是最好的法門。」念佛的人,就這樣譭謗坐禪的。
坐禪的人就說:「哦!你念佛,若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前沒有阿彌陀佛的時候,人又念哪一個佛來著?」就是這麼樣子互相譭謗,大家都變成不對了!這不對,那不對,念佛也不對,參禪也不對。究竟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因為這種關係,所以韋刺史請問六祖大師。
「師言」:六祖大師說。
「使君善聽」:你好好地聽著。
「惠能與說」:六祖大師自己稱自己的名字說,惠能我呀!給你講一講。
「世尊在舍衛城中」:世尊在印度舍衛國。
舍衛國,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豐德」。怎麼叫豐德呢?是因為國有五欲財寶之豐,人有多聞解脫之德。
人都具足五欲,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印度人很歡喜睡覺的。國有五欲財寶之豐,國家有財,還有寶貝。多聞,就是讀書讀得很多,什麼事情也不著住,所以這叫多聞解脫之德,就叫豐德。
在豐德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有這麼一部經,說引度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生到西方去。
「分明去此不遠」:經文說得很明白,說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不遠。
「若論相說」:要是照這有形相來說。
「里數有十萬八千」:本來《彌陀經》上說「過十萬億佛土」,不是十萬八千;不過六祖大師是對治當時人的這種偏見,所以他這樣說十萬八千,根本《彌陀經》上,就說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佛土,不止十萬八千里;十萬億個佛土,那是很多很多。
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這是相上說有十萬八千里,要是往自性上來說,就是十惡八邪。十惡就是身三惡、口四惡、意三惡。
身有三惡: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
口有四惡,這口是最壞的,你看,口就佔了四種惡。四種惡是什麼呢?綺語,什麼叫綺語呢?就是說不清淨的話,很污濁的話。說什麼話是污濁呢?就是專門談男女的問題。妄言,就是講大話,像撒謊。惡口,就是罵人。兩舌,就是挑撥離間,專門挑撥是非。
意有三惡:貪、瞋、癡;貪心、瞋心、癡心;又有說貪心、瞋心、邪見。邪見也就是癡,若不癡,就不會有邪見;因為愚癡才有邪見。這叫十惡。
八邪呢?就是八正道的反面。八正道本來是正,現在都變成邪了,所以叫八邪。邪語、邪見、邪思惟、邪業、邪命、邪精進(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這是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這十惡八邪,便是十萬八千里路。「說遠,為其下根」:說遠,是為了普通的人說的。
「說近,為其上智」:說近,說十惡八邪,往自己的自性上歸,這是為有智慧的人說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疑问品第三〉
原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浅译:
韦刺史请问这个道理,并不是他自己真正不明白,他是因为一般的人,对这种种的法门不清楚。
有的就是修念佛法门,来毁谤禅宗,说:「他们一天就坐在那个地方,闭上眼睛;吃饱了,就坐在那儿睡觉。究竟他们用功用什么功呢?就是用的懒功。不如念念南无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这比较是最好的法门。」念佛的人,就这样毁谤坐禅的。
坐禅的人就说:「哦!你念佛,若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前没有阿弥陀佛的时候,人又念哪一个佛来着?」就是这么样子互相毁谤,大家都变成不对了!这不对,那不对,念佛也不对,参禅也不对。究竟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因为这种关系,所以韦刺史请问六祖大师。
「师言」:六祖大师说。
「使君善听」:你好好地听着。
「惠能与说」:六祖大师自己称自己的名字说,惠能我呀!给你讲一讲。
「世尊在舍卫城中」:世尊在印度舍卫国。
舍卫国,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丰德」。怎么叫丰德呢?是因为国有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
人都具足五欲,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印度人很欢喜睡觉的。国有五欲财宝之丰,国家有财,还有宝贝。多闻,就是读书读得很多,什么事情也不着住,所以这叫多闻解脱之德,就叫丰德。
在丰德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有这么一部经,说引度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生到西方去。
「分明去此不远」:经文说得很明白,说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不远。
「若论相说」:要是照这有形相来说。
「里数有十万八千」:本来《弥陀经》上说「过十万亿佛土」,不是十万八千;不过六祖大师是对治当时人的这种偏见,所以他这样说十万八千,根本《弥陀经》上,就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不止十万八千里;十万亿个佛土,那是很多很多。
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这是相上说有十万八千里,要是往自性上来说,就是十恶八邪。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
身有三恶:杀、盗、淫;杀生、偷盗、邪淫。
口有四恶,这口是最坏的,你看,口就占了四种恶。四种恶是什么呢?绮语,什么叫绮语呢?就是说不清净的话,很污浊的话。说什么话是污浊呢?就是专门谈男女的问题。妄言,就是讲大话,像撒谎。恶口,就是骂人。两舌,就是挑拨离间,专门挑拨是非。
意有三恶:贪、瞋、痴;贪心、瞋心、痴心;又有说贪心、瞋心、邪见。邪见也就是痴,若不痴,就不会有邪见;因为愚痴才有邪见。这叫十恶。
八邪呢?就是八正道的反面。八正道本来是正,现在都变成邪了,所以叫八邪。邪语、邪见、邪思惟、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这是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这十恶八邪,便是十万八千里路。「说远,为其下根」:说远,是为了普通的人说的。
「说近,为其上智」:说近,说十恶八邪,往自己的自性上归,这是为有智慧的人说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二十多年來,家人每隔一段日子總會認識一些自稱為風水師之人。開頭總是會圍繞在母親的身上,然後接著說:「是因為大門的關係,導致沖煞,影響家中氣場……,所以女主人身體不佳,常常身體有突發狀況。」因此家中大門已變動過三次左右。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大姪女高中畢業後考上北部不錯的大學,家裡的人都為她感到欣喜,不過她的父親卻不讓她去讀。做姑姑的我不忍心看她錯過理想,便與同事商討,同事給予的意見是先保留學籍,先註冊再退學,多少還會退一些錢回來,隔年就不用重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二十多年來,家人每隔一段日子總會認識一些自稱為風水師之人。開頭總是會圍繞在母親的身上,然後接著說:「是因為大門的關係,導致沖煞,影響家中氣場……,所以女主人身體不佳,常常身體有突發狀況。」因此家中大門已變動過三次左右。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大姪女高中畢業後考上北部不錯的大學,家裡的人都為她感到欣喜,不過她的父親卻不讓她去讀。做姑姑的我不忍心看她錯過理想,便與同事商討,同事給予的意見是先保留學籍,先註冊再退學,多少還會退一些錢回來,隔年就不用重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