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彀勻輕注——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2019/05/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四)
中國歷代刊行過不少射書,按暨南大學歷史系馬明達教授《中國古代射書考》一文,教授蒐集到的書目就多達121種,確認存世的亦有59種。相較其他中華武術,這個數量的文獻可說相當豐富。
數量雖豐,但部分晚近時代出版的射書,內容只是轉錄前人著作,當中技術的描寫亦抽象艱深,輯書人到底是否認識射箭訣竅,抑或只是搬字過紙,不得而知。
不過當中仍然不乏獨具創見,結合了前人知識和作者自身習射心得,能對射術要訣作具體描寫的射學著作。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正是其中之一。
前一篇文章介紹了高穎生平及其射學著作,本篇會分享其射學內容。交流講座的第三部分「如何射」--明代高穎的武射法,由Justin Ma和Duke Bhuphaibool講解和示範這一流派的射術。

講者介紹

Justin Ma 馬驣

2001年、2003年美國國家武術隊員,後成為武術教練、裁判、比賽籌辦者。2009年開始投身研習中華傳統射藝。對明代高穎的武射法頗有心得,與田傑合著 The Way of Archery: A 1637 Chinese Military Training Manual ,英文翻譯和注解高穎的著作《武經射學正宗》、《武經射學正宗指迷集》。北美首個以推廣中華傳統射箭文化為主旨的研習會Chinese Archery Program 的創辦人之一。現居美國三藩市灣區。

Duke Bhuphaibool

相片來源:Duke Bhuphaibool 的Facebook Profile
Chinese Archery Program 的首屆學員,2015年成為導師。除射術外亦修習太極、合氣道、泰拳等其他武術與內觀襌修。現居美國西雅圖。

高穎武射法

武射法的目標

Justin指武射法旨在能夠運用實戰用的重磅弓箭、射準,而又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勞損。

立射的步法

左手執弓側身對靶(或對敵)時,直膝站立,兩足分開約肩膊寬度,右足指向身體正前方,左足稍為向目標外揚。這時雙足看起來「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即所謂「不丁不八」的站姿,與現代射箭運動的Open Stance類似。這是能夠靈活轉換射擊方向的武射步法。

扣弦法

中華射術使用亞洲地區流傳的拇指扣弦法:拇指勾弦,食指搭上拇指、同時從側面按穩箭桿,適合在行走時或顛簸的馬背上仍能穩妥搭箭。射手一般會配戴射決(扳指)保護拇指。另外Justin亦提到,高穎建議拉重弓可採用這個扣弦法的變種——雙搭法:以食指和中指搭上拇指,扣弦會更穩固。
(席上未有深入說明扣弦法的細節,想認識拇指扣弦法的讀者,可參看謝肅方先生網上發佈的中華射藝英語教學示範片,筆者曾將內容繙譯成中文筆記。)

正射五法

高穎將射箭要訣歸納成五法,大致對應射箭過程中五個階段:
  1. 一曰審——瞄準
  2. 二曰彀——滿弦
  3. 三曰勻——擴展兩肩
  4. 四曰輕——撒放
  5. 五曰注——全神灌注
由於講座時間關係,只對彀、勻、輕三法重點講解。
正射五法:審、彀、勻、輕、注

彀法

彀(粵音:夠),意即拉弓滿弦。其要訣是「前肩下捲」——握弓手臂前推的同時,收緊腋下肌肉沉低肩膊。如此前臂才能「骨節相對」(腕、肘、肩成一直線),推弓的反作用力有效地沿前臂、軀幹至後腳傳到地面,力從地發。若然不沉肩,反作用力橫傳令肩膊聳起,不單只射姿不穩 ,還會增加肩膊關節負荷,日久造成勞損。
Duke Bhuphaibool 示範「前肩下捲」 | 2018–4–23 筆者攝於講座上

勻法

拉滿弦後直至撒放,前後肩持續均勻對稱擴展,前推弓後引弦。入彀的姿勢看似靜止,其實是必須逐漸加力運勁的過程。若不加力,彀的姿勢就會渙散,自然射不準。此外,臂力容易枯竭,單靠臂力前推後拉,很快就會後勁不繼。要訣是運用肩力,將負荷轉移至更強壯的肩胛肌肉。
而要做到順利轉移,則與拉弓引弦的方式有關。常見的拉弓方式有三:
  • 橫式——舉弓至齊肩後,水平地將弓拉開。
  • 提上式——一邊舉弓同時將弓拉開。
  • 壓下式——先舉弓至視線水平,甚或高過額頭,然後一邊降回肩膊水平,一邊將弓拉開。此式又稱尺蠖勢。
高穎推薦尺蠖勢(壓下式);而Justin 經親自實踐各種拉弓方式後,亦認為壓下式較自然做到前肩下捲,並能運用到背部肩胛的強力肌組,是符合人體力學的高效拉弓方式。

輕法

輕鬆放箭,除了用肩力前頂弓弝後緊拉弦的勻開功夫外,不妄加額外的力。高穎質疑其他流派中華射術的「撇」、「絕」等額外手部動作,因為勻開的功夫做好後,前後手的施力已成一直線;若然撒放時不是輕輕鬆開扣弦的手指,而係有意用力的動作,就會產生額外的力矩,擾動箭矢的行進。
我們能夠從發矢後的餘勢觀察到勻開、輕放的動作是否做得好 。尺蠖勢開弓的固位在面腮,用力正確的話,放箭後引弦手的手肘會自然落下、手腕甩後。若然手肘不動,即是入彀後沒有持續前推後拉;若然手腕外揚,則可能是沒有用到肩力勻開而是用臂力拉弓。

講座後感

修習傳統技藝,如能在發源地拜師學藝固然最好;若然身在異地,惟有寄望遇上曾到當地求藝的先驅傳授。但中華射藝漸受注意不過近十數年,早年即使在大陸、台灣,要覓得先師或同道尚且不易,何況遠在美國? Justin等前輩當年習射路上的困難可想而知。由求藝到傳藝,Chinese Archery Program也將迎來第七屆,著實令人佩服。
香港能成為這次交流活動的其中一站,很大程度是由現居我城的Stephen Selby 謝肅方先生促成其事。謝先生是研究中華射藝並將之推廣到世界的先驅,早年在港開課授徒,其部分弟子現在已成為師傅,將射藝薪火相傳。可以講,在香港修習中華射藝是近水樓台,並備地利人和之便。筆者期望日後會有更多與中華地區以至世界各地傳統弓愛好者的交流。
更多弓箭射藝的文章請見 Toxophilia
(本文最初發表在 武備志 Martialab | 【射藝】審彀勻輕注--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90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