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雲篆呼應空海

2020/08/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中日書法交流的事還真不好說。國人託大,總以為都是日本在學我們,談不上「交流」。其實這七十年來,現代書法都在學日本。傳統書法方面,張瑞圖、傅山、王鐸、吳昌碩之盛名及流行,也因日本人提倡之故。
就是學中國,也不那麼簡單。
古代日本書法,大家艷稱遣唐使,喜歡說奈良平安朝之唐風。這都對,當時日本確實瘋狂學唐,但其中還有許多不可解之處。
例如著名的「三筆」中,橘逸勢曾與空海一起渡海入唐留學。據說學了柳公權的書法。但其作品《伊都內親王願文》等,筆法實與柳不類。他入唐時,柳公權還只是個二十幾歲的青年。
嵯峨天皇則根本沒來過中國。
但他的漢詩作得很好,有《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三部敕撰的漢詩集。其中如「雲氣濕衣知岫近,泉聲驚寢覺溪臨;天邊孤月乘流疾,山里飢猿到曉啼」,不減唐人。而所寫《光定戒牒》使用的紙,跟王羲之《喪亂帖》和光明皇后的《樂毅論》一樣是縱簾紙。
這就啟發了無窮想像 — — 因為顯然在橘逸勢、空海等人大規模隨遣唐使入華之前,中土的紙筆以及詩文書法早已在日本流布甚廣了。
我們家所傳道教天師符法,用的竹筆,現在就仍流行於日本,中土反而失傳。其東傳,亦當在隋唐以前,情況跟縱簾紙一樣。
空海(774–835)的經歷尤其可以說明這一點。
空海十八歲便入京都大學明經科研修儒學,可見當時儒學早已在日本札了根。二十四歲時他更著有《三教指歸》,又稱《聾瞽指歸》。比較儒、釋、道三教優劣,謂孔子的儒教是俗世之微風,老子的道教乃神仙之小術,唯有釋迦的佛教才是不二的法門。
評價如何,乃是個人的選擇;但其時儒道佛皆已普傳於日本,而為好學深思之青年所深知是無疑的。且當時他的字就已經甚好了。
三十一歲空海才入唐。拜在長安青龍寺真言宗七祖惠果(746–805)門下,獲得了密教正宗嫡傳的最高榮譽。當然也帶走了大批新譯佛經、密教經典、法器和《歐陽詢真跡》《大王諸舍帖》《不空三藏碑》及其他詩文集等等。
後來他成為日本真言宗的締造者(中土密教後來反而中斷了),還著有《文鏡秘府論》,保存了不少中國後來失傳的文學和語言學資料。他編的《篆隸萬象名義》,則是日本第一部漢文辭典。另因他曾跟譯經僧般若三藏學習梵文,故回國時,帶回去許多悉曇體梵文經書。不僅使梵文字母完整地保存於日本,且在梵文字母拼寫原理的啟發下,發明了以中國草書為基礎的日本字母平假名。
如此繼絕學、開新局,真可謂一時人傑。我們從清末至今,留學生千千萬,卻找一個這樣的人都難。但其實他於西元804年到中國,806年即回國,時間不過一年多,何以竟能學得如此之好?
答案非常簡單,人家是帶藝投師的,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詠轉深沉,故能有此成就。
我最近在日本辦書法展,其中有一幅《題劉海粟作空海狂草圖拓本》特意引用空海《文鏡秘府論.文意》:
「夫大仙利物,名教為基;君子濟時,文章是本也。故能空中塵中,開本有之字;龜上龍上,演自然之文。至於觀時變於三曜,察化成於九州,金玉笙簧,爛其文而撫黔首;鬱乎煥乎,燦其章而馭蒼生。所以經理邦國,燭照幽遐,達於鬼神之情,交於上下之際。功成作樂,非文不宣;理定制禮,非文不載。與星辰而等煥,隨橐籥而具隆」
這一大段,說明空海的文字觀完全吸收了漢魏南北朝道教的「真文」說。
他是佛教「真言宗」,卻致力於文字書法,成為書法一代宗師,緣故正在於此。
入唐前他已嫻悉道門文字教,歸國後又作《文鏡秘府論》,備詳文學文字之奧秘。靈寶真文之說,遂發揮殆盡。
過去,學界多只從佛道沖突的角度看空海。認為他早年寫《三教旨歸》已崇佛抑道,後來講「即身成佛」,對唐密的三種成佛論(理具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作了發揮,推動唐密向東密轉化,因此也遮蔽了道教「即身不死」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道教在日本的傳播。殊不知他後來既講名教,更說「空中塵中,開本有之字;龜上龍上,演自然之文」!
故只從佛教角度看空海,是不準確的,更不能解釋他書法和文學上的表現。
劉海粟先生作《空海狂草圖》,則犯了個更大的錯誤,以狂草來推崇空海。不知空海固然能草,卻與顛素狂草不是一路。劉先生那幾代人,老喜歡以狂草來標誌大唐氣象,其實是謬以千里。
空海的書法,公認為真蹟的有:入唐前的《聾瞽指歸》;在唐期間的《三十帖冊子》;歸回日本後的《風信帖》《灌頂歷名》《金剛般若經》《崔子玉座右銘》《真言七祖像贊並行狀文》等。
《三十帖冊子》是空海對金剛、胎藏兩部經論所作的研究筆記,全部三十帖裝幀成一冊。據說其中也有橘逸勢的手筆。乃在唐期間的作品,其時大約三十二歲,筆法已與《聾瞽指歸》迥異。
因此咸信空海在唐另有奇遇,獲得了新的筆法。
舟橋秀賢所作《弘法大師書流系圖》即認為空海的脈系為:「蔡邕 — 蔡琰 — 衛夫人 — 王曠 — 王羲之 — 王獻之……智永 — 虞世南……徐浩 — 徐(王壽) — 韓方明 — 空海 — 嵯峨天皇。」
韓方明曾著《授筆要說》。空海自己在《遍照發揮性靈集.卷三.敕賜屏風書了即獻表並詩》中也寫道:「空海嘗遇解書先生,略聞口訣。」這位解書先生即指韓方明,口訣或即是《授筆要說》。故舟橋秀賢所排的譜系不能說沒道理。
韓方明,是崔邈的徒弟,屬王羲之書法系統的第十三代傳人。若這麼算下來,空海就是王羲之的第十四代傳人了。
可是這有兩個問題。一是所謂「空海傳嵯峨天皇」。有人支持,說嵯峨天皇筆法與空海一致。有些人則堅決反對,認為天皇旋鋒刷寫、旋轉字身;空海的書法就只是平拖筆。褒天皇而貶空海,甚至推測宮中一定還有唐土來的書法教師,故與空海學來的筆法不同。
另一個問題是空海本人的字就有諸多風格。主要雖是王羲之一路,如《風信帖》這樣的,但也有《心經》這樣雄強的。
同時還有一個「入木道」的問題。
入木一詞,出自「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之典故。入木道則產生於平安時代初期(794–897),以王羲之為元祖,弘法大師空海繼承之,對各種書體、書法、書式等技巧全部以秘傳的方式傳授。
他們自認為是晉唐以來書法之正宗,其秘傳書《入木抄》(尊圓親王著,成書於1352年)甚至批評宋朝書法,說日本入木道才保留中國的正統。
入木道最初效力於宮廷的書職,負責書寫大嘗會悠紀、主基屏風的色紙形、賢聖障子、年中行事障子、萬歲幡、額字等。後來逐漸擴展到和書法有關的各個方面。
其秘傳書《麒麟抄》,作者即有空海、藤原行成、兼明親王等多種說法。
所引用的古代傳授書,如《筆注集》也注明了是「大師的筆注集」,也就是弘法大師的撰述。另涉及到各體書法、執筆法、用筆法、筆墨紙硯、額字書法等方面也被認為是傳達了大師的書法,故它與空海肯定是有關的。
與《麒麟抄》相似的《麒麟抄增補》《金玉積傳集》《玉章秘傳抄》等,保留了很多中土中古時期書法文化及其生存形態的線索。比如王羲之書法的筆法傳承、雜體書、題額與大字書法等。
姚宇亮《日本入木道秘傳書與中古書法文化摭遺 — — 以唐及唐前書史中題額書法、雜體書等問題為中心》一文對此已有詳細的介紹,我稍引申而已。
近日我看了大量北齊僧人安道一石刻及拓片。
安道一的字,特點最明顯的是「般」「散」「文」等字最後這一捺,末端筆毫常呈羽狀開叉。從石刻來看,最後的捺畫顯然不僅是在平面分叉,而是由起伏的三筆刻成,以表現鳥的羽毛形象。
這不是鳥書之遺嗎?山東汶上水牛山《文殊般若碑》、徂徠山《北齊刻經》都是如此。
「鳥形」與雜體書中的鳥書、鵠頭書、鶴頭書、偃波書等,產生於東漢末年,流行於南北朝,南齊蕭子良《篆隸文體》中即有龍書、鳥書、仙人書、科斗書、垂露篆、鬼書等條目。可是這些書體和筆法,後世逐漸湮滅了,所以我們現在不熟悉,看起來怪,也不知它如何寫出。
而這種書體和筆法,恰好就是入木道要保存的。空海《性靈集》獻給嵯峨天皇的目錄中便有《古今文字贊》三卷,包含科斗篆、署書、垂露篆、鶴頭書、偃波書、龍爪書等。後來分別表現為龍形、人形、鬼形、蝌蚪點、垂露點等筆法。
鳥形最多,有共同的書寫方法和筆法來源。如《篆隸文體》中說鵠頭書:形式近於鳥頭,多用於詔版。
梁庾肩吾《書品》中「蚊腳俯低,鵠頭仰立,填飄板上,繆起印中,波回墮鏡之鸞,楷顧雕陵之鵲」,描述的正是此類字體。可是如今中土已無傳承,《麒麟抄》卷三才有筆法的詳細說明,還強調要使用毛筆的腰部來寫。藤木敦直《弘法大師使筆法》中也有這一筆法,說:「要寫出鳥頭形狀的筆劃,心裡面要有屈折婉轉的意思。」
這些筆法,如飛羽、如波浪、如蛇行,均具屈折婉轉之勢。我覺得它總體都像雲,表現的是雲的美感。只是有時雲流動、有時雲堆積,應當為古代云篆之遺脈或分化。《麒麟抄》卷二「各種筆劃的名字」(點名ノ事)一項,例舉了鳥形、蛇形、流烈、流波、春霞、雲出、雲卷、蛇尾。卷一「書寫大字的執筆方法」(大字書筆ノ執樣事),又將流烈、雲出單獨做了圖示,正可見其秘響潛通之處。你看空海寫的這個匾額,不就像雲氣堆疊和舒卷嗎(底下是空海的「妙覺門」和我寫的雲篆)?
也就是說,空海除了傳人們所熟悉的王羲之一脈唐風筆法之外,還從衛瓘善鳥篆、衛恆「作雲書,筆動若飛,字張如雲,被稱為垂雲之祖」、王羲之有《白雲先生書訣》、王獻之有《飛鳥帖》等傳說中,具體吸收了南北朝時期各種雜體書、大字、匾額、刻石、碑額、志蓋之寫法,發展成一種「入木道」的傳承。我們若對漢魏南北朝筆法及書體不了解,可能就須取徑問途於此,才能窮究「羲之筆法」的底蘊。
我這次在日本展示雲篆,事實上便有呼應空海,遙遡淵源之意。空海《風信帖》說:「風信雲書,自天翔臨,披之閱之,如揭雲霧。」我這篇文章,意亦同之。
編注:部分圖片翻攝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龔鵬程大講堂
龔鵬程大講堂
龔鵬程,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講學世界各地,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已出版論著150餘種,包括《文學與美學》《儒學新思》《中國文學批評史論》《俠的精神文化史論》等。微信號:龚鹏程大讲堂。微博:weibo.com/u/11015016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