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不如求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觀三十二相非真


外在種種的相和法,就如佛陀在《金剛經》中一語道破「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菩薩無住相布施」。也如同《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不管修到什麼境界,都不能自稱是佛、上人或是大師,那是一種貢高我慢的心態,也不能自認為自己境界已經修得很好了,毫無盲點和缺點就不再繼續反省和檢討。這般的我慢心,會障礙心性提升,反而變成一種前進的阻力。」


正法難遇,幸運的我在精舍快五年多,在消業和修行的道路上感謝阿伯的開示,了解心外求法就是外道法。在遇到精舍之前,雖然沒有亂走宮廟,但總有朋友說哪間很靈、問事很準、求什麼都很靈、師父很厲害,基於好奇,偶爾會被找,陪著一起去。


雖然好奇,但內心總覺得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幸運的我來到精舍,解決了我的疑惑,原來外道求來的,可能都是抽福報得來的。後來這位朋友漸漸說他有感應,而且感應都很準。我這時候在精舍社團消業修行了,了解這種狀況並非良好。慢慢的,當我再見到朋友時,發現他已升起貢高我慢的心態,因外道宮廟說:「他帶天命,才有這樣的能力」。


雖然升起貢高我慢的心,但他為人還是善良,和我聊了下,總覺得哪裡不對,內心有些疑問和疑慮。我跟他說:「你要不要找時間去精舍問看看?」


請示後,得知原來是外靈干擾,還有宮廟的靈跟著他,給他訊息。藉由這樣的機會,剛好讓朋友了解靈界,更了解修行的重要,也請示了專修法門,加入大社團。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希望遇到善知識,自己更需要往善知識方向修正自己。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一如蔡師兄常說:「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也是修理自己。修行是修清淨心,不是攀緣心。」


二、聲色六塵是邪


入世間,人在六塵中生活,如何不受六塵影響?我想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人心總隨著世間的一切人事物起伏。境來時煩惱就來,怎麼可能不擔心、不煩惱,那可是聖人等級了。淨空法師:「不起心動念。」怎麼可能做到?因為很多事情都需要起心動念去做的,這是我還沒消外道願時的想法。


隨著消業、消外道願,我漸漸地體會到如何觀心,在消阿修羅道前,很多時候遇到事情內心很浮躁,在這浮躁的過程中,好像是把無明火,一遇到事情就可點燃,但因為在精舍修行,了解修忍辱的重要,還有本身的個性,慢慢地體會到别人不了解你內心,只有自己最清楚。


隨著消阿修羅道外道願圓滿後,體會更不一樣,內心平靜非常多,面對同樣的事情,內心沒有無明火,而是更清楚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這過程讓我更體會到修行、消外道願的重要,唯有依照精舍佛菩薩的開示,一步一腳印、踏實的修行,提升心性,才能漸入佳境。


就如同《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金剛經》就像洗潔劑;洗了髒污就會跑出來,這是好事,身心靈會越洗越乾淨,人也會更清靜自在。」、「修行心要定,要如如不動,要用清淨心才修得起來;若心不清淨,則修不起來。」心定了才能有覺知的體會,遇到境考會思考、反省、反求諸己。有佛法就有辦法。感謝各位師兄、師姐的分享,感恩精舍阿伯的開示。


慈悲心


歡喜心


卑下心


南無觀世音菩薩


(分享完畢)


眾生對佛法修行總有一些迷思。有一種人覺得佛法枯燥乏味,不時都要打坐、唸經,還要素食,種種不便令其打退堂鼓;另一種人以為學佛就是拜佛,求佛保佑就能事事順利、所求如願。眾生常見不外乎以上的情況,不是覺得學佛是一種束約,就是把佛當作只要誠心祈願,就會「心想事成」,以為這就是學佛修行。


在分享文當中,我們看到佛法既不枯燥也不乏味,能讓我們身心獲得健康、如意。佛法也不向外求感應,而是要向內心去尋找。有些人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會嚮往到很有感應、很靈驗的地方,以為只要去那裡祈求,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卻不知道,希求感應,心外求法,心已經「著相」,心性只會愈來愈偏離。如有緣人的朋友,在收到感應下,漸漸升起貢高我慢之心。


外道宮廟之所以能夠快速給予感應事跡,無非是要拉攏信眾,但天下沒有平白得來的禮物,對方給予您感應,當然要從您身上抽取報酬,那便是您自身的福德資糧,眼前看似有感應、有改善的現象,卻都只是暫時的,福德一旦被抽取用盡,往後的人生就如油盡燈枯,到時想翻身也很難了!幸好文中有緣人適時引導其朋友,才能導回正法修行。


藕益大師:「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修行要靠自己一步步去實踐、去印證、去體悟。愈是在艱困的環境,愈要隨時內省自己的盲點,一層層突破。愈是精進,愈深入佛法修行,就會和分享文的有緣人一樣,漸漸看清、看透一些事物,了解修行從內心而修,非由外得。


有緣人覺悟到消外道願以前,「遇到一些事情內心很浮躁,在這浮躁的過程中我知道,好像是把無明火,一遇到事情就可點燃,但因為在精舍修行了解修忍辱的重要,還有本身的個性,慢慢地體會到别人不了解你,內心只有自己最清楚。」消外道願後「內心平靜非常多,同樣事情,內心沒有無明的火,而是更清楚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人最不容易過的是哪一關?有人說是情關,有人覺得是生死關,有人卡在人際關,有人是錢財關…。不論是哪一關,都要追本溯源,才能找出癥結所在。有人總是埋怨命運不公,佛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因果之下人人平等,今生的業是過去造的因,到這一世所結成的果。過去為何造下不善的因,乃心念迷惑、顛倒所致。因此,這一世應當要努力修正心性,才不會又造下來世苦果。說到底,最要過的關卡是自己的「心」,萬法源自一心。


佛法是活潑的,用心看、用心學,自然能解其義,才不會誤解佛法。《六祖壇經》:「不思善,不思惡」。一般人只看到「不思」,以為「不思、不想」就能解脫,「不思、不想」,豈不成為石頭?我們要學習把總是聽外面聲音的耳朵,回來聽內心的聲音。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教我們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慢慢聽,一遍遍地聽,聽到無有雜念,至「入流亡所」。


佛法真正的作用是在教眾生覺悟。自性自渡,自修自得,如同有緣人一樣,透過佛法的修行,內心的安定與提升,使生活上更有智慧。愈修行,愈覺得身心寬廣,不會被六塵境界影響。覺悟者身心輕安,表現出來的是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


佛菩薩在經典中不斷地開示、教導,無非是讓我們找回屬於自己的清淨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為了修自己的清淨心,自性自渡,不攀緣,越來越不執著。」您的心是否還漂浮於煩惱、六塵事上呢?好好地多讀一部經,多用心體會佛菩薩的開示教誨,靜心、淨心就在剎那之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8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篇)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篇)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這個智慧的功能,在所有的經典都是重視的,也可以說三藏十二部的經教,所謂經、律、論三藏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學了佛法之後,除煩惱而開智慧,得智慧就能夠得解脫,得解脫就能得自在,得自在就是成的正果。所以智慧是佛法之中的目的,或者是目標,因為人都有煩惱,都有苦難、都有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這個智慧的功能,在所有的經典都是重視的,也可以說三藏十二部的經教,所謂經、律、論三藏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學了佛法之後,除煩惱而開智慧,得智慧就能夠得解脫,得解脫就能得自在,得自在就是成的正果。所以智慧是佛法之中的目的,或者是目標,因為人都有煩惱,都有苦難、都有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界上,看來看去還是誦經最好,可以修身養性,又不用花錢,還可以練肺活量。」 「心正則不招邪,心不淨則會招感些有的沒有的。」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界上,看來看去還是誦經最好,可以修身養性,又不用花錢,還可以練肺活量。」 「心正則不招邪,心不淨則會招感些有的沒有的。」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幾天遇到一些事情,心裡想當作是對自己的提醒。這幾日聽到一些商號老闆捐款給住家附近的佛堂,要莊嚴佛像,可是那邊的居士勸他們唸佛,他們卻始終推三阻四。他們的理由是,捐款建造地藏像,常常都覺得事業做得很順利,所以很樂意捐獻。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幾天遇到一些事情,心裡想當作是對自己的提醒。這幾日聽到一些商號老闆捐款給住家附近的佛堂,要莊嚴佛像,可是那邊的居士勸他們唸佛,他們卻始終推三阻四。他們的理由是,捐款建造地藏像,常常都覺得事業做得很順利,所以很樂意捐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