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討厭有人說「學校就是第二個家」這種鬼話。那麼不適居的地方、不見得想待在一起的人、不想做的事,到底誰認為那是第二個家。我國中的時候一度很討厭上學,卻總在叛逆與妥協間游移。
那段時間的我總是憤世忌俗。我看不慣髮禁鞋禁、我討厭連小考都要排名、我討厭教官訓話、我討厭課文千篇一律。但說來諷刺的是,我又成為這些體制裡的既得利益者,我還算是會應付考試、怕惹麻煩而只犯下折裙子、穿短襪這種不會被抓到的錯,我成了某些老師眼裡的好孩子,因為我多數時間溫馴。
但蔡蔡不一樣。她知道我到底在想什麼,就這樣看出我幼稚的反叛。我總想她在學生時期是不是也與我一樣,在與世界爭辯中認識自己。
她的確很像媽媽,不只我們,連學長姐似乎平常也這麼叫她,她只是會厭煩的說「不要在學弟妹前這樣叫!」但看她的電子郵件帳號,卻又是那個學生給的綽號。
蔡蔡算是我的啟蒙。她是國文老師,但她總不避諱地說自己覺得某某文體很氾濫、某某考卷出的題目很過時。她知道我讀詩(應該說她教我讀詩),她帶我認識夏宇、幫我看作品,她讓我看見在創作上我不足的、還有擁有的。
我們吵過架,我在她面前大哭不知道幾次,但她只是說沒關係。那不是因為我們是師生,而更像她早就看清這一切的走向,才知道青春期的一切都沒有關係。
那三年很短,但我跟蔡蔡好像一直在更認識彼此一些,到現在仍是。她知道我很久沒有寫詩了,但也只是說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