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識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究竟什麼是「病識感」呢?
我很清楚我心中有什麼東西卡住了。
我的悲觀、我的黑暗、我的憤恨、我的疲倦、我的恐懼⋯
就像是在游泳的時候,潛到了泳池底部,然後抬頭看水面之上的陽光。
也不是感覺不到那種暖度,只是貼在皮膚上的還是水池的冰冷。
然後就這麼過了一年。
2017年12月31日,我這麼寫道。
這也許是我到目前為止,對我的「快樂感受障礙」最貼切的形容了。
我自認是有病識感的,
只是,我不想「好起來」。
「好起來」對我而言,
就是再度失去對世界的戒心,
重新踏入痛苦的循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無所謂,我不願再安樂了。
就讓我悲觀、黑暗、憤恨、疲倦、恐懼,
與世界保持距離,
窩在我安全溫暖的角落,
等待死亡。
又或者,直接去死。
那天,朋友說,
他覺得我這樣的病識感是「沒有意義」的。
他說,就像是意識到自己感冒生病,才會知道要去看醫生,把感冒治好。
原來,病識感還要有「意義」啊…
但話說,靠自體免疫感冒痊癒的人算什麼呢?
或像我這樣,渴望被感冒病毒殺死的人呢?
沒有「意義」的病識感不是病識感,
沒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人生嗎?
那沒有「意義」的人呢?
好累啊…
若說有什麼值得我放棄自暴自棄的現狀,
去讓醫生給我這樣的狀態一個病名,
任由世界給我一個標籤、一個定義,
不去模糊混亂他人的基本認知,
大概就只有「正大光明不快樂的權利」了吧!
不快樂,不行嗎?
笑不出來,不行嗎?
沒有動力,不行嗎?
沒有興趣,不行嗎?
不想努力,不行嗎?
不想變好,不行嗎?
不想活著,不行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哀莫大於心死
    我不想去。
    原來我也曾經懷念過以往的自己啊⋯
    我確實是一個愛幻想的人。
    第一次聽到這部片
    被說是「一股清流」。
    哀莫大於心死
    我不想去。
    原來我也曾經懷念過以往的自己啊⋯
    我確實是一個愛幻想的人。
    第一次聽到這部片
    被說是「一股清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大富豪提起童年時期獲得的壓倒性勝利,是要印證他從小就立定大志向,要成為「懂做生意的有錢人」。這和「有錢人」有甚麼差別?又怎麼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呢?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平時備而不用的防災產品,我們寧可買來等到過期後拋棄更換,也不情願有真正需要被用上的那一天吧?
    Thumbnail
    現在很多廣告都主打著「質感生活」,但是想過一個有質感的生活,不一定是要買昂貴的家具擺設,或是住上豪華的公寓,才能讓生活質感提升。也不是說生活要過得有多自律,你才能過得上從容自在...
    被留下來的人,才是最痛最難釋懷的人……。 對被害者家屬而言,要面對自己的親人是被不認識的陌生人,強行結束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承受這樣的痛、這樣的傷,這樣突如其來,沒有任何預兆,卻狠狠發生的殘酷? 那是時間也無法沖刷的情緒,尤其在看見熟悉的物品、熟悉的場景時,一同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彷彿未從大腦中淡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大富豪提起童年時期獲得的壓倒性勝利,是要印證他從小就立定大志向,要成為「懂做生意的有錢人」。這和「有錢人」有甚麼差別?又怎麼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呢?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平時備而不用的防災產品,我們寧可買來等到過期後拋棄更換,也不情願有真正需要被用上的那一天吧?
    Thumbnail
    現在很多廣告都主打著「質感生活」,但是想過一個有質感的生活,不一定是要買昂貴的家具擺設,或是住上豪華的公寓,才能讓生活質感提升。也不是說生活要過得有多自律,你才能過得上從容自在...
    被留下來的人,才是最痛最難釋懷的人……。 對被害者家屬而言,要面對自己的親人是被不認識的陌生人,強行結束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承受這樣的痛、這樣的傷,這樣突如其來,沒有任何預兆,卻狠狠發生的殘酷? 那是時間也無法沖刷的情緒,尤其在看見熟悉的物品、熟悉的場景時,一同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彷彿未從大腦中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