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忌妒,滿心祝福

更新於 2020/10/29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今天我妹妹請我幫她請示她的專修法門,我想那是她的緣分已到。很久以前,我剛開始唸經的時候,她也是不信的,後來因為要解決兒子的問題,她才開始唸經,一直唸到現在。阿伯說妹妹的專修法門是觀音法門,她前世是在觀音門下修行。我妹妹雖然本世都沒有唸過《普門品》,但是她從小時候就跟著媽媽去廟裡唸〈心經〉跟〈大悲咒〉。
最近因為媽媽出車禍的關係,她想幫媽媽唸經補身體健康的福德資糧,一開始是捐道務基金迴向累世業障,迴向完之後,開示功德已經被現前的業主菩薩取走,要補經文,第一次妹妹補了,沒有過;又再補一次,迴向還是沒有過,佛菩薩開示媽媽沒有懺悔,所以不過。
我妹妹沒有跟我媽媽說幫她唸經的事,就算她說了,依照媽媽的個性,是不會相信、也不會懺悔的。後來我妹妹就對媽媽的業主菩薩說:「她是她的女兒,她沒有辦法勸說媽媽向業主菩薩懺悔,她只能夠幫媽媽懺悔,希望業主菩薩可以高抬貴手,因為媽媽修偏,就是不唸經,她也只能夠一直幫媽媽唸經,為她盡一點孝心。」結果這次迴向就過了,真的非常感謝那位業主菩薩,願意給孝順的孩子一個報答父母養育的機會。
說到這邊就覺得很慚愧,我並沒有因為自己先修行,就能像我妹妹一樣,幫父母唸經,讓他們平安健康。我常常覺得,自己都快要沉船,都沒有辦法幫孩子唸經,該怎麼幫我的父母唸呢?我能夠做的,就是每個月布施一點小錢,幫媽媽補福德資糧。今天聽到我的妹妹說,她孩子已經開始唸《藥師經》,而且是每兩天唸一次,是孩子自己選擇要唸《藥師經》的,因為後面會唸到自己的名字。
我妹妹之前已經幫兩個孩子還好多條業障了,可是她覺得現在這個時間應該要幫忙父母,所以就跟兩個孩子說,他們要自己唸,她不會再幫他們唸了。妹妹從高中開始體質就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靈界,因此常常覺得不舒服,孩子的業主菩薩都會一直找她討經文,所以她也跟孩子的業主菩薩說,以後要由孩子自己唸。也許是孩子的佛緣已到,也許是妹妹很認真在唸經,所以佛菩薩有幫忙,孩子就開始唸經了,而且唸得很認真、很開心。
妹妹還說:「前陣子大兒子每一天都睡不著,天天失眠,痛苦得要命,妹妹就跟兒子說快點自己唸經,結果兒子一唸經就可以好好入睡了,之後他就乖乖地唸經了。」每一次孩子唸經完,她就會給他們看15分鐘左右的卡通,孩子都很能接受這種模式。我在想,我孩子之前都會唸經,可是只要我的狀態不好,孩子就會跟著很不受控制,也不會想要唸經。父母的修為,唸得好不好,修得好不好,真的會影響整個家庭氣氛。也有可能因為當我的狀態不好,魔靈會干擾我的孩子,或者是我會吸引一些比較不好的外靈去干擾他們,他們就變得不是那麼的聽話,也對唸經非常排斥。
今天當我聽到妹妹的孩子們都開始唸經,而且已經連續唸10幾部了,我就在想,我的孩子比他們都還要早開始唸經,為什麼他們停下來了?一定是我沒有用對的方法教育他們,我必須要檢討自己。
我覺得自己很慚愧,我比妹妹先修了好幾年,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這樣表現得比較好,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過去謗佛的關係,才會讓自己修行不得契入。前陣子我的腦海裡面一直有各種謗佛的話語或者是對佛像做不好事的不堪畫面,我就請示阿伯該怎麼辦?我以為佛菩薩會給我開示很大量的謗佛經文,可是阿伯只告訴我,要我好好多寫幾篇文章渡化世人信佛,我很感謝佛菩薩和阿伯給我這個機會。老實說,我個人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寫作還可以,如果可以用寫作的方式來彌補我的過錯,真是太好了!
我過去因為無明,誤入外道,才會謗經、謗佛、謗法,導致自己到現在都還沒有什麼智慧。只要我認真撰寫渡眾文章,就覺得臉很癢、會發熱,我想這應該是黑氣釋放的關係。此外,我發現,當我比較努力、頻繁寫文章,那種不停出現的謗佛畫面就會消失不見。所以我鼓勵大家一定要認真寫每次的心得,儘可能將自己的請示、迴向感應或修行省思寫下來,一方面是藉此自我反省,另一方面也對改善自己過去世修偏、謗經、謗佛、謗法所造成的業力改善有幫助。不過這當中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發自內心真誠的懺悔和督促自己改過向善。
記得之前,每次我遇到什麼問題都會說:「一定是業障造成的,一定是魔性造成的,一定是沖犯,一定是什麼、什麼原因造成的」,可是現在,我比較會仔細的去想想,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改變這些發生的事情?我怎麼樣才能夠解決這個在眼前讓我不斷受挫、不斷生氣、苦惱、不能接受的事。我不能夠什麼事情都推說是因為什麼外在因素才會這樣,而是要真的發心檢討自己,到底有什麼需要努力改變的地方。
最近我內心中一直不斷的有惡念,我沒有辦法停止我的惡念,但是我試著不繼續想,或是要求自己往正面的方向想。《六祖壇經》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憨山大師也說:「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我會出現的惡念,比如說,當我看見助理成果報告上寫的很好,我就會覺得,是不是這個世界、這個工作再也不需要我了?她是不是會取代我的工作?我會不會很快就沒有工作做之類的?因為過去世修偏產生很多黑氣,堵住智竅,我一直用不正確的觀念待人處事,認為別人會對我不利,那些累積在阿賴耶識的錯誤觀念,使我不時出現各式各樣的妄想,很容易出現排擠別人、找別人麻煩的意念和行為。尤其是我跟別人利益衝突的時候,特別容易魔性發作。我很感謝《六祖壇經》,常常會在我快要走偏、快要沉船、一直不斷的在意識中萌現惡念的時候,在我的腦海中出現經書內容,反覆地播放著。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我要往好處想。」
有一天,只是同事的一句話,告訴我,跟我工作的一位助理,要被某一位教授帶去一個班級培訓當老師,而且每週都要去一次,我內心突然充滿憎恨,我覺得我們工作已經很緊了,如果再讓助理去做別的事情,工作會更忙碌。另外一個讓我生氣的是,為什麼他們都可以隨便決定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多辛苦在維持這個計劃。可是我唸完《六祖壇經》就想,每一件事都有它發生的原因,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緣份,我為什麼要去阻撓別人的緣份?
一剛開始我對於那位教授也是心裡面充滿火,可是我告訴自己,那個教授平時對人都非常的好,我為什麼不跟對方商量、討論,而是自己在生悶氣?我也很擔心因為自己修偏,很容易亂想發作就變成魔靈去干擾別人,我不想要因為這樣子,又跟別人結下惡緣,況且那教授其實是好意,她有心要培養這位助理。很久以前,當她跟這助理幾乎不認識,只有見面幾次時,就一直想這麼做,我相信這是她們兩個之間的緣份。原本這個助理之前因為計畫沒有足夠的錢,她必須要被資遣,可是這個老師說需要她,所以把她留了下來。我應該要祝福他們,也應該要感謝那教授。同時我也在我的意念裡面跟那教授道歉,是因為我過去世修偏,因為我沒能反省自己,因為我一旦遇到跟自己利益相衝突的事情,習性就很容易想要抗拒,想要跟對方理論。可是一個修行人不該這麼做,我反省自己,也懺悔。
我曾經覺得,為什麼別人都有好運?為什麼別人都會有人想要提拔他們?為什麼我都沒有?可我也不能因為自己沒有,就阻撓別人往上爬,阻撓別人有更好的前程。也許就是因為我以前一直以來都有這樣子的想法,不希望別人變得更好,嫉妒別人、阻撓別人的好運,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有遇到真的賞識我的貴人。
很多人有那種不好的習性,希望自己是最好的,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會嫉妒別人。如果讓我看見別人文章寫得很好的時候,我應該要能夠發心的讚嘆她真的變得很好,我應該要能夠感謝她,因為她的進步、因為她的努力,我可以減輕很多負擔,我可以不用擔心事情做不完,我應該要感謝她,而不是覺得她變好了,這樣是對我不好,她會取代我的工作。如果我真的是一個很棒的人,根本就不應該擔心這樣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把我自己變得更好,更努力充實自己,而不是只要去阻撓別人的發展,或者是去嫉妒別人表現得好。
人啊!什麼事情都應該往正面想,同樣的一件事情,往正面想,真的會覺得開心很多。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要懂得感謝別人,謝謝別人的努力,謝謝別人的付出,謝謝別人的幫忙,而不是一直想要別人不好。如果別人沒有變好,那不就代表我這樣子帶著他們,我自己不好嗎?如果他們變得很好,那就代表他們有跟著我一起進步啊!可是我自己又覺得很懊惱,為什麼當別人一直進步的時候,我還在原地踏步呢?
我有一本新的經文記錄簿不見了,我當初記到600多部,早就可以迴向了,可是因為我找不到那一本新的記錄簿,只能一直唸下去,直到再次滿佛菩薩開示的數量。因為我一直唸下去,才逐漸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好了。前陣子因為小孩被沖犯、喪煞,不受控制,加上每天熬夜,我真的是每天都生氣,把自己搞得滿身黑氣。雖然自己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可是就是壓抑不了那一股無名火,直到後來一直唸《六祖壇經》,才逐漸穩定,把那些怒氣排出體外。
每一個人在修行時,多少都遇到所謂的撞牆期,這個撞牆期可能讓經文數大量減少。因為我們對某些事的執著、放不開,不停的在原地踏步,每一天都為了同樣的事情苦惱、起瞋恨,這時,最重要的是透過大量唸經和轉念,告訴自己生氣是沒有用的,要想辦法解決那些讓自己覺得難過的事情、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我可以想辦法解決,那擋住自己前進的那一道牆,就會變成一塊墊腳石、一把梯子,幫助自己往上升。希望我們大家都可以一起變好,一起看見這世界的美好。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分享完畢)
每個人都有過去。有緣人的妹妹前世曾在觀世音菩薩座下修行,許多人也曾經待在淨土修行過,這的確會讓他們比一般人較容易契入佛法,而這樣的優勢,並非僥倖,而是他們過去生累劫累世修持而來。由充滿貪嗔癡的心性,到褪去塵垢顯露出光潔無暇的佛性,多數需要耗費很長的一段時間,大有可能是跨世,也有可能是跨劫。因此,當我們看到高僧大德以及諸多再來人,在修行上無比地用心,有著莫大的意志力,並嶄露出滿滿的、源源不絕的智慧,這些都絕非偶然,而是百千萬億年積累修持的成果。
「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累劫的迷惘,只要經過適當的刺激與提點,開悟就是一剎那間的事情,然而開悟是一回事,自身的貪嗔癡慢疑、無明、無知、執著,還是要靠自己的轉念去導正;開悟是一剎那間的事,迷惘亦是一瞬間的事,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心念。
每個人都有過去與現在。來到世上,都有機會學習佛法,當我們同在一個道場,每個人所接受到佛法、佛力加被亦相同,然而為何有些人能夠很快的契入精進,有些人卻一直都在佛門外打轉,而跨不進來呢?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講的:「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而這樣的不同,是業力所堆疊而成,亦是自己過去的造作,智慧的開啟,取決於塵垢污染的深淺。
「努力提升心性,即是升起感恩心、慈悲心、包容心,滅除驕慢心、瞋恨心、愚痴心;要外道願、授記、契約、魔性等心性的問題都處理完後,加上精勤渡眾,才有辦法漸漸契入佛菩薩的境界,才有可能修回淨土。」
現在我們能夠遇到正法,在佛菩薩的指導之下修行,是莫大的福氣,亦是過去曾經種下善根,在佛門結下善緣,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精進不懈,專致去除心中的愚痴迷妄眾生,方能恢復本真。
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與未來。蔡師兄說:「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靈性不滅,我們累劫累世換了一個又一個的肉體,由靈體來投生,又因肉體的敗壞消逝而恢復靈體,就這樣來來去去,輪轉無窮,而這樣的輪迴不止,要麼就是以度眾為目標,要麼就是以了結業障為目的(隨業流轉),這亦是自己的選擇與造作。所以說,人一定要修行,正如有緣人審視自己的內心,問自己,現在遇到的困境該如何突破?現在心中的煩惱該如何轉為菩提?今世人生的終極價值該如何定位?若覺得生老病死是苦不堪言,若覺得自己被今世的安排折磨地痛苦不堪,那就要努力修、努力行、努力改,並且把度眾當作自已的使命、自己的志業,了業了塵後,方能許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
針對有緣人所提到的忌妒,以下節錄今周刊的一段文章:
聖嚴法師在〈如何消除嫉妒心〉開頭説:「有些人看到別人得到榮譽、好處或利益,表面上也許會說些贊美的話,但是內心卻不服氣;也有些人會對他人的成就抱持『沒什麼了不起』的想法,這種微妙的心理狀態就是嫉妒。嫉妒普遍存於人性之中,即使有修行的人,還是會有嫉妒心理,只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
聖嚴法師的結論則是:「避免嫉妒是雙向的,一方面不要嫉妒別人,另一方面也不要引起別人的嫉妒。」
而我與曹興誠先生(亞洲半導體教父)在討論結束時,有了共同的結論,就是:「要做到不嫉妒,就是要練習欣賞他人的好!」
聖嚴法師說:「嫉妒心會讓人迷惑,喪失看清自己的機會,也會使得好事多磨,產生很多阻礙,這和自私自利、爭名奪利的情況很類似──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了。將心思用在貶損他人的成功,以嫉恨來設法平衡自己,最後受害而失去機會的,反而是自己!所以,嫉妒心不會傷害被你嫉妒的人,而只會傷害你自己。
(引用完畢)
不久的將來,也許一年,也許十年,也許數十年,我們又換了一個身體,倘若未來的自己比今世的自己更有智慧,更有意志力,更有堅持力,那過去與現在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意義。所有的苦惱、執著、忌妒、瞋恨,是現在的迷霧,若真心努力修持,不久的將來的歡喜、平等、隨喜、慈悲,就是自己的覺悟。在此與大家分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之前幫忙結緣經書到大陸一間有名的道場,認識了該道場的一位師姐。她從小生長在澳門學佛的人家,自己對佛法也深信,且每日有唸誦《藥師經》的習慣。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過去世在家庭這方面都沒有考過,則每世都會被出同樣的考題,考驗家庭是否能經營得圓滿。這就是修行,這就是人生,所以要在歷鍊中漸漸生出智慧。夫妻要互相信任,家人同心同德,家庭圓滿,修行的果位才會提升。」
    以下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有一句話說:「吃虧就是佔便宜。」以前的我總是覺得大額消費買東西就是要殺價,沒有殺價就真的吃虧了,所以只要買貴一點,或是單價比較高的東西,我一定會跟店家殺價。如果價殺得多,我就會覺得很高興,好像自己很厲害似的。殊不知,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行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流行疾病從庚子年初開始爆發,從個人、家庭、國家到全球,無一倖免。剛查看數據,截至109年9月中旬,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3,000萬人。換言之,超過台灣的人口數感染此病,其中近95萬人往生。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原本只是想做個實驗,看看救護生命是否真的有好處,於是便自我要求吃素,而且不殺生(螞蟻、蚊子、蟑螂),再加上護生(蛤蜊)。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能遇到牟尼精舍,真是莫大的福報。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感應文,這次終於等到合適的時機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之前幫忙結緣經書到大陸一間有名的道場,認識了該道場的一位師姐。她從小生長在澳門學佛的人家,自己對佛法也深信,且每日有唸誦《藥師經》的習慣。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過去世在家庭這方面都沒有考過,則每世都會被出同樣的考題,考驗家庭是否能經營得圓滿。這就是修行,這就是人生,所以要在歷鍊中漸漸生出智慧。夫妻要互相信任,家人同心同德,家庭圓滿,修行的果位才會提升。」
    以下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有一句話說:「吃虧就是佔便宜。」以前的我總是覺得大額消費買東西就是要殺價,沒有殺價就真的吃虧了,所以只要買貴一點,或是單價比較高的東西,我一定會跟店家殺價。如果價殺得多,我就會覺得很高興,好像自己很厲害似的。殊不知,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行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流行疾病從庚子年初開始爆發,從個人、家庭、國家到全球,無一倖免。剛查看數據,截至109年9月中旬,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3,000萬人。換言之,超過台灣的人口數感染此病,其中近95萬人往生。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原本只是想做個實驗,看看救護生命是否真的有好處,於是便自我要求吃素,而且不殺生(螞蟻、蚊子、蟑螂),再加上護生(蛤蜊)。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能遇到牟尼精舍,真是莫大的福報。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感應文,這次終於等到合適的時機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得知有球評批評台灣人不愛看體育,不愛運動,假如台灣人不愛看體育,有線電視緯來體育台,東森體育台可以關掉了。在批評台灣人不愛看體育之前,請球評先看看媒體大環境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嫉妒是七原罪裡最愚蠢的。」 對面女孩講話好機 內心嬌氣心理有病 自以為善良缺乏同理心 明明都是女生還要耍心機 揣著同情心說我用盡心機 連蔡康永都嘆氣 你不是公主只是公主病 算了至少你沒傷天害理 沒錯我會畫畫和攝影 烹飪下廚還可以 文書處理沒得比 籃球跑步很得意 就是細節處理不太行 數學爛的
    Thumbnail
    回想過往企業跨部門策略擬定會議是怎麼進行的?各部門主管在台上努力闡述對未來的想法,幾位特別敢言的同事不時提出一些意見,場面上看來討論不斷,但其實有一大群人,整場會議都只是靜默地坐在位子上。最後做出的結論,看似是充分討論後的結果,但會議中那些發言者,真的代表了所有人的想法?未必;那些沉默者,又是否真
    Thumbnail
    在Ch.2和3裡,我們以潛意識的情感邏輯角度,仔細地檢視了三個友情與愛情的差異。用直白的話來說,兩者異差可以於(1)理想化、(2)高低及(3)唯獨性 中作出各種比對與區分。 今天來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妒忌。好朋友之間也會有妒忌之情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一定的。其中一種證據是所謂的「不打不相識」,
    Thumbnail
    我想我都明白,大家都這樣地活著, 於是,我們也就和其他人一樣, 所有為家庭的犧牲,就這樣被周遭視為理所當然; 只是,我並不想這樣繼續過活下去, 該如何擺脫傳統禮俗...
    Thumbnail
    一段美好的感情總是令人懷念,然而隨著一段戀情的發展,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東西,也相對的失去了很多永遠找不回的事物。 或許真正的長大就是願意離開那一段自戀且懷念的自己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得知有球評批評台灣人不愛看體育,不愛運動,假如台灣人不愛看體育,有線電視緯來體育台,東森體育台可以關掉了。在批評台灣人不愛看體育之前,請球評先看看媒體大環境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嫉妒是七原罪裡最愚蠢的。」 對面女孩講話好機 內心嬌氣心理有病 自以為善良缺乏同理心 明明都是女生還要耍心機 揣著同情心說我用盡心機 連蔡康永都嘆氣 你不是公主只是公主病 算了至少你沒傷天害理 沒錯我會畫畫和攝影 烹飪下廚還可以 文書處理沒得比 籃球跑步很得意 就是細節處理不太行 數學爛的
    Thumbnail
    回想過往企業跨部門策略擬定會議是怎麼進行的?各部門主管在台上努力闡述對未來的想法,幾位特別敢言的同事不時提出一些意見,場面上看來討論不斷,但其實有一大群人,整場會議都只是靜默地坐在位子上。最後做出的結論,看似是充分討論後的結果,但會議中那些發言者,真的代表了所有人的想法?未必;那些沉默者,又是否真
    Thumbnail
    在Ch.2和3裡,我們以潛意識的情感邏輯角度,仔細地檢視了三個友情與愛情的差異。用直白的話來說,兩者異差可以於(1)理想化、(2)高低及(3)唯獨性 中作出各種比對與區分。 今天來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妒忌。好朋友之間也會有妒忌之情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這是一定的。其中一種證據是所謂的「不打不相識」,
    Thumbnail
    我想我都明白,大家都這樣地活著, 於是,我們也就和其他人一樣, 所有為家庭的犧牲,就這樣被周遭視為理所當然; 只是,我並不想這樣繼續過活下去, 該如何擺脫傳統禮俗...
    Thumbnail
    一段美好的感情總是令人懷念,然而隨著一段戀情的發展,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東西,也相對的失去了很多永遠找不回的事物。 或許真正的長大就是願意離開那一段自戀且懷念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