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去年(2019)的十一月左右,我關上了我全公開一兩年的Facebook貼文,只給有加好友的朋友看,接著我一路將朋友名單的數量從兩百多一路刪到35個上下,沒有降到30以下,也沒有再重回40以上。接著這兩三個月,我把大部分朋友的動態隱藏,只剩下少數不太發文,且發文也沒有太多人的會互動的動態,我突然發現,我腦袋裡的思路清晰多了,也比較能專心思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特別是寫故事,或者把比較敏銳的觀察都拿來放在自己真正關心的事和關心的人。
原先在部落格或是在Facebook上大量抒發自己的心情,寫些電視電影閱讀的心得,都被我從Facebook挪移到matters上。也因為從比較個人的Facebook轉到各個文字平台,我在文字上做了修飾,從面向自己變成「真正」的面向他人,然後意外發現「Facebook真是一個處處限制閱讀、思考、對話」的平台,要說它太過社交或太過同溫而抗拒它,那並不公平,它本身就是因為「群聚」而生的,即使它「看起來」像是提供了大量的訊息,但
多半是局限思考和對話的空間。
因為真的快要吃土,所以研究了Likecoin而到了matters,像是將我從Facebook打撈起:「原來我寫的字有人要看。」我才真正的開始思考:「我能寫什麼?我想寫什麼?我要說些什麼?」於是寫著寫著,在matters一年上寫了40萬字+,這是當時離開Facebook寫長長的文之前,我沒有想過的事,即使這樣寫字的習慣一直都是我在Facebook建立起的,卻從來沒有真正計算過在Facebook一年能寫多少字。
也許是網路改變了人對「社交」的習慣,走到哪裡好像都得要跟其他人「安安」問候一下,即使像我這麼不擅社交的人,還是會因為在群體中感受到熱情而想靠近、融入,卻漸漸又像是走回Facebook(社群)帶給我的焦慮感:人真的非得要每天都把自己拋進大量的人際互動中嗎?不論是討論也好、交流也罷,一個人究竟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去關心「根本跟自己無關也不感興趣,但礙於一種社交而不能不看一下的事」?
一直到我開始寫起故事,真正把「寫字」的時間分給「創作/說故事」開始,我才真正去面對「我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需要大量大量安靜的時間以及空間」。倒也不是因為「開始寫故事」才體認到這件事,而是發現平日生活的情緒太容易被大量的社交活動影響,尤其難以專注思考,常常一分心就無法回到原來的狀態,以致於要花更大量的時間去整理思緒。(寫故事、寫文章都需要非常大量的專注。)
自從去年(2019)五月我收掉工作室,以及我宣告再也不拋頭露面去擺攤以後,我的生活簡單的只剩下一天窩在屋裡二十小時,回家跟家人吃飯、運動四小時的生活,偶爾僅剩一個會見面的同學把我抓出去吃飯、唱歌,有時外地工作回來的朋友、南下出差的朋友會想要見見面,我也就趁機出門給人看一眼,其餘大概就是去看電影吧!還好還有這個一週一次看電影的習慣,還可以出門見見世界!
從前我常在想,「不是Facebook的朋友,我們還是朋友嗎?」我有時候會頑固地去實驗「刪掉朋友」這件事在時間的河流會變成什麼樣?實驗的結果多半跟我想像的一樣,其實就是回到沒有網路的日子那樣,有些人會想起你問候你一下,你也會想起別人而捎個訊息,緊密或不緊密都沒關係,有時大概就是沒有人想起對方而已,一種緣分到了的概念。(人幹嘛每天跟每一個人都緊緊相依呢?)
前幾天在Facebook上寫著「巔峰」這個詞。
我想以身體和心理的狀態,現在的我就是一種身心達到平衡且自在的巔峰。別人的巔峰也許是一種「功成名就」而我的不是。幾年前在收入還算不錯(對很多人來說很好)的日子,我一天只工作四小時,從下午兩點到晚飯前的六點,我一直以為那是我人生中最高峰的日子了,但當時的我內心並不平靜,焦慮侵襲讓我的身體和心理都面臨我無法處理的不舒服,長達兩三年之久。
而現在即使月月還是得要面對錢不夠用的問題,卻能以更平靜的姿態面對那麼多會讓人焦慮的事,應該比起那種半退休但焦慮至死的日子,算是巔峰了吧!
最近常常一面寫著這些散記或是有題的散文、心得,還常一打開文件就能寫他幾個小時的故事。有一陣子我突然想要去當一個演員(我認真的),幻想著演員可以扮演和體驗不同的人生和情緒(當然,就是幻想,當演員沒有那麼容易)後來發現寫小說就可以完成這件事耶(當然,很多還是自己假想出來的劇情。)雖然常常寫到裡面去,讓自己身陷故事裡的情緒,又好像什麼都沒寫到,但卻非常喜歡那樣安靜地舖排所有情節的過種,想像著自己和故事主角的連結。
寫小說是一種極為隱密和鑽進內在的行為,而且讓人感到十分滿足。可能文筆還練不到開竅的地步,但覺得有時間能寫故事,還有人讀,有時還有回應,更有時有人拍手還有錢賺也覺得開心。我想我是不可能去表演的,我連站在台上講話都很抗拒,那麼,寫寫故事吧。
你要是真的想問我:「到底怎麼樣可以這樣天天寫文章?」別無他法的是:「專心過你的生活!」(抽離那些沒有必要的社交互動。)
專心感受自己感受到的情緒,不論是開心、興奮、悲傷、難過、焦慮、憂鬱……甚至雜亂無章理不清的那些,都可能成為你寫成一篇文章的題材。不要花太多時間去關心你不關心也不感興趣的事,也不要為了要融入群體而非要知道、跟上話題不可,更重要的是,你要學習分辨出「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我們也許都不會成為最出色的那個,但一定會是最貼近自己的那個!文字的書寫,要貼近別人不容易,但要貼近自己更難!
至於寫了一整年的文章,到底有沒有賺到錢?還是有的。超過40萬的字,Likecoin難以細算,但平均下來月收入應該有4~5千台幣左右。價不好的時候我會拿去換成比特幣,最近漲得還不錯,都是不無小補。
我不能給你什麼保證,但我會繼續實踐我想做的任何事!
20201201 高雄。也算是日記吧!也算記錄離開Facebook寫長文一週年的碎文雜唸!
圖:
2019春天,首爾車站天橋上,Canon A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