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美學的台灣政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至今我仍記得數個月前的紐約時報,封面有張視覺設計圖,上方印著抖大的字樣「WHO can help? Taiwan」。這是台灣網紅們最初的主意,匯集了各路熱血的眾志之作;當下看的我是感動萬分,因為即便只是一瞬,他們也成功的將台灣帶到世界的面前。事後儘管那些人受到部分責罵,評論他們不該輕易代表全部的台灣人,但我依舊持正面態度肯定他們。
不過數秒前我被徹底激怒了。「Taiwan can help」出自蘇院長的嘴裡;多麼地諷刺啊 ~ 捨棄人民健康的高官,對外可以幫助,對內卻進口萊豬;天理何在? 他們的「Taiwan can help」令我噁心,許多高官像是復讀機不斷朗誦這句,沒有絲毫的美感;不過也對,從他們的頭頂,我大可推估他們身為人民公僕的使命,早已隨頭髮離去。「Taiwan can help」成為了我笑不出來的笑話,我憤慨卻又無能為力。
早些年專治時期的台灣出現不同的聲音,他們使用拳頭毆打黨國體系,這些拳頭蘊含著人民的希望;議會時鏗鏘有力的質詢配合正義的鐵拳,像是人民對天的怒吼,我稱這是政治的暴力美學;擺到現在的議員相互鬥毆,我看到的只是一齣鬧劇,各自擁護黨派的利益,在那之後沒有人民的影子。政治美學原本建立在各個政治人物,所代表的不同族群的人民上;他們使用數個交際手段明爭暗鬥,先為自己所屬的人群謀劃福利,再來才是自己。如今只是一群跳樑小丑深怕失去利益而見風轉舵,沒有深刻思想的支撐下,所有在台面揮舞的拳頭,都是為了保住自身地位的垂死掙扎。真是難堪,每每看到總是氣到哭,為甚麼台灣人需要被糟蹋到這個地步? 不過就在上次的政黨票,我找到了答案;兩大黨分別佔據33.98%和33.36%。原來台灣人所受的苦是自找的。
打到這我的氣也消了。氣消然後是遺忘,遺忘上一次所犯下的錯誤;至今沒有一個民主國家擁有真正的民主,或許真是我對台灣奢望過多了。不過我仍然愛著台灣;不知道多少人能夠了解,何謂生育你的土地? 若不是這塊地,我怕是居無定所,怕是天天受到海水的侵擾;這片地讓我築起家、栽種生命;最後我唯一確定的是我會不斷的愛著這片地,以及那些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人們。致那些用生命教會我自由的人們。
懶得看文字可以聽我碎碎念 ----Podcast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擇信而迷信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我來說錢的本質是甚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致愚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紫色西瓜」,過往經驗探討台灣美學的教育某個晚餐後的空閒時間,你的孩子拿著他剛完成的畫作給你看時,你看到輪廓精準地畫出一片西瓜的形狀,但是果肉卻是紫色時,你會怎麼跟你的孩子說,你對於這個「紫色西瓜」的看法呢?
Thumbnail
avatar
DEMO
2021-03-31
專屬於臺灣的美術風格──中華民國美學2019年初,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突然出現了一幅名為「城市色彩」的橫式掛幅,以大量的黃色為基底,配上或橫或直、五顏六色、字體不一的設計,與機場周遭環境格格不入。設計師聲稱出發點源自於臺灣的街道與招牌樣式,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在諷刺臺灣獨有、欠缺美感的「華國美學」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20-12-04
兆兆茶苑|啜飲一口台灣茶的寧靜美學在台灣中部長大的人,幾乎應該都有家裡長輩泡茶,大夥兒圍著沖泡茶葉的器具、泡茶桌,一邊聊天一邊倒茶的記憶畫面。 然而,開在台中審計新村週邊的兆兆茶苑卻讓喝茶這事時髦了起來,泡茶的興趣也非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適合,待在融合建築設計與傳統茶藝的茶館裡,現代人則是能選擇以悠閒的姿態來飲茶、品嚐茶點。
Thumbnail
avatar
Celine 寫在這裡
2020-11-17
美學—政治:路翎創作的藝術特徵(下)路翎的小說,包括五十年代的作品,凡常採取第三人稱敘事,偶而甚至會出現作者現身說話的解構性敘事。以路翎小說所矢志追求的「那些火辣辣的心靈在歷史命運這個無情的審判者面前搏鬥的經驗」與在「歷史事變下面的精神世界的洶湧的波瀾和它們的來根去向」來看,第三人稱敘事確是較便於「陳列」人物的內心圖象,講述那些構織圖
Thumbnail
avatar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
2020-03-13
美學—政治:路翎創作的藝術特徵(上)本節主要試圖探究路翎作品的語言風格和敘事特點,以釐清先前研究者討論中之歧見,同時亦欲藉此申說對於路翎作品的不同看法。路翎好用繁複的長句式和悖反的情感修飾語,特別是四十年代的小說,聚焦於人物內心的心理刻劃,經常採取詮釋性的敘事模式,則一貫是路翎的創作特點,而「複調小說」和「知識語言」的問題,向來是研究
Thumbnail
avatar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
2020-03-13
【台灣觀察】那些逝去的政治神話!是說柯文哲並不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標榜清新、改革、效率、清廉的政治人物。遠在一九九三年,國民黨的非主流派醞釀要集體退出國民黨時,打的口號其實就相差無幾。這群人的指標性代表人物是王建煊,他的外號甚至就叫「王聖人」。當時他們自稱是真正的國民黨人,是新時代的國民黨,還計畫組成「新國民黨」........
Thumbnail
avatar
王臻明
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