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第一桶金才能開始投資嗎?

2021/01/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寫給正在考慮進入金融市場的新手。老是聽人提到用錢滾錢需要第一桶金,第一桶金到底指的是多少?投資一定要有第一桶金嗎?我們就來探討這兩個關鍵問題。
需要第一桶金才可以開始投資嗎?(圖片來源:Unsplash)
通常來說,第一桶金指的是新台幣 100 萬元。為什麼是這個數字呢?這是七位數的最小數字,在古早以前,甚至流行著「百萬富翁」這種說法,意味著你的資產達到 100 萬元,就已經算是個有錢人了。還沒有工作的小朋友,也常常異想天開地談論「如果我有 100 萬」的話題,說明這樣的財產雖然不是很多,對一般人來說仍然存在一定門檻。
所以,一定要存到 100 萬元才能開始投資嗎?我曾經讀到一本書中作者的答案是「是」。關於第一桶金之必要性,他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因為當你帶著你少少的幾萬或幾十萬進入金融市場的時候,不管你操作怎麼高超,賺取的報酬通常都非常微薄,於是你會忍不住貪婪的心態,想要謀取不合理的報酬,因此買進便宜卻高風險的股票。
要知道,某些公司股價便宜一定是有他們便宜的原因,投資人若懷抱著極度投機的心態,難免落得賠了一屁股的下場。
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因為無論有錢人或窮人都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可是說到本金小造成績效差,所以乾脆不要投資金融商品,看似有點道理。
在我 20 歲出頭的時候,讀完勝間和代著作的《錢不要存銀行》而買了一筆 3 萬元的台灣基金,一位年長的創業者知道後告訴我,25 歲以前的年輕人不需要煩惱買什麼基金或股票,賺到的錢全部投資在自己身上就是了。
我把他的意見奉為聖旨,每個月花 3-5000 元購買書籍和各種課程,每天堅持閱讀和寫作,然後在 26 歲那年做了一個很大膽的行動:花光所有積蓄出國進修。
等到回國後 2 年,也就是我 30 歲的那年,我的月薪達到剛出社會時的 10 倍。雖然我的第一桶金遲遲才存到,然而到 31 歲時,我開始了創業之路,月收入又翻了 3 倍。簡單的說,十年時間,我的收入總共翻了 30 倍。
能擁有這份成就,原因除了非常幸運之外,我相信也是因為當初我把多餘的錢都拿來投資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競爭力的人。
有趣的是,過了那麼多年以後,我再打開基金帳戶來看,居然發現原本的 3 萬元變成 3 萬 3 千元——十年間,僅僅增加了 10%。
請各位不要急著吐槽我選基金的眼光有多麼之差,我也無意擋基金公司的財路。想當初,我好歹是深思熟慮了幾個夜晚,才選中這檔過去績效還不錯的股票型基金,結果搞半天,十年來它只幫我賺到相當於上班族一天的薪水。
然而,如果這筆基金的績效跟股神巴菲特一樣每年有 20% 呢?最後的複利報酬居然會高達 15 萬元,這可是一般年輕人好幾個月的生活費啊!
即使沒有股神的績效,當初買的是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7.3% 的指數型基金 0050 呢?3 萬元過了 10 年的報酬是 30690 元,好像也滿有感的。
可見金融投資,本金是不是一定要夠大才有意義?我的故事可以給你參考。如果給我重來的機會,我會投資自己同時也投資金融商品,但一定要選對標的,相信最後時間會帶來可觀的報酬。
年輕的時候,我學了繪畫,學了工作術,學了寫程式,什麼都學,就是沒學怎麼投資。實際上,投資的門檻比很多人想的都低,即使是月收入幾萬元的小資族也可以參與。就算沒時間選股,單押 0050 的長年績效也已經遠勝定存。
去年 11 月起台股可以盤中交易零股,美股更是早就可以盤中交易零股,現在各大銀行也推出了像定期定額 ETF 這種對小資族沒什麼負擔又低風險的方案,我認為必須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投資的觀點恐怕有點偏頗。
月薪三萬元也好,十萬元也好,建議每個人每個月都應該趁年輕時拿出閒錢投資。未來的你,一定會深深感謝今天的你有做出這個決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余月月
余月月
曾經在出版業、科技業、新媒體業工作,出過書,上過電視,現在選擇當個低調自由的文字工作者和小股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