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第一桶金有用嗎?有這筆錢的效果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記得有一次造訪高雄科技大學擔任業界講師,當課程進入尾聲,進入Q&A環節時,一位同學舉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老師,您為何強調大家應該存下第一桶金呢?這筆錢存與不存有什麼差別?」

我暫且不揭曉當時我的回應,後來我將這同樣的問題詢問了周遭幾位年齡與我相仿的朋友,發現不少人同樣抱持著疑惑,畢竟即便在工作數年後,沒有存下這一桶金,生活似乎仍然能維持下去。

那究竟為什麼要存第一桶金?為什麼還會時不時的聽聞這樣的建議和資訊?

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和結論。如果你的家庭資源富足,可以提供你充裕的支援,那麼存不存第一桶金並不那麼至關重要。

然而,若你仍處於年輕階段,也和我剛開始的時候一樣,只是一名普通的受薪階級,此時是否著手開使累積第一桶金,或許將對你未來的生活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

接下來,我將以自身的從業經驗為基礎,融合身邊的實例,延伸四個核心概念,與大家一同分享。

設定儲蓄目標,不知不覺養成財務好習慣

每當我協助客戶做理財規劃時,透過他的儲蓄金額,大致上就能推斷出整體的財務狀況。

舉個例子,就像當我們完成健康檢查後獲得體檢報告,能清楚了解身體狀況。如果所有指標皆良好,我們就能合理推斷此人的生活習慣、飲食品質以及運動狀況都保持在一定水平。

而能存下第一桶金的人,通常具備一些共同特點:穩定的收入來源、有儲蓄習慣、未受錯誤投資觀念影響、沒有不良借貸、能控制慾望、人際關係不複雜…等等

相信無人會反對,只要擁有上述其中一項或兩項特點,便足以在個人財務領域奠定穩固基礎。

同樣的,有意識的去存第一桶金也能反過來協助培養出上述的特質,進而協助成長。

raw-image

你聽過的複利效益,總得有本錢啊

為為什麼富有的人能夠比一般人更快地累積財富呢?若排除家庭背景和成功的商業模式等因素,最關鍵的區別就在於本金的多寡。

投資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分別是「本金」、「時間」、「報酬率」。在投資同一個標的的情況下,時間的延長將使本金這一要素引發巨大的差距。

讓我們以10年為單位,分別將本金20萬、50萬、100萬,分別投入年化報酬率為7%的投資標的,做個比較。

raw-image

簡單的以複利「72法則」推算,10年後本金皆約原來資金的兩倍 :
10萬 → 20萬(淨成長約10萬)
20萬 → 40萬(淨成長約20萬)
100萬 → 200萬(淨成長約100萬)

看到差異了嗎,而且這樣的差異將會隨著時間和本金的多寡更加明顯

我曾聽過另一位財經專家的話,我認為蠻有道理的:「如果扣除掉緊急預備金,你仍無法累積到20萬以上的本金,那麼整個金融投資市場跟你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而對有第一桶金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不是仰賴短期高風險投機或槓桿投資來實現,而是透過良好的財務習慣,一點一滴存出來的。

不存第一桶金,喪失的是未來的選擇權

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擁有第一桶金或,許能帶給你的一完全不同的未來,主要體現在於有了選擇的權利,也是我認為何要儲蓄的主要原因。

舉一個身邊的實例,之前有一位朋友的哥哥,與另一人合夥開了一家便當店。主要的投資者是另一位合夥人,而哥哥則負責店鋪的管理。

在營運了一段時間後,利潤相當不錯,每月扣除成本後可分得約8萬至10萬。

然而,後來另一位合夥人決定移民到國外,希望能夠將投資轉化為現金,便問哥哥有沒有興趣頂讓。

哥哥哥當然十分有意願,但由於之前未養成儲蓄的習慣,再加上無法取得銀行貸款,且合夥人不願意接受分期付款,最後店頂讓給了別人,哥哥不得不重新回到每月工資僅約4萬的原職。

同樣的案例數不勝數,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都會面臨各種機會和挑戰。在這些時刻,我們會發現,除了個人能力之外,擁有一筆資金有多麼重要。

若未能累積這第一桶金,不僅可能失去許多機會,甚至連自主做出人生抉擇的權利都有可能失去

raw-image

理財的正向回饋,越存越有成就感

我自己在26歲時成功存下約100萬元,而後透過持續的投資(主要投資於VT基金)、薪資增長以及合理的消費管理,逐步累積了第二桶金和第三桶金。

坦率地說,許多人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會獲得成就感,而我自己也不例外。每年進行財務整理時,能看到財富年復一年地增長,這種變化為我持續前進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存錢是一種選擇,而這個選擇,在未來面對各種情況時,能真正賦予我們有權做出選擇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邱盛華的沙龍
6會員
8內容數
不斷學習、成長,透過面對困難和失敗,直觀的了解自己。生命是段旅程,旅途遇上的一切都是修行,驀然回首只覺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想要踏上理財的旅程,存到第一桶金是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通膨的影響,我們需要重新評估什麼是現代的第一桶金金額。舊時的百萬夢想或許已經顯得有些過時,而根據現實情況,300萬可能更為實際。
Thumbnail
想要踏上理財的旅程,存到第一桶金是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通膨的影響,我們需要重新評估什麼是現代的第一桶金金額。舊時的百萬夢想或許已經顯得有些過時,而根據現實情況,300萬可能更為實際。
Thumbnail
一開始慢慢累積,也沒關係,有累積總是好的。 大學時念的是金融相關科系,當時班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學有實際在投資股票,為了更懂實際操作的部分,有短暫加入投資理財的社團。 但真正投入市場,則是在大學畢業又工作幾年後,才開始操作。而現在好像很多大學生,都在打工賺錢時,就開始投資理財了,真的很棒! 累積本
Thumbnail
一開始慢慢累積,也沒關係,有累積總是好的。 大學時念的是金融相關科系,當時班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學有實際在投資股票,為了更懂實際操作的部分,有短暫加入投資理財的社團。 但真正投入市場,則是在大學畢業又工作幾年後,才開始操作。而現在好像很多大學生,都在打工賺錢時,就開始投資理財了,真的很棒! 累積本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造訪高雄科技大學擔任業界講師,一位同學舉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老師,您為何強調大家應該存下第一桶金呢?這筆錢存與不存有什麼差別?」 本篇文章將帶你探討第一桶金的用途及存錢原因。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造訪高雄科技大學擔任業界講師,一位同學舉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老師,您為何強調大家應該存下第一桶金呢?這筆錢存與不存有什麼差別?」 本篇文章將帶你探討第一桶金的用途及存錢原因。
Thumbnail
存到第一桶金是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不論你是年輕人或已有一定的人生經驗,都可以開始儲蓄,以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當然,儲蓄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投資來增加財富,但開始儲蓄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本篇文章將帶你探討存到第一桶金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存到第一桶金的步驟。
Thumbnail
存到第一桶金是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不論你是年輕人或已有一定的人生經驗,都可以開始儲蓄,以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當然,儲蓄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投資來增加財富,但開始儲蓄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本篇文章將帶你探討存到第一桶金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存到第一桶金的步驟。
Thumbnail
沒有好好理出第一桶金,怎麼投資? 大家好,我是吉利迪迪!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第一桶金!!! 你是否曾經有過一個問題, 就是每個月的薪水總是不夠用, 那你是否也曾經有過一個夢想? 就是擁有一個豐富的儲蓄, 可以不用擔心金錢問題 自由自在地生活?
Thumbnail
沒有好好理出第一桶金,怎麼投資? 大家好,我是吉利迪迪!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第一桶金!!! 你是否曾經有過一個問題, 就是每個月的薪水總是不夠用, 那你是否也曾經有過一個夢想? 就是擁有一個豐富的儲蓄, 可以不用擔心金錢問題 自由自在地生活?
Thumbnail
投資比較快?存錢比較慢? 新的一年開始累積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什麼? 一般通指100萬元,通常為開始理財的初步目標! 也可能是創業資金、買房頭期款, 但想要從0開始,累積到100萬, 每月只靠著一點點儲蓄太慢了, 是不是應該要積極參與投資?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可以先緩緩, 近一年的台股大盤報酬
Thumbnail
投資比較快?存錢比較慢? 新的一年開始累積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什麼? 一般通指100萬元,通常為開始理財的初步目標! 也可能是創業資金、買房頭期款, 但想要從0開始,累積到100萬, 每月只靠著一點點儲蓄太慢了, 是不是應該要積極參與投資?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可以先緩緩, 近一年的台股大盤報酬
Thumbnail
【前言】 年輕的你,覺得自己要工作多久才能存到100萬呢? 三年內就做得到?那我恭喜也敬佩你! 但如果你要花十五年才有機會?也不用太過焦慮。這種事情不需跟其他人比較,只要搞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然後盡可能把可以努力的部分做足準備,那也就夠了。 -
Thumbnail
【前言】 年輕的你,覺得自己要工作多久才能存到100萬呢? 三年內就做得到?那我恭喜也敬佩你! 但如果你要花十五年才有機會?也不用太過焦慮。這種事情不需跟其他人比較,只要搞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然後盡可能把可以努力的部分做足準備,那也就夠了。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