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一起睡過頭來不及化妝就衝來上通告結果不願意露臉的女歌手。
魏如萱兒子剛滿週歲。她說,自己並沒有母愛的記憶,沒有和父母生活的經驗,「這一塊整個是空掉的」,關於當媽這件事,一切只能查網看書、或是從朋友的經驗中學習──她父母很早離異,小時候在花蓮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大人總說:要聽話,要照顧妹妹,她也習慣了,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卻無人理解,也無處安放。因為要乖、要聽話,青春期的她充滿矛盾,又擔心造成大人困擾,有很多話不知道怎麼說,只能藏起來。這成長過程的缺憾,在後來感情關係帶來諸多混亂:戀愛這件事,她沒有辦法從家庭中找到模範,缺乏模仿的對象,於是經常在戀人身上尋找那個缺席的父親,卻造成對方很大的壓力。
她在〈Don’t Cry Don’t Cry〉回訪那個壓抑困惑的少女時代,初稿曾經寫出「我最好的表情是閉上眼睛」這樣闇黑的句子,是製作人陳建騏和她討論,才讓歌找到了光亮的出口。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原本去年就要出版的,卻被懷孕生子這件事打斷了。做了媽媽之後,魏如萱的全副身心都被小孩佔據,再也挪不出分毫能量給音樂創作,加上產後憂鬱的折騰,她甚至一度自我懷疑這條路還能不能繼續走。但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她受邀參與「小花計畫」和鳳小岳一起錄了〈很難很難〉,是產後重新工作的第一首歌,她也恢復廣播DJ主持,讓自己回到工作狀態,漸漸地,她可以重新寫歌了,並且驚奇地發現,懷孕之後她的歌聲多了一層以前沒有的低音,而她也懂得用更收斂的方式唱高音(比方〈恐慌症〉),也嘗試整首歌唱假音(比方〈既然不再假裝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詩人〉),開發出更豐富更細膩的聲音表情。
專輯有兩首李格弟作詞的重量級作品〈Ophelia〉和〈兒歌〉,前者的旋律來自十年前陳建騏和黎煥雄導演合作的劇場作品,原是純吟唱無歌詞的版本(這集節目也放了2010年柴灣演唱會的實況版)。李格弟三年前就寫好了歌詞,卻被魏如萱放在email信箱裡晾著沒動,直到這張專輯才終於決定採用,並且讓李格弟來念了她的詩〈我不知道我已經給了我的早上〉。魏如萱的歌唱、陳建騏的曲、李格弟的唸白,三者合而為一,只能用「銷魂」形容,這絕對是我的年度歌曲之一。什麼獎都配不上李格弟我們的神,魏如萱唱得揪心入魂,厲害極了:
日出是免費的 夕陽也是
深夜是免費的 星光也是
可是對於河流我真的一無所知
他是瘋的在星期一
可是星期五 他完全清醒
他從長廊深處 朝我走來
在我的手上 放一個冰塊
說那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海浪
冰塊都還沒有溶化
他又開始說那些瘋了的話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兒歌〉原來也不是李格弟專為剛當了媽媽的魏如萱寫的,是她碰巧寫了這樣一首關於母嬰的詞,中文歌史從來沒有人寫過這樣的歌詞,飽含豐富真實的身體感:
我的心跳我的呼吸我的喘息
我的腫脹 微笑還有哭泣
我的體溫我的瞌睡
最初你就像一個雨點
那麼樣地輕微
……
我凝視你的眼睛從不曾疲倦
我就忽然變成一座豐滿的果園
我聞你的氣息讓我徹底暈眩
難道這就是我全部被偷走的時間
啊為什麼一個少女叛逆不馴
時間啊就把她變成一個母親
於是從這首歌,魏如萱慷慨分享了懷孕之後身體心理的各種變化:她說,因為黃體素,整個人的內分泌像是逆轉過來,手臂變粗,膚質變差,原本當歌手、作一個表演者是要散放雌激素,招攬更多人圍過來,而當母親卻讓她對外界刺激變得敏感而防衛,心裡經常有各種壞念頭。生產後一段時間她每天準時哭泣,但她自己也明白,這都是內分泌,也是母親保衛嬰兒的演化結果,幸好老公也全心一起面對,慢慢還是走出來了。
專輯最後寫好的歌是〈彼個所在〉,用四種語言唱出想念的心情。她在demo階段問自己:到底心裡最在乎的是什麼事情?她想了想,答案是「死亡」。於是她輕輕地唱出了這首歌:唱給離去的愛貓,唱給逝世的父親,唱給永不能再相見的盧凱彤。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是一張用力很深,然而舉重若輕,肌理豐富的專輯,魏如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成熟的歌者和創作者,但十幾年前我初初認識的那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也一直都在。這是一張紀念並且紀錄人生轉折的重要作品,我聽得很感動。謝謝魏如萱。
播出曲目:
兒歌
Ophelia + 冰冷的狂熱(2010 Live)
Ophelia
很難很難(feat. 鳳小岳)
竊笑
既然不再假裝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詩人
Don’t Cry Don’t Cry
恐慌症
陪著你
彼個所在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
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Alian電台亦有
隨選重聽服務,歡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