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統整數位板繪圖的描線處理,從觀念、筆刷、繪製過程到後製等。
文章內的觀念有引用之處,來源皆附於文章中或者文末。
2021/09/27:文章更新
觀念:
由於需要大量示範圖不方便做轉述,請直接點選連結閱讀全文。根據文中的分類,本文的作法最終完成的線稿會類似文中的由木老師示意圖。
一樣請點進去看。這裡比較難,可斟酌服用,是關於「怎麼樣正確地找到畫面中該畫線的地方」的講解。
新手要畫出精緻的線稿,不建議使用太大的粗細變化去製造線稿的細節,因為過細的頭和過細的尾難以接線。建議主要使用透明度去分出線稿的層級。為了達成以上兩點,筆刷要進行以下調整:
- 使用兩隻筆刷,其中一隻描線筆刷的最小直徑調大。個人習慣的最小直徑大約是60%左右。粗細變化明顯的筆刷用於皺褶、髮絲、雙眼皮等尾端開放的線條,不明顯的筆刷用於其餘所有的部分。
使用Krita繪圖的人可以使用Ink標籤中的Fineliner和G-pen。
- 可以加入材質或者使用非圓形筆刷,非必要。上方引用的原文中有使用SAI內建的複印紙300材質。
繪製過程:
- 先開重線的圖層,調整透明度至70~90%,畫出大輪廓。
- 開輕線的圖層,將圖層透明度調到重線圖層的一半~2/3左右,畫出內部細節(五官、比較小的髮絲、衣服縫線等)。可以用小一點點的筆刷畫。
這層的線不一定要完全一線到底畫出來,適度斷開觀眾也會自己腦補那邊有線,畫面比較不會那麼死板。至於要怎麼斷開,請回到進階思考關於線稿。
- 多開一個圖層,照著外部(也就是剪影邊緣)輪廓畫。亦可以將重線圖層複製後擦除外輪廓以外的部分。如果有留下剪影圖層的習慣,可以先填好剪影,直接圈選→描邊再擦掉不要的部分,會快很多。
- 想要更精緻的話可以在有陰影的地方再添加,也就是線稿層級一文中的4階線。操作同上一步。
- 如果要製造比較溫和的輕重過渡(如:翅膀的羽毛),可以使用噴槍(柔邊)橡皮擦處理。
需要圖示講解請參考下方影片中的3:33~7:14,唯此片是使用粗細來區分層級,請注意。
繪製中注意事項&加快描線速度的小撇步:
- 畫線要快、飄,沒畫準就還原上一步,反覆畫到命中為止。慢慢畫會抖。
非慣用手請常駐在還原的快捷鍵上。(預設:ctrl+z或alt+ctrl+z,左撇子建議改成比較好按的鍵)
- 盡量不要用黑色。可以使用飽和度高的深褐色,就算事後要調整也不會太麻煩。
- 畫長線時縮小畫布,避免一直畫短線接線。「現在要畫的這一筆大約占螢幕三分之一長」會是比較好工作的大小。
- 善用旋轉和水平翻轉。一般沒有接觸傳統美術的人能夠畫出最滑順線條的方向是順著慣用手手腕轉動方向的曲線,由外向內。不用強迫自己要像傳統美術那樣用0度角畫完整張圖,或者掌握所有角度的線條。
- 連起來的部位的線一口氣畫完。比如鞋帶的X型交叉,要先描完整個X再擦掉被蓋住部分的線。
需要示範圖及圖示講解請參考下方影片中的8:30~13:10。
線稿後製:
後製階段通常是在整幅畫上色完成之後做的事。在此之前填底色的時候最好填完後全部複製保留一個備份,最後如果有打算對線稿進行染色會用到。
- 將線稿複製兩次,關掉備份。
- 第一個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源。
- 第二個混合模式更改為強烈光源,不透明度為線性光源層的一半。
- 如果要對線稿染色,可以將顏色圖層的備份合併後用高斯模糊,拉到上方用剪裁遮色片並更改混合模式。至於什麼模式最好就自己實驗囉,線稿顏色和底色都會影響結果。
其他資料來源:
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