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之教養收心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密集的和孩子相處了一個年假,大家好嗎?
是否和我一樣,有點內傷再加一點外傷,各位爸媽辛苦了!
趁著今天開工,送孩兒上學後,我們一起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收心上班;孩兒也一樣,混亂的作息、破壞的規矩、也需要一段時間再上軌道......
過年期間,相較於平常,較頻繁的和親友外人互動,我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1. 當我們教著孩子說著吉祥祝福話的同時,我們如何對外人形容自己的孩子?
「我的孩子就是很皮?」「他就是愛搞破壞!」「你真的很沒禮貌」「你脾氣很壞」
我常常聽著大人對外人這樣形容著孩子,如果當你,被別人這樣形容,感受會好嗎?為什麼我們總有錯誤的觀念,總認為要刻意貶低孩子、指出他的痛點,他才會表現得更好!事實上,這是大大相反的事,「唯有當孩子感覺良好,他才會表現更好」;而大人口中說的貶低話,會不自覺的形塑孩子的自我認同。「對,因為我就是很皮、所以我不要乖乖坐好。」「你覺得我在搞破壞、那我就是要跟你唱反調」「我沒有禮貌、所以我要用搶的」「我生氣你看不到我的需求,那我只能更生氣」
當然不是要我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是不能教自己的孩子;而是我們應該以觀察代替評論的字句,我記得幼兒園老師曾跟我說過「恩恩容易有情緒」、「樂樂很喜歡挑戰規則」,當時我真的覺得老師好有智慧,可能已經氣到內傷,但還能夠不帶入批判的來點出小孩的行為,更不影響小孩的自我形象建立。
下次當我們在教小孩吉祥話時,請提醒自己#正面的話語比吉祥話來的重要
2. 當大人過年同樂時,孩子渴望什麼
「你不要再動了、不准!聽到了沒?」「你再亂動,我就揍你喔!」「好好好、去找媽媽,開電視給你看!」「我抱你上來看看,你可以幫我保管當小幫手嗎?」大人摸兩局的同時,試想一位三歲的小孩只搆的到牌桌邊緣,看不到完全的桌面、卻看到大人嘻嘻哈哈,他也伸手想一探究竟,被大人喝止!
以上四種對話,你會選擇那一種?在做選擇前,一樣請你試想,這位三歲的小孩他是想搞破壞?還是渴望大人的關注?還是得不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搞破壞?四種對話,象徵著四種教養風格,我無權來幫你做選擇,只想引導你思考,你想帶給孩子甚麼樣的能力?你希望孩子學會什麼?請記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方。
下次當我們在要求孩子住手的同時,請提醒自己#蹲下身、站在孩子的高度和他對話
3. 平時沒互動沒感情,別期待孩子過年有多親
這是很實際但卻有點難為情的議題,平時沒有互動沒有感情交流的大人,卻期待過年見到一位有禮貌、主動問好、和大人有親密互動、還能表演才藝的孩兒。過年裝熟、打哈哈,露出尷尬不失禮貌地微笑,這是大人社會化而習得的;拜託大人們,別再為難孩子了!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氣質,有些快熟熱情、有些內向慢熱,請尊重孩子保有自己的氣質。更別覺得你再幫忙家長教孩子,教育孩子是長時間的事,這一、兩天甚至1、2個小時的管教,只會讓孩子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
下次當我們在抱怨孩子不親的同時,請好好想想#平時你花多少時間和孩子建立關係
我尊重每個人的不同的教養方式,
如果無法接受小孩因成長而有的不同課題和挑戰,那我建議好好地養隻寵物就好;
如果連基本的愛心和耐心都沒有,那我建議好好把自己照顧好,就皆大歡喜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一種-狼吞虎嚥 症狀:看到愛吃的食物二眼睜大 為了可以吃多一點嘴巴動很快 咬的比誰都大口怕有人搶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KjoIFL8xk 第二種-細嚼慢嚥 症狀:就算是愛吃的食物也很淡定 一定會把嘴巴的吞下去才會吃下一口、小口小
Thumbnail
即使在先秦時代,民間大眾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來當作太歲和干支紀年的對應,然而在當時知識分子的輕視之下,一直要到了東漢時期,約莫西元一世紀左右,藉由思想家王充的《論衡》一作,方出現對於十二生肖的完整記載……
Thumbnail
記錄三十九歲的年末歲尾與四十歲的開端,從除夕發現破碎的獎盃到一月的生活點滴、二月的演唱會、以及過去三年工作室的營運與結束,分享在音樂與生活上的經歷與感悟與未來的期許。
Thumbnail
2025年的第一篇文章,依舊讓書香開啟嶄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平平安安、財運滾滾、日子甜甜,2025新年幸福快樂!
Thumbnail
隨著迎接嶄新的2025,CC在方格子寫作貼文也屆滿二週年,謝謝新舊格友們兩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在此回顧並與大家一起迎接嶄新的2025,邁入新一年更多精彩與豐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第一種-狼吞虎嚥 症狀:看到愛吃的食物二眼睜大 為了可以吃多一點嘴巴動很快 咬的比誰都大口怕有人搶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KjoIFL8xk 第二種-細嚼慢嚥 症狀:就算是愛吃的食物也很淡定 一定會把嘴巴的吞下去才會吃下一口、小口小
Thumbnail
即使在先秦時代,民間大眾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來當作太歲和干支紀年的對應,然而在當時知識分子的輕視之下,一直要到了東漢時期,約莫西元一世紀左右,藉由思想家王充的《論衡》一作,方出現對於十二生肖的完整記載……
Thumbnail
記錄三十九歲的年末歲尾與四十歲的開端,從除夕發現破碎的獎盃到一月的生活點滴、二月的演唱會、以及過去三年工作室的營運與結束,分享在音樂與生活上的經歷與感悟與未來的期許。
Thumbnail
2025年的第一篇文章,依舊讓書香開啟嶄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平平安安、財運滾滾、日子甜甜,2025新年幸福快樂!
Thumbnail
隨著迎接嶄新的2025,CC在方格子寫作貼文也屆滿二週年,謝謝新舊格友們兩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在此回顧並與大家一起迎接嶄新的2025,邁入新一年更多精彩與豐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