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今周刊的《多賺20%的無痛存股術》

2021/02/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浮誇的投資書封面
在去年的金融博覽會上看到的書,話說我會把有趣的書全部照下來,成為待閱書單。被這麼多浮誇的投資書名轟炸後,它平實的標題反吸引了我,一如其封面也如此平實,完全看不出來是2019年出版的書(聲明:這是一個讚美)。
今後我放棄全書式的萃取,那不僅好大喜功而且非常累人,對寫作者與閱讀者都是。曾有人說,參加一場講座,哪怕全場都是老調重彈,只要有一句新的、受用的話,便已不虛此行。我想,閱讀或許也是一樣的罷。
本益比的參考價值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低(註:本益比河流圖則依然有價值)。過低的本益比絕對是一個警訊,但偏高的本益比卻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如果公司的獲利持續成長,那麼就算公司的本益比短暫偏高,還是可以投資,因為只要未來獲利持續成長,本益比就會慢慢降低。所以,衡量本益比高或低的關鍵,在於公司的EPS。
本益比是一個結果,它的原因是來自於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餘);先有EPS,才會知道本益比;本益比固然是一個懶人指標,但也是一個懶人包。充斥懶人包的新聞版面,其帶給我們的危害無需多言;然而,投資需要觀察「線」的脈絡,這裏的線不是指技術線型,而是各種指標的歷史軌跡:鑑往而能評估標的之未來,是財報基本面的精神。不能用一次段考斷定是好學生,而要看他歷年來的表現──誰知道他這次考了第一,不是用了什麼巧計呢?
明白指標的脈絡,能為我們指引出一條可預估的道路;因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另外一個很受用的是在指數型ETF的加碼策略。金字塔式的加碼操作或許對很多人已是基本常識,但筆者較少看到把整個配套都說清楚、講明白、並且──合乎邏輯。書上的加碼原理是:
臺股將近三十年的月線圖,最高點……是12682(筆者按:今年已至16579點),最低點是……3411,扣除極段的數值,加權指數其實是在4000點到11000點(筆者按:今年已至16000點)……來回振盪。
原則上把三十年來的加權指數視為一個巨大的箱型,這個概念蠻不錯的。不過套用在過去一年可能就比較差強人意一點,2020年的走勢也的確少見地勢如破竹,幾乎毫無下跌。但總的來說,這個概念還是相當不錯的。
接下來就是在最高點(16000點)與最低點(4000點)間取得臺股中線,以現今而言就是10000點(即(16000+4000)/2),然後當指數跌破中線的時候,依序等比例加碼。
這個方法其實也是很好的,它簡單而合理,唯一不太合理的部份在於以「是否跌破中線」做為加碼的依據,這個狀況其實出現的機率頗低;以今日臺股而言,要跌到中線,至少要跌掉6000點(跌到10000點上下)才能啟動這個機制,而今天似乎還沒有看到大空頭的預兆。所以將「跌破中線的10%」改為「跌破巨大箱型的10%」,可能發動的機率會比較大一點,如下所示:
簡單而合理的機制
同理可證,若以過去一年為箱型,最高為16579,最低為8523,化約為最高點16500與最低點8500,則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若以近一年為箱型
類似的方法在股魚的《ETF大贏家》中其實有提過,分別是211頁的蜘蛛網投資法(盤整階段限定)與167頁的「初期投入50%,其餘資金分成五份。每下跌10%就加碼投入一份,上漲則不動」,如何使用,存乎一心,重點在於實驗精神。
本書的難度適中,看得出今週刊編輯群的用心,顯然應該也是考量過新世代小資族在時間與心力都有限的情況下爭取深度與吸收度的折衷,指標教學的難度亦適切而止,不會令讀者徒增挫折。飆股、妖股固然吸引人,但存股是永遠必須存在的穩健部位,也是股票創立的初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7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