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的起點:這個專題、社工與瑪麗

更新於 2021/03/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是一個社會工作者,這個專題是我的人生和社工交會的故事,先從2018-2020年我在美國中西部求學/求生存的故事講起,而瑪麗是我的英文名字,aka在美國的名字。
還是得解釋一下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2019年春天,我在美國求學的生活進入當時的低點,我記得在風光明媚的一天,我發現了這個寫作平台,我開了一個帳號,然後選了一張以翠綠到不真實的標準歐美校園草地作為背景的自拍當作大頭貼,打算開始寫自己身為在美國的社會工作研究所國際學生的故事。
台籍國際學生留美不特別,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2018、我出國的那一年,就有21,516個台籍學生在美國求學,其中有9,348人攻讀碩士以上學位,我不過就是萬分之一。可是台籍的社工碩士國際學生就很特別,我沒有找到統計數據,但不負責任猜測,一年應該只有5人以內吧!(如果有我不認識的拜託來認親,求認識!)但是為什麼我敢這麼肯定呢?
先來說說社會工作(social work)是什麼吧!那麼就以社工系學生的第一堂課--社會工作概論上,老師一定會說的定義開始: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是科學,也是藝術。很玄,沒有小大一聽得懂,但是可以透過實際操作慢慢體會。
根據美國社會工作者專業協會,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社工專業組織:NASW(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cial Workers)所出版的社工倫理守則,社會工作的使命是促進人類福祉,更特別聚焦在充權和滿足脆弱、遭受壓迫、和貧窮者的需要。社工的一大重點,是在社會的脈絡之中,促進個人和社會整體的福祉。社工的根基也在於關心環境當中造成問題的勢力,並且解決問題。(現在終於懂為什麼中文課本都翻譯得那麼難看,推薦大家認真學直接看英文,翻譯也太難了吧!)
而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就稱為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s)。社會工作者服務的領域包羅萬象,列舉比較常見的人口群,就包括老人、婦女、青少年、兒童、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移民等等。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9年(也就是我不在台灣的那一年),台灣專職社工人數共有14,989人。而在2012年,我出社會開始當社工的時候(暴露年齡)(不是已經寫在自介裡了嗎),全台灣總共只有9,457個社工,也就是說7年之內,社工人數增加將近六成(超過5000人),是很驚人的增幅。坦白說,我在為了寫這篇文章去找資料之前,也不知道這個數字,我以前只覺得社工社群只有15,000人左右很少。
為什麼15,000個社工,會是個很少的數字呢?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的人口統計資料,全台灣在2020年底,總共有約2350萬人。所以平均下來,等於每1,571人才有一個社工,而且這還不計算各鄉鎮市社工人力分配的問題。這是什麼概念呢?接受社工服務的族群,往往因為特殊的需要,需要社工付出大量的心力和精神,秉持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進行時間或長或短的工作。如果說社工職責在於協助社會生活困難的人,那麼就拿醫師來做簡單的對比吧。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9年底的統計,全台灣執業的醫師總共有49,791人,足足有社工人數的三倍之多,平均每位醫師服務474人(不過在此並無計入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議題,感謝各位固守崗位的偏鄉醫師們,那個服務人數真的不忍看)。雖然訓練的難度、薪資和社會地位和醫師都天差地遠,各位身為社工夥伴的讀者們,我們還是鳳毛麟角的一群,請不要妄自菲薄啊!(其實隔壁棚還有比我們更鳳毛麟角的心理師,正職工作比我們難找,沒底薪一直靠網路自我行銷自救啦!對不起今天沒有要戰專業!)
所以到底為什麼我可以那麼篤定,我這樣的經歷很特別?因為在社工這個不大又不賺錢的專業社群裡,會像我這樣自費大半(只有學費補助將近四成)去美國念社工碩士、又回台灣的民間社福團體第一線,繼續當社工的人實在太少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實在太賠錢了啊!
錢確實是燒掉了(?)(相信我,沒有全額獎學金的話,出國讀書感覺錢真的就是用燒的)(有全額獎學金用肝換到的可能性不低),但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豐富收穫也是真的,所以我終於決定慢慢把精彩的故事寫出來,才不愧對家人和我自己白花花的鈔票還有上帝的恩典(無誤)。

第一篇文怎麼就虎頭蛇尾的這麼鏘啊!沒關係啦我的行文風格就是OS通通寫出來嘛!希望(有人會路過)大家會喜歡!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我是Mary,對我來說,人生與社會工作(social work)密不可分。18歲以後的我,用信仰和社工所學,療癒整理和渡過人生,一直往前走。斷斷續續寫了我的故事很多年,希望可以繼續講我的故事,遇見更多美好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作者如何決定文章要丟到 Premium 還是自己的付費專題?這 3 點建議可以讓我們輕鬆下決定:1️⃣ 最有深度的文章留給自己的訂閱專題 2️⃣ 平易近人容易閱讀的丟 Premium 當作引子 3️⃣ 把原打算留給自己的訂閱專題文丟到 Premium,再強調機會難得......
Thumbnail
「沒有走進去,你不會知道的。」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愛希望)的吳鳳梅、羅慧芳,她們多年下來深入偏鄉看到許多實際的弱勢學童窘境,舉凡家中沒有書桌可以寫功課、沒有床墊只有木板鋪棉被就寢、放學時小手拎著學校營養午
Thumbnail
以Salesforce為歷史,回顧作為第一家SaaS股,這16年來投資者會經過什麼樣的風雨。 對這些堅持持有的人來說,這16年雖然得到了約60倍的回報,但是平均每隔一兩年就要面對20%以上的價格回調,而且平均要花至少...個月才會回到原高點。最長的一次是2008年,花了...才恢復。
Thumbnail
文:Han/圖:可米傳媒提供、擷取自網路 女力時代來臨,在職場上,女人所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玻璃天花板的困境,更有可能因為婚姻、家庭等因素,而受限了在工作上的可能、甚至錯過機會。然而,在這個新時代的女性,儘管面對著這些近乎無解的難題,卻總是更堅毅且剛強地,試圖在自我實現與現實困境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HBO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由《聽說》編導鄭芬芬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慕影藝製作,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等人主演。
Thumbnail
關於威權國家的民主轉型問題, 《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是我目前讀過最值得推薦的一部研究著作。限於篇幅,我不可能把書中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一一詳細地在這裡分析給大家。作為這個書評系列的最後一篇,讓我擷取書中六個在我看來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觀點,當作最後分享,送給大家做一個結尾吧。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作者如何決定文章要丟到 Premium 還是自己的付費專題?這 3 點建議可以讓我們輕鬆下決定:1️⃣ 最有深度的文章留給自己的訂閱專題 2️⃣ 平易近人容易閱讀的丟 Premium 當作引子 3️⃣ 把原打算留給自己的訂閱專題文丟到 Premium,再強調機會難得......
Thumbnail
「沒有走進去,你不會知道的。」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愛希望)的吳鳳梅、羅慧芳,她們多年下來深入偏鄉看到許多實際的弱勢學童窘境,舉凡家中沒有書桌可以寫功課、沒有床墊只有木板鋪棉被就寢、放學時小手拎著學校營養午
Thumbnail
以Salesforce為歷史,回顧作為第一家SaaS股,這16年來投資者會經過什麼樣的風雨。 對這些堅持持有的人來說,這16年雖然得到了約60倍的回報,但是平均每隔一兩年就要面對20%以上的價格回調,而且平均要花至少...個月才會回到原高點。最長的一次是2008年,花了...才恢復。
Thumbnail
文:Han/圖:可米傳媒提供、擷取自網路 女力時代來臨,在職場上,女人所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玻璃天花板的困境,更有可能因為婚姻、家庭等因素,而受限了在工作上的可能、甚至錯過機會。然而,在這個新時代的女性,儘管面對著這些近乎無解的難題,卻總是更堅毅且剛強地,試圖在自我實現與現實困境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HBO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由《聽說》編導鄭芬芬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慕影藝製作,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等人主演。
Thumbnail
關於威權國家的民主轉型問題, 《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是我目前讀過最值得推薦的一部研究著作。限於篇幅,我不可能把書中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一一詳細地在這裡分析給大家。作為這個書評系列的最後一篇,讓我擷取書中六個在我看來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觀點,當作最後分享,送給大家做一個結尾吧。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