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同事又很誇張,做事都我在做,功勞都她的......約好會議她還大小姐給我忘記,怎麼會遇到這種人啊」
「你知道她是新人還不熟,你就好好教她......」
「啊......我不想聽啦,你就附和我一下有很難嗎?」
究竟,為什麼影片中的男友,覺得自己只是在「說道理」,在女友眼中卻是「幫別人說話」不支持自己?
其實,以上的情境不只會在情侶發生,親子、家人、同事甚至朋友都是常見的話題。理性的回應讓人覺得像「說道理」,感性的情緒讓人「想被支持或討拍」,兩者都沒有錯,只是出發點不同,使得兩人好像站在對立面。
讓我們從 Ginott 提出的「反映式溝通」概念出發,藉由拆解人們心理及溝通方式,用以下三階段的步驟,學習當有苦主和你抱怨時,在「說道理」及「站在同一陣線」之間取得平衡。
Step1 積極傾聽
|抱怨者情緒爆棚需要先「卸貨」
討拍或抱怨的人,通常都是滿腹委屈,或正在氣頭上,充滿「感性」的情緒。需要他人的「關注」,內心充沛的感受等著被理解,需要他人成為自己的夥伴,產生「不是孤軍奮戰、有人陪伴」的感覺。
|講道理前,先讓抱怨者得以抒發
因此,身為抱怨者身旁的伴侶、家人,最重要的是給予關注,使用「積極傾聽」的技巧,關心對方的經歷、想法與感受。用心積極的傾「聽」,可以拆解成「耳、目、心」三個要素:
-耳:聆聽對方說出的每個細節,且「不急著打斷、評價或改變對方」
-目:最好能保持「眼神注視對方」,使其感受到陪伴與支持
-心:並抱持開放式的好奇心,不斷地想更了解抱怨者的心情與想法
Step2 鸚鵡學舌
|讓抱怨者覺得被「聽見」,才能釋放情緒
承接Step1抱怨者需要抒發的情緒,當一個人滔滔不絕地把委屈或氣憤情境說出來,通常還會需要他人真的有「聽見」的確認,才能建立自己不孤單、有人陪伴的感受,也才能讓委屈或氣憤得到釋放。
|鸚鵡學舌,讓抱怨者感到被理解
因此,身為抱怨者身旁的伴侶、家人,我們可以藉由「鸚鵡學舌」的技巧,把聽到的意思重述一遍。可以想像自己是一隻鸚鵡,忠實地複述對方的意思,憑著自己聽到的,不改寫、不扭曲、不加油添醋或猜測。
也可以在重複後,詢問對方「你的意思是不是……?」、「我這樣理解對嗎?」對焦彼此的想法,也讓對方感受到被在乎和重視,加速委屈或氣憤等情緒的釋放。
Step3 發揮同理心
|抱怨者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建議,而是他真的需要伴 討拍的抱怨者有時候感覺很難搞,其實只是需要被理解,實際感受「有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無論抱怨或氣憤的人事物為何,暫且不管抱怨者當下到底講不講理,抱怨者可能更需要的是有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抒發情緒完後再找方法。
|和抱怨者同一陣營一起打怪 因此,可以嘗試使用「同理心」(Empathy )來進行,從自己的位子走出來,試著真正「換位思考」,走到苦主身旁,從他的視角理解,並一起尋求解決之道。可以試著和苦主一起釐清痛苦點,以及想改變目標或策略。
相關推薦:惱人問題如何用同理心神回覆? 人人或多或少都有成為苦主的時候,難免有無法理性分析的時候;因為我們是苦主的「重要他人」,所以值得花心思傾聽、同理與陪伴。如此一來,無論苦主是否被情緒淹沒,看不見事情全貌,都能因為有重要他人作為夥伴,被理解、被梳理,進而釋放情緒或找出較好的做法。因為重視彼此的關係,所以我們值得多花些心力。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周麗端、何慧敏、魏秀珍、洪敏琬(2013)。親職教育。新北市: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