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度電影空間:《脫皮爸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數月前看的一部電影了。或者沒有太多人聽過,因為這相對是一齣小眾的電影,可能又應驗了票房毒藥的傳說。對於講父子情的電影,我是沒有抵抗力的。沒有理由不看,也沒有理由不想太多。本身又想講講自己對父子關係的想法,後來都是不了,就看看我會講些什麼有的沒的吧。
一開始是給戲名所吸引,《脫皮爸爸》這個名字令我以為是恐怖片。好端端的一個人,怎會脫皮呢?令我想起《人肉叉燒包》類似cult片的朋友,再望望cast,吳鎮宇古天樂,他們要拍cult片?題材的切入令我想感興趣,再看看trailer,哦原來只是《童夢奇緣》之類的奇幻片。
本來是不大感興趣的奇幻片,不過做了簡單的資料搜集後,有個地方增添不少好感。《脫皮爸爸》的雛形原來是套舞台劇!不禁想起嘉欣學友的《暗色天堂》,舞台劇變成電影,這種跨領域的創作,確實大幅增加了我的觀賞興趣。再加上有吳鎮宇feynman真父子檔演出,我決定要支持一下。
雖然父子情的題材正中我下懷,可是《脫皮爸爸》卻選了一個我個人不太討好的奇幻手法表達。這是新穎的,可是太天馬行空會令情感過於跳脫,好多時候未夠觸動就又被帶飛上天。例如坐戰鬥機飛天、脫皮血肉模糊特效、疑似恐怖片的鋪排,我個人略嫌多餘。既然故事中有脫皮這個visual hook,何不多運用脫下來的皮?畢竟花了這麼多時間心力去倒模啊,哈哈。不過,有幾個場口的奇幻我十分喜歡:父子二人在球場憶當年、二十多歲父親與現實港女陳嘉桓爭相假結婚,以及最後父親六人同場互怨爭辯。

在電影中,有兩句對白觸動我。雖然不是什麼警世驚言,平淡得像水,卻是人生的道理,在我腦袋裏不斷迴響。
對不起是要留在很重要的時間講的
戲中兒子是個軟弱的人,講「對唔住」當食生菜。相反,父親對這三個字很執著,連被惡勢力對付、毆打也只吐出「唔好意思」了事。現世的人對承諾很重視,但對道歉呢?我覺得自己是兒子這類人,口中總講著sorry sorry的,但真的是誠心真意的道歉嗎?當一件認真的事,講多了,並不加強意思。太用力,倒讓它變成件錯事。哈,看來我要改改口頭襌,不然別人就覺我沒誠意了。
肩膊不硬怎樣撐起這個家
肩膊硬,代表勞碌,也代表了堅強。小時候的我總喜歡幫家人按按肩膊,藉此賺賺外快。長大了,也愛按肩膊,不過是付錢給人家給我按。家人的肩誰按?家人的辛勞和堅強有誰知道?天知,地知,我不知。好像突然給掌摑了一巴,幸好,我仍知道痛。

電影其中一個功用,大概是確實地反映社會關注的議題。近五年的電影,我說的是港產片,多多少少也滲透一些講中港關係、甚至是身份認同的意味。是黃是藍是綠,其實也不大重要,重要的是讀者如何看待電影帶出的議題,然後深切反省,或許能改變世界。
我覺得這裡有幾個畫面值得去思考:一、父子二人在球場憶當年,父親看球賽支持中國隊時又撐港隊;二、時空交錯時,年輕父想來港假結婚,但現代陳嘉桓則想去大陸掘金。從中國偷渡來定居的可以叫香港人嗎?當兩地產生矛盾,他們該站在何處?舊時香港比中國富裕,滿地黃金。三四十年後,香港人倒要攀附中國,這樣的想法從何開始?有如此想法的,就是棄祖忘宗?還是認祖歸宗?我想,這裡的留白,其實一點也不空白吧。
不知不覺又寫了千多字,太長了。也許思路要再直接點,文字也要精簡點。不然,下一篇等到脫皮也寫不完了。
《脫皮爸爸》
導演、編劇:司徒慧焯
主演:吳鎮宇、古天樂、春夏
產地:香港
年份:2018 (香港上映)
(原文寫於2018年9月23日,發佈於 半度空間Semitonehk Facebook專頁。)
怎樣評論一首好歌?不只旋律動聽,更好的是令人代入自己的故事,產生共感。用我的角度,一起感受音樂,感受廣東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相信音樂會帶你到另一個空間嗎?一直都認為音樂能營造個分別出來的空間,不管是傷心的、開心的,都是一個供舒坦心情的地方。洗澡的時候聽的、夜晚獨自歸家耳機裡播的、無聊時嘴巴上哼的⋯⋯沒有一首不抒發情緒,沒有一句不表達自己。
大家有印象有一陣子天主教傳出神父性侵兒童的醜聞嗎?《Spotlight》就是一套關於這件驚世醜聞的電影。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覺得這套電影不僅是反映一個現實的世界,更是信徒和大眾可反省的機會。
突然發現三年前寫下的一篇文字,我想應該要把它搬來這裡。電影後感也好,文字記錄也好。用的是廣東話文字,字裡行間透出一點點稚氣,但,我喜歡。請細看。
還是乘著志明春嬌的熱潮,快快的把這篇寫好。來到了第三季,終於也好像有一個完結。個人來講並沒有對志明系列有太大的感觸和憧景,它對我只是一套看了很久,今天終於結局的故事。
有精神病的是誰? 是《一念無明》的阿東?母親?父親?是我?也可是你。
你相信音樂會帶你到另一個空間嗎?一直都認為音樂能營造個分別出來的空間,不管是傷心的、開心的,都是一個供舒坦心情的地方。洗澡的時候聽的、夜晚獨自歸家耳機裡播的、無聊時嘴巴上哼的⋯⋯沒有一首不抒發情緒,沒有一句不表達自己。
大家有印象有一陣子天主教傳出神父性侵兒童的醜聞嗎?《Spotlight》就是一套關於這件驚世醜聞的電影。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覺得這套電影不僅是反映一個現實的世界,更是信徒和大眾可反省的機會。
突然發現三年前寫下的一篇文字,我想應該要把它搬來這裡。電影後感也好,文字記錄也好。用的是廣東話文字,字裡行間透出一點點稚氣,但,我喜歡。請細看。
還是乘著志明春嬌的熱潮,快快的把這篇寫好。來到了第三季,終於也好像有一個完結。個人來講並沒有對志明系列有太大的感觸和憧景,它對我只是一套看了很久,今天終於結局的故事。
有精神病的是誰? 是《一念無明》的阿東?母親?父親?是我?也可是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一個普通的家庭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父親其實是一位天使,他為了愛情選擇成為人類。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靜聽弟兄父相處,鼻酸淚滾憶往昔; 父考吃素口中責,事過境遷渡父親。   看見父親肥胖的背影,吃力爬過欄杆為我買橘子,那時禁不住眼淚流出。這是朱自清對父親的感動。   有一位弟兄敘述他的父親因簽賭,以致於家境困頓,因而對父親非常不能諒解,所以多年後父子溝通的鴻溝愈來愈深,甚至新訓之時還咒罵他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一個普通的家庭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父親其實是一位天使,他為了愛情選擇成為人類。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靜聽弟兄父相處,鼻酸淚滾憶往昔; 父考吃素口中責,事過境遷渡父親。   看見父親肥胖的背影,吃力爬過欄杆為我買橘子,那時禁不住眼淚流出。這是朱自清對父親的感動。   有一位弟兄敘述他的父親因簽賭,以致於家境困頓,因而對父親非常不能諒解,所以多年後父子溝通的鴻溝愈來愈深,甚至新訓之時還咒罵他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