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風暴下迫近的生命難題,我們準備好了嗎?

更新於 2021/07/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自五月始COVID-19疫情開始急劇惡化後,醫療資源之緊縮便引起社會廣泛注意,如負壓隔離病房與呼吸器之短缺對一般醫療資源之排擠醫療排序之重整等,均牽涉到疫情下更顯珍貴的稀有醫療資源,應如何在符合倫理原則之基本要求下進行分配;但這卻是個悲劇的選擇(tragic choices,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因為不論是依據需要(need)、效益(utility)、樂透(lottery)、或先來後到 (first-come, first-served) 作為選擇基準,都不可避免面臨放棄救治某些人之健康、甚至生命。尤其拯救最多人命(可能放棄重病者)、拯救對防疫最有幫助的職業(可能放棄弱勢族群)、拯救最多人年(可能放棄老年人)等效益主義之分配模式,雖然是各國在疫情下最常採取之醫療資源分配架構,但卻並非毫無倫理爭議(疫情爆發時醫學和科學很重要,但為何「哲學」也扮演著關鍵角色?);而如何在公民參與與多元價值之討論架構下,避免疫情下對醫療資源之爭奪成為弱肉強食之野蠻社會,便成為重要之倫理議題。如學者便主張,即令在疫情之下民主程序之進行有其困難度,但透過科技之協助(如視訊會議),仍不應完全放棄在制定醫療資源分配原則時應有之溝通程序,亦不應忽略地方之特別需求;換言之,即令在疫情緊急狀態下,醫療資源分配標準仍不應一味以專家或中央主導、甚至以強制手段迴避民眾或地方政府之質疑(COVID-19: Where is the National Ethical Guidance?)。
也因此,如美國在幾次流感疫情後,早在21世紀初期便以制定出相關倫理準則(如北卡羅來納州在2007年便公布Stockpiling Solutions: North Carolina’s Ethical Guidelines for An Influenza Pandemic);WHO也於2016年出版之Guidance for Managing Ethical Issues in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中點出疫病下醫療資源分配之基本倫理原則,雖然僅是概念性原則,但也點出基本之醫療資源分配方向。而在2020年初COVID-19疫情發生時,如何將這些倫理原則具體落實在實務操作上便成為重要議題,而蘇格蘭政府便早於2020年3月間提出COVID-19 Guidance: Ethical Advice and Support Framework,並至少經過九次調整,其中亦包括平等權評估(COVID-19: Equality Impact Assessment of Clinical Guidance and Ethical Advice and Support Framework)等框架;而英格蘭政府雖然針對流感疫情亦有相對應之指引,但NICE仍然針對COVID-19疫情提出相關倫理準則,而該準則甚至因可能造成歧視(並面臨可能之法律訴訟)而做出修正(NCIE Amends COVID-19 Critical Care Guideline after Judicial Review Challenge)。學者多同意,基本之分配原則應適當建立,且相關原則應是基於科學證據與公眾價值選擇的結果,亦應透過透明公開程序納入在地社區,且在實務上運用相關原應具有一致性。
而台灣相對而言,雖然對於COVID-19疫情下之醫療資源短缺有所認識並感到緊張,但政府在分配準則之制定上卻仍然侷限於專家主義,而忽略公民參與及民主審議之必要性;而社會對醫療資源分配可能引發之倫理衝突討論亦相對缺乏。其實義大利因未能及早系統性地討論醫療資源分配之倫理爭議,導致在COVID-19疫情最嚴重時面臨激烈倫理衝突與困境之殷鑑不遠(Rationing in a Pandemic: Lessons from Italy),而台灣在目前疫情仍屬可控制範圍之情況下,有相當理由超前部署,並針對疫情下醫療資源分配之原則應如何在臨床上實務操作進行充分之討論與辯論(重症老人要不要救?深思新冠肺炎下醫療資源匱乏的配置難題)尤其必須針對如何避免產生對弱勢之歧視或強化既有社會不平等進行討論(如美國研究便已發現COVID-19疫情下之醫療資源分配標準可能強化社會結構下之健康不平等,參考Rationing, Racism and Justice: Advancing the Debate around “Colourblind” COVID-19 Ventilator Allocatio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編輯部 #必要勞動者 #物流防疫 #雇主責任 #公司因應指引與計畫 政府在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很快地擬定了各式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從醫療院所、牙醫、洗腎中心到長照、社福、榮民之家、兒少機構皆提示與規範該有的防疫措施。面對現下這一波疫情,整合筆記日前也提醒長照、社福機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疫
自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疫情以來,由於採檢人數暴增導致流程「塞車」,以致指揮中心公布確診人數還得「校正回歸」,而這個新創名詞與相關作法又引發許多爭論。各界也檢討為何會發生「塞車」,常出現的說法是台灣PCR檢驗的量能不足,一時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檢體。然而,問題真的只出在檢驗量能不足嗎 ?
#疫情下的長照 #住宿機構感染風險 #失智長者照護 #獨居老人送餐 近來各種疫情的爭論沸沸湯湯,相對少有人注意到台灣的長照機構已不復維持去年零機構感染紀錄,接二連三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曾有防疫專業醫師就指出,一旦發生社區傳播,疫情當中群聚最頭大其實是老人長照機構或安養院。
#科技防疫 #科技歧視 #隱私權 自疫情爆發後,政府迅速推出簡訊實聯制,網路上便開始大量流傳「不需要使用個資」、「一鍵完成實聯制」的梗圖,使得實聯制似乎成為科技防疫的利器;但政府誤導、或刻意忽略簡訊實聯制背後所可能出現之個資蒐集風險、科技歧視等問題,卻可能反而造成社會出現激烈對立,反而不利於防疫政策
衛福部緊急核准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NRICM101)臨時藥證。雖然報章媒體大篇幅報導此事,立法委員與民眾也多表支持,然而,清冠一號取得臨時藥證一事卻引起中西醫界專業人士之間的爭論。本文試圖以科技與社會研究(STS)的證據文化(Evidential Cultures)概念提出反思。
#疫苗接種態度與意願  #疫苗遲疑與溝通  5月27日最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通過檢驗封緘,其中15萬劑立即配送到全台,希望能儘速提供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保護力。這兩日媒體與記者會重點也是首批15萬劑的莫德納(Moderna)運抵台灣。疫苗指揮中心也在之前的記者會說明,六月與八月會有更多疫苗可供民眾
編輯部 #必要勞動者 #物流防疫 #雇主責任 #公司因應指引與計畫 政府在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很快地擬定了各式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從醫療院所、牙醫、洗腎中心到長照、社福、榮民之家、兒少機構皆提示與規範該有的防疫措施。面對現下這一波疫情,整合筆記日前也提醒長照、社福機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疫
自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疫情以來,由於採檢人數暴增導致流程「塞車」,以致指揮中心公布確診人數還得「校正回歸」,而這個新創名詞與相關作法又引發許多爭論。各界也檢討為何會發生「塞車」,常出現的說法是台灣PCR檢驗的量能不足,一時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檢體。然而,問題真的只出在檢驗量能不足嗎 ?
#疫情下的長照 #住宿機構感染風險 #失智長者照護 #獨居老人送餐 近來各種疫情的爭論沸沸湯湯,相對少有人注意到台灣的長照機構已不復維持去年零機構感染紀錄,接二連三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曾有防疫專業醫師就指出,一旦發生社區傳播,疫情當中群聚最頭大其實是老人長照機構或安養院。
#科技防疫 #科技歧視 #隱私權 自疫情爆發後,政府迅速推出簡訊實聯制,網路上便開始大量流傳「不需要使用個資」、「一鍵完成實聯制」的梗圖,使得實聯制似乎成為科技防疫的利器;但政府誤導、或刻意忽略簡訊實聯制背後所可能出現之個資蒐集風險、科技歧視等問題,卻可能反而造成社會出現激烈對立,反而不利於防疫政策
衛福部緊急核准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NRICM101)臨時藥證。雖然報章媒體大篇幅報導此事,立法委員與民眾也多表支持,然而,清冠一號取得臨時藥證一事卻引起中西醫界專業人士之間的爭論。本文試圖以科技與社會研究(STS)的證據文化(Evidential Cultures)概念提出反思。
#疫苗接種態度與意願  #疫苗遲疑與溝通  5月27日最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通過檢驗封緘,其中15萬劑立即配送到全台,希望能儘速提供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保護力。這兩日媒體與記者會重點也是首批15萬劑的莫德納(Moderna)運抵台灣。疫苗指揮中心也在之前的記者會說明,六月與八月會有更多疫苗可供民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今年元旦上路,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正式實施,旨在保障病人權益、促進醫病和諧、提升醫療品質。法案強調醫院應建立關懷小組、進行爭議調解、及事故預防。醫預法的實施,對醫病糾紛和醫病關係有重大影響,需要大眾關注。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今年元旦上路,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正式實施,旨在保障病人權益、促進醫病和諧、提升醫療品質。法案強調醫院應建立關懷小組、進行爭議調解、及事故預防。醫預法的實施,對醫病糾紛和醫病關係有重大影響,需要大眾關注。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