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之兩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面對台灣此波疫情病歷數持續下降,何時解除嚴格之防疫管制措施已成為重要之議題;但許多國家在解除疫情管制之禁令後(如允許夜店或酒吧營業、或取消口罩禁令等),均面臨病例再度上升之困境,也使得指揮中心對於是否要儘速鬆綁陷入兩難局面。

其實在川普政府於去年(2020年)初希望能盡快解除因疫情而實行之諸多禁令時,學者便已討論解除禁令或管制之基本要件應該要包括幾項基本要件,並應該包括幾項基本要件:(一)病例在一段時間內呈現下降趨勢;(二)廣泛、足夠且迅速之診斷檢驗能力(包括設備與流程),包括能在採檢同一天內確定受檢測者是否染疫之結果;(三)足夠之個人防護設備,以支持醫療或公共衛生人員應對可能因防疫管制措施放鬆而增加的患者,以及適當之血清學計畫(serology initiative,基於血清或抗體測試以揭示個人是否曾感染COVID-19 並具有一定免疫力);(四)快速發現病例並確實完成疫調與隔離之能力。而在解除相關防疫措施,最好是一項一項解除並觀察其對疫情之影響為何,而不是一次性地開放所有管制措施,以確定是否能在較寬鬆之管制措施中避免疫情失控。

若由前面幾項條件觀察,則台灣是否能在病例數仍未歸零之情況下,達到解除嚴格防疫管制措施,不無疑問;雖然台灣在疫調上之快速與完整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廣泛、足夠且迅速之診斷檢驗能力上,台灣曾在疫情爆發初期出現量能不足甚至需要校正回歸的窘境,醫界對於個人防護設備亦有短缺之檢討聲浪,而這些條件是否具備,應要能夠確實檢討並將相關數據透明公開,方能使防疫措施之緩解能有適當之判斷依據。

而在討論解除防疫相關管制措施時,除了何時應該進入解除管制階段之爭論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個全有全無、或是純粹科學的問題,中間仍有其他許多配套措施需要討論,甚至是非科學的政策價值取捨的問題,因此與社會大眾之溝通將更顯得重要。包括:

(一)是否需要針對不同條件的群體有不同密度之管制鬆綁?

(1) 依據不同條件設定不同密度之管制鬆綁,是否可能產生較高之行政成本,如注射兩劑疫苗與注射一劑疫苗者在戴口罩之規範上是否有所不同,可能因為無法確認當事人疫苗注射之狀態而產生之行政成本(政府是否需要核發疫苗注射證明),便必須事先評估;若因行政成本而必須對已經免疫者維持較高密度之管制規範,則需與民眾事先進行良好之風險溝通,並清楚說明相關理由。

(2) 針對不同條件群體設定不同鬆綁規定時,是否可能因為疫苗注射順序之不同而產生矛盾之管制措施,如父母均已注射疫苗而必須上班時,孩童可能仍處於未注射疫苗之狀態而必須待在家裡;類似之矛盾必須在鬆綁時事先加以調和。

(3) 若以疫苗注射與否作為管制密度鬆綁之依據,則是否可能進一步惡化既有之社會與健康不平等,應納入政策考量;如因健康因素而無法注射疫苗者(尤其台灣目前取得疫苗之過程並不順利、疫苗種類亦不平均),在管制措施陸續鬆綁後,其未注射疫苗之狀態便可能成為一項不利因素。

(二)是否需要針對不同產業、活動進行不同程度的鬆綁?

(1) 以各國管制規範之細緻程度觀察,至少可以分為工程(construction)、零售(retail)、食品(food)、維修與家政服務(maintenance and domestic service)、休閒娛樂(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理髮美容(hairdressing)、警政與獄政(policing and prisons)、交通(transport)、健康照護(health and care services)與其他幾個大項,並在其下甚至再依據產業特性進一步區分(如美國在交通一項就進一步區分為機場登機服務(airport customer services and check-in)、機場地面工作人員(airport passenger assistance worker)、機場行李服務(airport baggage and cargo handlers)、巴士運輸(bus transit operator)、鐵路運輸(rail transit operators)、運輸站工作人員(transit station workers)、郵件服務(mail and parcel delivery)、承租車(rideshare, taxi, limo and passenger drivers-for-hire)、航空公司膳食運輸車(airline catering truck drivers)、船運(ships))。

(2) 但台灣目前之防疫措施的鬆綁措施往往處於大方向、大概念,許多細節、或是各行業內部之差異往往未能在鬆綁規範中具體呈現,便可能造成鬆綁措施希望達成之經濟效果無法落實(如旅遊業者對於此次微解封規定之矛盾,便多有微詞),或是造成過度鬆綁的恐慌。

(三)許多國家之經驗均顯示在疫情爆發後,「加零」將不再是常態,因為COVID-19無症狀感染之特性,往往使得疫情常態化之可能性變高;而此時,便需要仔細思考延長或縮短防疫管制措施之政策目的究竟為何,並與民眾充分溝通其中之利弊得失。

(1) 首先要思考的便是縮短或延長之條件,往往已非指揮中心既有之二級與三級管制條件與架構所能處理;此次微解封便是在既有之二級與三級管制間另行創設一個中間管制地帶。但也因此,是否在降級條件達成時便立即鬆綁相關管制措施,或是延長部分管制措施,政府必須先有政策目的之討論並與社會充分溝通,並在條件達成時依據該政策目的進行管制措施之微調。若缺乏適當之政策目標設定與風險溝通(詳下述),則社會對於指揮中心相關管制措施便可能出現反彈(如此次微解封是否開放餐廳室內用餐便引起民意反彈,甚至各地方政府紛紛採取維持既有管制規範之政策),長久以來對於指揮中心之管制措施制定權威,並無助益。

(2) 而在政策目標制定上,可能需要考慮縮短防疫管制措施可能是為儘早減緩對商業與經濟之衝擊,但可能之風險便是疫情可能再度升溫;而政府便有義務與民眾溝通並說明疫情再度升溫是否在可控制範圍內,在何種情況下需要再度回到嚴格管制措施。

(3) 相對而言,若延長防疫管制措施可能是為擴大疫苗施打率,但相對則是商業與經濟之負面衝擊將持續延長;故政府便有需要說明疫苗施打率達到何種程度可以鬆綁,而針對這對延長管制時間受到衝擊之產業應如何紓困。

(4) 在COVID-19疫情可能常態化之情況下,類似之利弊風險溝通與政策選擇將成為常態,而如何建立適當之平台與民眾進行充分溝通,使防疫管制措施鬆綁與否不單純僅是科學問題(因為科學僅能解釋概率,但無法分析價值選擇),而能建立在社會共同信賴關係(solidarity)上,將成為未來是否能持久抗疫之核心。

最後,如同英國在最近防疫政策鬆綁之討論中所強調的,政府不應給予民眾染疫病例將歸零且生活將完全回復常態之錯誤印象,就如同疫情剛爆發時「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第三級」的宣傳標語,雖然可能可以激勵人心,但卻與世界各國防疫經驗相悖。尤其學界逐漸認識到COVID-19可能成為長期、慢性之健康風險,加上疫苗可能有效減緩重症,但是否能避免染疫(尤其是變種病毒)仍未有定論。因此,在解除防疫管制規範之考量,已非病例完全歸零後恢復正常生活之決策模式(如同SARS疫情時),而是如何在與疫情共存之前提下選擇對社會影響最小的模式(尤其台灣不可能在世界逐漸解封的同時,仍維持嚴格之邊境管制);而這可能是台灣社會在享受過一年與世界疫情平行時空之生活過後,必須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的沙龍
49會員
41內容數
2021/07/15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2021/07/15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2021/07/12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Thumbnail
2021/07/12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Thumbnail
2021/07/07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Thumbnail
2021/07/07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Taiwan can help or Taiwan need help.
Thumbnail
Taiwan can help or Taiwan need help.
Thumbnail
「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
Thumbnail
「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
Thumbnail
丹麥宣布將停止疫苗接種落實與疫共存,歐美國家陸續放寬防疫限制,台灣解封與否則取決第三劑疫苗覆蓋率 作者:陳布萊 延伸閱讀 清零代價好昂貴!被匡列1.5月薪水秒消失,難怪民眾狂躲實名制 憂「病死之前先餓死」全球朝降級、邊境解封發展 延伸閱讀 台灣何時開放?歐美打2劑就開放,陳時中要看第3劑覆蓋率
Thumbnail
丹麥宣布將停止疫苗接種落實與疫共存,歐美國家陸續放寬防疫限制,台灣解封與否則取決第三劑疫苗覆蓋率 作者:陳布萊 延伸閱讀 清零代價好昂貴!被匡列1.5月薪水秒消失,難怪民眾狂躲實名制 憂「病死之前先餓死」全球朝降級、邊境解封發展 延伸閱讀 台灣何時開放?歐美打2劑就開放,陳時中要看第3劑覆蓋率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Thumbnail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Thumbnail
《時事學日文》靠封鎖抗疫成功的台灣,本土疫情升溫,確診人數突然激增,確診者最多的台北市和鄰近的新北市提升疫情警戒等級,口罩全面配戴義務化,且禁止室內五人以上的聚會,如果之後每日確診皆達100例以上(不低於100人),就可能走到封城這一步。
Thumbnail
《時事學日文》靠封鎖抗疫成功的台灣,本土疫情升溫,確診人數突然激增,確診者最多的台北市和鄰近的新北市提升疫情警戒等級,口罩全面配戴義務化,且禁止室內五人以上的聚會,如果之後每日確診皆達100例以上(不低於100人),就可能走到封城這一步。
Thumbnail
隨著之前的紐籍機師以及近日的桃園醫院感染,疫情可以說是對台灣步步進逼。但相比世界各國,台灣的控制情況仍然是人人稱羨的,可說是一片淨土。在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自身在東南亞的疫情底下,公司如何營運的經驗,祝願在台灣的各位永遠不會經歷到如此嚴重的情況。
Thumbnail
隨著之前的紐籍機師以及近日的桃園醫院感染,疫情可以說是對台灣步步進逼。但相比世界各國,台灣的控制情況仍然是人人稱羨的,可說是一片淨土。在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自身在東南亞的疫情底下,公司如何營運的經驗,祝願在台灣的各位永遠不會經歷到如此嚴重的情況。
Thumbnail
今天新增24起境外移入,共計印尼20例、美國2例、英國1例、菲律賓1例。 久違的雙位數代表著疫情從未遠離,它只是一直在門外徘徊。 等著進來。 ➊年底觀光活動再次提高緊覺和預備備案 也就是去年這個時候,觀光活動一片大好,但誰知道再過一個月世界竟然豬羊變色,自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今天新增24起境外移入,共計印尼20例、美國2例、英國1例、菲律賓1例。 久違的雙位數代表著疫情從未遠離,它只是一直在門外徘徊。 等著進來。 ➊年底觀光活動再次提高緊覺和預備備案 也就是去年這個時候,觀光活動一片大好,但誰知道再過一個月世界竟然豬羊變色,自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提高戰略思維-利用”世界第一”的名號-儘早且主動佈局走出困境 “台灣 — 防疫資優生”......
Thumbnail
提高戰略思維-利用”世界第一”的名號-儘早且主動佈局走出困境 “台灣 — 防疫資優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