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之兩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台灣此波疫情病歷數持續下降,何時解除嚴格之防疫管制措施已成為重要之議題;但許多國家在解除疫情管制之禁令後(如允許夜店或酒吧營業、或取消口罩禁令等),均面臨病例再度上升之困境,也使得指揮中心對於是否要儘速鬆綁陷入兩難局面。
其實在川普政府於去年(2020年)初希望能盡快解除因疫情而實行之諸多禁令時,學者便已討論解除禁令或管制之基本要件應該要包括幾項基本要件,並應該包括幾項基本要件:(一)病例在一段時間內呈現下降趨勢;(二)廣泛、足夠且迅速之診斷檢驗能力(包括設備與流程),包括能在採檢同一天內確定受檢測者是否染疫之結果;(三)足夠之個人防護設備,以支持醫療或公共衛生人員應對可能因防疫管制措施放鬆而增加的患者,以及適當之血清學計畫(serology initiative,基於血清或抗體測試以揭示個人是否曾感染COVID-19 並具有一定免疫力);(四)快速發現病例並確實完成疫調與隔離之能力。而在解除相關防疫措施,最好是一項一項解除並觀察其對疫情之影響為何,而不是一次性地開放所有管制措施,以確定是否能在較寬鬆之管制措施中避免疫情失控。
若由前面幾項條件觀察,則台灣是否能在病例數仍未歸零之情況下,達到解除嚴格防疫管制措施,不無疑問;雖然台灣在疫調上之快速與完整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廣泛、足夠且迅速之診斷檢驗能力上,台灣曾在疫情爆發初期出現量能不足甚至需要校正回歸的窘境,醫界對於個人防護設備亦有短缺之檢討聲浪,而這些條件是否具備,應要能夠確實檢討並將相關數據透明公開,方能使防疫措施之緩解能有適當之判斷依據。
而在討論解除防疫相關管制措施時,除了何時應該進入解除管制階段之爭論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個全有全無、或是純粹科學的問題,中間仍有其他許多配套措施需要討論,甚至是非科學的政策價值取捨的問題,因此與社會大眾之溝通將更顯得重要。包括:
(一)是否需要針對不同條件的群體有不同密度之管制鬆綁?
(1) 依據不同條件設定不同密度之管制鬆綁,是否可能產生較高之行政成本,如注射兩劑疫苗與注射一劑疫苗者在戴口罩之規範上是否有所不同,可能因為無法確認當事人疫苗注射之狀態而產生之行政成本(政府是否需要核發疫苗注射證明),便必須事先評估;若因行政成本而必須對已經免疫者維持較高密度之管制規範,則需與民眾事先進行良好之風險溝通,並清楚說明相關理由。
(2) 針對不同條件群體設定不同鬆綁規定時,是否可能因為疫苗注射順序之不同而產生矛盾之管制措施,如父母均已注射疫苗而必須上班時,孩童可能仍處於未注射疫苗之狀態而必須待在家裡;類似之矛盾必須在鬆綁時事先加以調和。
(3) 若以疫苗注射與否作為管制密度鬆綁之依據,則是否可能進一步惡化既有之社會與健康不平等,應納入政策考量;如因健康因素而無法注射疫苗者(尤其台灣目前取得疫苗之過程並不順利、疫苗種類亦不平均),在管制措施陸續鬆綁後,其未注射疫苗之狀態便可能成為一項不利因素。
(二)是否需要針對不同產業、活動進行不同程度的鬆綁?
(1) 以各國管制規範之細緻程度觀察,至少可以分為工程(construction)、零售(retail)、食品(food)、維修與家政服務(maintenance and domestic service)、休閒娛樂(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理髮美容(hairdressing)、警政與獄政(policing and prisons)、交通(transport)、健康照護(health and care services)與其他幾個大項,並在其下甚至再依據產業特性進一步區分(如美國在交通一項就進一步區分為機場登機服務(airport customer services and check-in)、機場地面工作人員(airport passenger assistance worker)、機場行李服務(airport baggage and cargo handlers)、巴士運輸(bus transit operator)、鐵路運輸(rail transit operators)、運輸站工作人員(transit station workers)、郵件服務(mail and parcel delivery)、承租車(rideshare, taxi, limo and passenger drivers-for-hire)、航空公司膳食運輸車(airline catering truck drivers)、船運(ships))。
(2) 但台灣目前之防疫措施的鬆綁措施往往處於大方向、大概念,許多細節、或是各行業內部之差異往往未能在鬆綁規範中具體呈現,便可能造成鬆綁措施希望達成之經濟效果無法落實(如旅遊業者對於此次微解封規定之矛盾,便多有微詞),或是造成過度鬆綁的恐慌。
(三)許多國家之經驗均顯示在疫情爆發後,「加零」將不再是常態,因為COVID-19無症狀感染之特性,往往使得疫情常態化之可能性變高;而此時,便需要仔細思考延長或縮短防疫管制措施之政策目的究竟為何,並與民眾充分溝通其中之利弊得失。
(1) 首先要思考的便是縮短或延長之條件,往往已非指揮中心既有之二級與三級管制條件與架構所能處理;此次微解封便是在既有之二級與三級管制間另行創設一個中間管制地帶。但也因此,是否在降級條件達成時便立即鬆綁相關管制措施,或是延長部分管制措施,政府必須先有政策目的之討論並與社會充分溝通,並在條件達成時依據該政策目的進行管制措施之微調。若缺乏適當之政策目標設定與風險溝通(詳下述),則社會對於指揮中心相關管制措施便可能出現反彈(如此次微解封是否開放餐廳室內用餐便引起民意反彈,甚至各地方政府紛紛採取維持既有管制規範之政策),長久以來對於指揮中心之管制措施制定權威,並無助益。
(2) 而在政策目標制定上,可能需要考慮縮短防疫管制措施可能是為儘早減緩對商業與經濟之衝擊,但可能之風險便是疫情可能再度升溫;而政府便有義務與民眾溝通並說明疫情再度升溫是否在可控制範圍內,在何種情況下需要再度回到嚴格管制措施。
(3) 相對而言,若延長防疫管制措施可能是為擴大疫苗施打率,但相對則是商業與經濟之負面衝擊將持續延長;故政府便有需要說明疫苗施打率達到何種程度可以鬆綁,而針對這對延長管制時間受到衝擊之產業應如何紓困。
(4) 在COVID-19疫情可能常態化之情況下,類似之利弊風險溝通與政策選擇將成為常態,而如何建立適當之平台與民眾進行充分溝通,使防疫管制措施鬆綁與否不單純僅是科學問題(因為科學僅能解釋概率,但無法分析價值選擇),而能建立在社會共同信賴關係(solidarity)上,將成為未來是否能持久抗疫之核心。
最後,如同英國在最近防疫政策鬆綁之討論中所強調的,政府不應給予民眾染疫病例將歸零且生活將完全回復常態之錯誤印象,就如同疫情剛爆發時「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第三級」的宣傳標語,雖然可能可以激勵人心,但卻與世界各國防疫經驗相悖。尤其學界逐漸認識到COVID-19可能成為長期、慢性之健康風險,加上疫苗可能有效減緩重症,但是否能避免染疫(尤其是變種病毒)仍未有定論。因此,在解除防疫管制規範之考量,已非病例完全歸零後恢復正常生活之決策模式(如同SARS疫情時),而是如何在與疫情共存之前提下選擇對社會影響最小的模式(尤其台灣不可能在世界逐漸解封的同時,仍維持嚴格之邊境管制);而這可能是台灣社會在享受過一年與世界疫情平行時空之生活過後,必須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二)審查階段 當專案製造與輸入之申請進入食藥署之審查流程後,便進入審查階段,而這一階段之權責專屬於·政府,應無疑義;但問題在於,在這個階段之審查標準確立,尤其是新興疾病疫苗之安全性與有效性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之前提下,究竟是單純之科學判斷,抑或涉及主觀價值之政治判
編輯部 #第一線醫事人員#醫護心理健康 #醫護家人#組織層次的支持 今年五月疫情爆發以來,確診、重症與死亡人數的攀升與控制,牽動著國人的神經。超越數字之外,直面這些罹病民眾照護需求的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緊繃的工作量與心理壓力。 不少媒體以訪談與事件記錄方式呈現疫情在醫護人員身上與心上的創傷,例如五月底
#數位社會工作 #兒童保護 #居家訪視 #新常態   「數位社會工作」並非排除既有實作,而是主張記取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教訓,以發展一種新的模式,讓工作者在承平時候也能彈性評估數位技術和通訊媒介何時、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他們的實作和判斷,從而讓工作者與家庭在當下獲益,更能增加面對未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準備性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二)審查階段 當專案製造與輸入之申請進入食藥署之審查流程後,便進入審查階段,而這一階段之權責專屬於·政府,應無疑義;但問題在於,在這個階段之審查標準確立,尤其是新興疾病疫苗之安全性與有效性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之前提下,究竟是單純之科學判斷,抑或涉及主觀價值之政治判
編輯部 #第一線醫事人員#醫護心理健康 #醫護家人#組織層次的支持 今年五月疫情爆發以來,確診、重症與死亡人數的攀升與控制,牽動著國人的神經。超越數字之外,直面這些罹病民眾照護需求的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緊繃的工作量與心理壓力。 不少媒體以訪談與事件記錄方式呈現疫情在醫護人員身上與心上的創傷,例如五月底
#數位社會工作 #兒童保護 #居家訪視 #新常態   「數位社會工作」並非排除既有實作,而是主張記取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教訓,以發展一種新的模式,讓工作者在承平時候也能彈性評估數位技術和通訊媒介何時、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他們的實作和判斷,從而讓工作者與家庭在當下獲益,更能增加面對未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準備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日前行政院通過贍養費修正草案,未來通過並上路後,贍養費規定將有大幅調整。去贍養費必須是經由「法院判決」且「無過失責任」,但現在已經解除了這兩大門檻,但不變的是配偶必須是「離婚後生活有困難」的一方。要特別注意一點!這是協助性質,不是賠償,所以如果是在婚姻中受到傷害想要請求高額賠償..
Thumbnail
網路易經占卜解卦大師日勿行者在Line社群中以提供免費解卦名額方式,藉以磨練膽量及練習占卜解卦技巧,這是日勿行者 的網路占卜解卦之緣起,也是往後會持續執行的任務使命,期待與您的相遇,以網路占卜解卦之名。 ※作者在文章最後有提供[閱讀彩蛋],一定要讀到最後喔!
Thumbnail
隨著時序即將邁入七月,疫情狀況相比 5 月中已逐漸好轉,雖民眾們都期望早日解除三級警戒,但經營者更該重視「警戒解除」後的應對方式,提供消費者更安心、放心的到店選擇,絕對不能再固守疫情前的經營方式! 在疫情影響下,需要近距離與消費者接觸的美業,如:美容、美髮、美甲、美體、芳療、美睫、新秘及 Spa 等
Thumbnail
幾年前突然回到學校當起學生,其實是讀興趣的,那張學歷並沒有為工作帶來實際效益,但那卻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有一回課後和教授聊天時,突然被問到:你知道現在小學的美術老師在幹嘛?我心想,美術老師就是教孩子勞作繪畫或者其他藝術相關創作。不過,教授很凝重地說:在準備材料包!沒錯,他們在為每個孩子準備
Thumbnail
日本現況能解封嗎? 日前,安倍首相宣布日本全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放寬「自肅」狀態。但不到兩天,就傳出東京都確診人數再度攀升到數十人,甚至連兩位巨人隊職棒球星也傳出可能確診,再度引起日本輿論的檢討。
Thumbnail
封城有沒有用呢,我也不知道了,說沒用不符合科學,說有用又沒有證劇。 封城兩個多月了,看看自己的國家疫情控制得這麼好,再看看菲律賓這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擴敵。兩國雖然近在咫尺,命運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無論在矽谷或世界各地,大家終究挺過了最壞的時段。世界原本就有好有壞,世間有我們喜歡的常數,但一定也有變數。病毒或許就是21世紀的洪水猛獸,也是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必須面對的新變數;面對災情如何做好準備,就看你的態度。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日前行政院通過贍養費修正草案,未來通過並上路後,贍養費規定將有大幅調整。去贍養費必須是經由「法院判決」且「無過失責任」,但現在已經解除了這兩大門檻,但不變的是配偶必須是「離婚後生活有困難」的一方。要特別注意一點!這是協助性質,不是賠償,所以如果是在婚姻中受到傷害想要請求高額賠償..
Thumbnail
網路易經占卜解卦大師日勿行者在Line社群中以提供免費解卦名額方式,藉以磨練膽量及練習占卜解卦技巧,這是日勿行者 的網路占卜解卦之緣起,也是往後會持續執行的任務使命,期待與您的相遇,以網路占卜解卦之名。 ※作者在文章最後有提供[閱讀彩蛋],一定要讀到最後喔!
Thumbnail
隨著時序即將邁入七月,疫情狀況相比 5 月中已逐漸好轉,雖民眾們都期望早日解除三級警戒,但經營者更該重視「警戒解除」後的應對方式,提供消費者更安心、放心的到店選擇,絕對不能再固守疫情前的經營方式! 在疫情影響下,需要近距離與消費者接觸的美業,如:美容、美髮、美甲、美體、芳療、美睫、新秘及 Spa 等
Thumbnail
幾年前突然回到學校當起學生,其實是讀興趣的,那張學歷並沒有為工作帶來實際效益,但那卻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有一回課後和教授聊天時,突然被問到:你知道現在小學的美術老師在幹嘛?我心想,美術老師就是教孩子勞作繪畫或者其他藝術相關創作。不過,教授很凝重地說:在準備材料包!沒錯,他們在為每個孩子準備
Thumbnail
日本現況能解封嗎? 日前,安倍首相宣布日本全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放寬「自肅」狀態。但不到兩天,就傳出東京都確診人數再度攀升到數十人,甚至連兩位巨人隊職棒球星也傳出可能確診,再度引起日本輿論的檢討。
Thumbnail
封城有沒有用呢,我也不知道了,說沒用不符合科學,說有用又沒有證劇。 封城兩個多月了,看看自己的國家疫情控制得這麼好,再看看菲律賓這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擴敵。兩國雖然近在咫尺,命運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無論在矽谷或世界各地,大家終究挺過了最壞的時段。世界原本就有好有壞,世間有我們喜歡的常數,但一定也有變數。病毒或許就是21世紀的洪水猛獸,也是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必須面對的新變數;面對災情如何做好準備,就看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