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痛叫情感創傷:《其實你很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摘自《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方舟出版
有種痛叫情感創傷(節錄)

我的情緒「感冒」了

創傷本身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創傷,一種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我們平常聽說的醫院裡的創傷外科,指的就是人在身體上受到的創傷。而這本書裡所指代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
什麼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呢?我們先來看幾個定義。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任何在情感上讓人感到痛苦或不安的經歷,都算是創傷。而美國心理協會對創傷的定義,是我們對任何糟糕經歷的一種情緒上的反應。
實際上,trauma 這個單詞本身是一個希臘語,它的意思就是傷口(wound)。所謂心理和情感創傷,其實就是說因為發生了某件事,使一個人在情感上受到了傷害,留下了「傷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文裡把trauma 一詞翻譯成「創傷」,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十分妥當,因為「創傷」這個詞本身聽起來就感覺好像必須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然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無論事情看起來是大是小,只要它讓一個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感覺受到了傷害,那麼它就是trauma。我暫時沒有找到更為合適的詞語來翻譯它,所以在本書中,我們就姑且把它翻譯為「心理和情感上所受到的傷害」。
那麼,都有哪些事情容易讓一個人感覺自己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了傷害呢?
一些比較常見的例子包括:被人說閒話、被人侮辱、被責罵、失敗、被人拒絕、被人背叛、喪失(比如親人離世、失業、破產等)、分手、離婚、被人欺負、患有疾病/被誤診、自己或親人經歷手術、事故、身體虐待、性虐待、言語虐待、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
還有一類事件比較特別,它並不是說發生了某件事,而是說在一個人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一件事的時候,卻沒有得到它。比如,一個人本該獲得某個獎卻沒得到,本渴望在某個年齡做某件事(例如戀愛、結婚、生子等),卻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這些里程碑事件,或是本應該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卻沒有得到等。此類事情對一個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
以前,我們可能覺得情感創傷好像是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遙不可及的一個概念,但看完以上這些例子,你可能會意識到它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那麼遙遠。在很多你認識的人當中,甚至自己本身,可能都多多少少經歷過類似的情感傷害。

這個世界上沒有、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在臨床心理諮詢領域裡,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療法叫作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DBT)。DBT的核心理念之一──辯證(dialectics)──就是說處在一個天平上的兩極,即便它們看起來是完全相反的,但兩者可以是同時存在的,並不一定是非黑即白、非你即我的。
  • 比如,我是獨立的,同時我也需要他人的幫助。
  • 比如,我允許自己哭泣,同時我也依然是堅強的。
  • 比如,我完全接納自己,同時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改變。
  • 比如,我已經盡力了,同時我也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辯證的核心就是要看到天平兩極各自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並允許兩者同時存在,就好比我們要允許自己看到位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灰色地帶。
瞭解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再返回來看看琳琳的困惑。琳琳的擔心是,如果她承認了童年缺愛對她產生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她是一個不懂得感恩、不念父母好的一個不孝子。因此,當她因為童年缺愛而感到傷心、失望甚至憤恨的時候,就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內疚自責。正因為這樣,那些傷心、失望和憤恨的情緒,一直在潛意識裡被壓抑著。
實際上,琳琳非常感激父母為她付出的一切,同時她也完全有權利和理由因為年幼的自己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足夠的情感關懷和無條件的愛,而感受自己正在感受的一切情緒。
我相信,全天下大多數的父母都像琳琳的父母一樣,在當時所處的境遇裡,在他們所擁有的資源、知識和能力範圍內,真的已經盡力了。為人母的我深知,為人父母是天底下最難的一件事,沒有之一。
如果我們是家中的長子/長女,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我們父母的父母是不錯的父母,那麼我們的父母也許還有所參照。然而,大多數導致孩子內心痛苦的父母,他們自己的童年往往也是極度缺愛和充滿痛苦的。自己的痛苦從未得到釋放,於是又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這種痛苦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所謂的代際創傷。
avatar-img
2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舟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塊「磚頭」。所謂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顯而易見,就是說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要麼是黑色的,要麼是白色的,很難看到中間的灰色地帶。我們很容易認為一件事要麼是好的,要麼是壞的。一個人要麼是成功的,要麼是失敗的。
工作、未來、家庭、戀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事美滿,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當你想改變現狀,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行動時,懷疑、恐懼和焦慮,就會悄悄找上門來。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耗盡我們的力氣,我們越是逃避,越逃不出它們的手掌心。其實,情緒是我們的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如果我們一直跟情緒鬥爭,試圖打壓或
自戀、自私、自以為了不起、外貌協會……,這些被普遍認定是不好的心態,在心理學裡,其實都沒有好壞對錯。相反的,別執著於想改變、想擺脫這些「缺點」,因為你換來的,很可能是錯失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這其實不是一本輕易能夠下嚥的書──讓我們首先誠實地面對這件事。《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將近一個世紀以前出版於歐洲的作品,它寫歷史,而且是非常西方中心的那種大寫歷史(History)。
「我從不願為所謂『英雄』歌功頌德,我只寫那些始終保持崇高精神的人物。」──史蒂芬.褚威格
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塊「磚頭」。所謂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顯而易見,就是說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要麼是黑色的,要麼是白色的,很難看到中間的灰色地帶。我們很容易認為一件事要麼是好的,要麼是壞的。一個人要麼是成功的,要麼是失敗的。
工作、未來、家庭、戀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事美滿,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當你想改變現狀,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行動時,懷疑、恐懼和焦慮,就會悄悄找上門來。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耗盡我們的力氣,我們越是逃避,越逃不出它們的手掌心。其實,情緒是我們的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如果我們一直跟情緒鬥爭,試圖打壓或
自戀、自私、自以為了不起、外貌協會……,這些被普遍認定是不好的心態,在心理學裡,其實都沒有好壞對錯。相反的,別執著於想改變、想擺脫這些「缺點」,因為你換來的,很可能是錯失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這其實不是一本輕易能夠下嚥的書──讓我們首先誠實地面對這件事。《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將近一個世紀以前出版於歐洲的作品,它寫歷史,而且是非常西方中心的那種大寫歷史(History)。
「我從不願為所謂『英雄』歌功頌德,我只寫那些始終保持崇高精神的人物。」──史蒂芬.褚威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