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的人1|徐經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來到綠意盎然的小區,拜訪「寫字的人」徐經綸與林玳榕的工作室,很好奇他們的創作是在何種生活樣貌中激盪而生。迎入門,10坪大的小空間,客廳玄關床踏隨處擺放作品,溫馨雅緻的每個角落,手感自然木質陳設,倒像是個小型展演場。

徐經綸與林玳榕相遇於,台灣在地的家具創作工房「水顏木房 」,工作多年後離開,除了收獲彼此成為創作夥伴之外,也帶著多年涵養的創作能量,邁向新里程。一個擁有扎實的書法根底,一個擅長畫面設計佈局。傳統與新式的交會,最終碰撞出寫字的人。

關於徐經綸

話語有力量的精實青年藝術家,是初次見到徐經綸的印象。6年級的他,桃園平鎮人,因著地緣關係與襲園美術館,可是很早就展開了緣分,彎彎繞繞多年後,對於這份策展機緣,談起來還是有諸多驚喜。

說起徐經綸書法的根基,是源自於小時候參加才藝班的際遇,開啟了他學習書法的道路。一路從小學、國中、高中,書法從未離開他的生活。「直到高職畢業遇見張夢雨老師,這是一個創作的轉折點,打開我對書法的新視野。」徐經綸如此描述著。

「張夢雨老師路線十分特別,他喜歡碑學比較有力量的呈現。就好比這個瓷刻作品,也是因為張老師才學習到這種技法。簡單來說,書法分為兩路,帖學與碑學,一個是手寫一個是刀刻,最大差別在於一個圓筆一個方筆,圓筆在於書寫轉圓,方筆在於刻就刀位。
raw-image

徐經綸描述張夢雨老師是一位很有風骨的書法大家,在創作上從不設限,為此學習的路上他亦得到許多養份。

書法創作意義對你來說是什麼:「透過書法,去向大家展現美感的一種媒介吧!大家以為寫字的人有許多位老師共同創作,事實上只有我一個,也是因為與張老師的學習交流影響,不侷限在一個碑本裡,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種筆法你皆可再做變化。當然在我學習過程沒有拘束,那就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18歲的徐經綸在與張夢雨老師相遇後,帶來一連串對於書法的洗鍊及認知的轉換,進而影響至今,隨情感所致沒有包袱,這就是他獨有的個人風格。

多年前,書法創作在徐經綸的生活裡,是陶冶及分享自己的一個習慣,並非專職經營創作,所以沒有對他帶來生活上溫飽收益。而是與林玳榕相遇後,慢慢因著設計需求提升,開始密集展現創作能量。「我觀察到自己,創作這些作品之前,已經醞釀很久的時間。比如在水顏木房這七年,我體會到各式各樣的美學設計及空間的涵養,甚至在上所謂的創意書法課時,得到許多回饋,去做一些創意的調整,累積到現在才能去做整體的展現。」大概這就是所謂,能力需要時間去累積,而夢想需要醞釀時間去看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閱讀 寫字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橋上說故事
33會員
84內容數
我是王韻雅,一位用文字、設計企畫與聲音緩緩搭橋的人。在白世界橋禮物店賣禮物,在耳邊的世界橋講故事,也用果林企畫設計創造架構與秩序。這裡是我的生活日誌,記錄那些走著走著就變成光的時刻。
橋上說故事的其他內容
2025/01/12
一位美術設計師分享與大夥房實驗教育鄭惠齡老師合作的經歷,讚揚老師的教育理念與奉獻精神,並表達自身受到的感動與啟發。
Thumbnail
2025/01/12
一位美術設計師分享與大夥房實驗教育鄭惠齡老師合作的經歷,讚揚老師的教育理念與奉獻精神,並表達自身受到的感動與啟發。
Thumbnail
2021/10/13
每每想起書琴梳頭時光,就能記憶起閒談中的一段話,大意是:「外在空間是我們內在空間的展現,如果能好好梳理身體這個小宇宙,就能夠去對應外在環境,進而開始行動。」有趣的是,這段話詮釋了我進入10月一陣混亂後的主題。
Thumbnail
2021/10/13
每每想起書琴梳頭時光,就能記憶起閒談中的一段話,大意是:「外在空間是我們內在空間的展現,如果能好好梳理身體這個小宇宙,就能夠去對應外在環境,進而開始行動。」有趣的是,這段話詮釋了我進入10月一陣混亂後的主題。
Thumbnail
2021/07/07
嘉義市- 棺材製作,榮獲 2017 年/紐約國際攝影藝術展 官方優選作品 收錄於,「致.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攝影集,Poto by 黃名毅攝影師 隨著時代進步居住演變,土葬的空間縮小,傳統喪葬文化也因著時間空間,逐漸轉變為火葬。因應而生的簡易棺木,導致製棺產業的式微,只剩下較鄉村區域,還有勉強維生的少
Thumbnail
2021/07/07
嘉義市- 棺材製作,榮獲 2017 年/紐約國際攝影藝術展 官方優選作品 收錄於,「致.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攝影集,Poto by 黃名毅攝影師 隨著時代進步居住演變,土葬的空間縮小,傳統喪葬文化也因著時間空間,逐漸轉變為火葬。因應而生的簡易棺木,導致製棺產業的式微,只剩下較鄉村區域,還有勉強維生的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Thumbnail
畫家陳丹青為「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作的序文提到:「古時候所謂的『琴棋書畫』,是官員、門客、各色閒人乃至平民庶子都能來幾下子的手藝,格外聰穎而勤奮者,便成了優異的琴手、書家或畫家。」(中略……)「古典書畫技藝的養成與傳遞,深藏於家庭和社區,構成了世世代代的生活景觀。」 古人將寫和畫根植生活的雅興,
Thumbnail
畫家陳丹青為「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作的序文提到:「古時候所謂的『琴棋書畫』,是官員、門客、各色閒人乃至平民庶子都能來幾下子的手藝,格外聰穎而勤奮者,便成了優異的琴手、書家或畫家。」(中略……)「古典書畫技藝的養成與傳遞,深藏於家庭和社區,構成了世世代代的生活景觀。」 古人將寫和畫根植生活的雅興,
Thumbnail
劉國松一九五六年創立五月畫會,掀起台灣現代藝術運動,提出「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挑戰文人畫書畫同源傳統,主張丟掉自元代後沒有創新皴法的毛筆,他認為畫室是實驗室,不是工廠,經過不懈嘗試,用炮筒刷以狂草側鋒在自己發明的國松紙上作畫,獨創的「抽筋剝皮皴」,道家陰陽二元論發展出白線,現代水墨掀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劉國松一九五六年創立五月畫會,掀起台灣現代藝術運動,提出「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挑戰文人畫書畫同源傳統,主張丟掉自元代後沒有創新皴法的毛筆,他認為畫室是實驗室,不是工廠,經過不懈嘗試,用炮筒刷以狂草側鋒在自己發明的國松紙上作畫,獨創的「抽筋剝皮皴」,道家陰陽二元論發展出白線,現代水墨掀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台師大美術系莊連東教授,台灣第一批本土培育的博士畫家,以作品風格多變著稱,不變的創作策略是「將水墨與異質性元素相融,以推陳出新」,如同離家最遠的遊子,思鄉情懷最濃,他毅然從傳統出走,探索新的可能,解構原來的筆墨慣性,檢視水墨的本質,以融合新舊兩端的當代作品接續傳統。
Thumbnail
台師大美術系莊連東教授,台灣第一批本土培育的博士畫家,以作品風格多變著稱,不變的創作策略是「將水墨與異質性元素相融,以推陳出新」,如同離家最遠的遊子,思鄉情懷最濃,他毅然從傳統出走,探索新的可能,解構原來的筆墨慣性,檢視水墨的本質,以融合新舊兩端的當代作品接續傳統。
Thumbnail
2022 . 4 . 15 https://artemperor.tw/focus/4769 1955年生於臺南市,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期間,受教於歐豪年、江兆申、吳學讓、李蕭錕等老師,並師從書法家朱玖瑩,為其日後的水墨創作奠定基礎。 浮世書
Thumbnail
2022 . 4 . 15 https://artemperor.tw/focus/4769 1955年生於臺南市,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期間,受教於歐豪年、江兆申、吳學讓、李蕭錕等老師,並師從書法家朱玖瑩,為其日後的水墨創作奠定基礎。 浮世書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1/11/25星期四 菊君老師中午和#博物大玩家一起直播現場,除了分享美術課的「學、思、達」,也分享了好厲害的藝術創作方式。 一直以來,總是很欣賞老師在帶學生創作上的各種方式。每每看到老師在自己的臉書分享的速寫,線條流暢並且不複雜的感覺,真的心生羨慕呀! 一直很想知道老師平常都是怎麼速寫,沒想
Thumbnail
2021/11/25星期四 菊君老師中午和#博物大玩家一起直播現場,除了分享美術課的「學、思、達」,也分享了好厲害的藝術創作方式。 一直以來,總是很欣賞老師在帶學生創作上的各種方式。每每看到老師在自己的臉書分享的速寫,線條流暢並且不複雜的感覺,真的心生羨慕呀! 一直很想知道老師平常都是怎麼速寫,沒想
Thumbnail
林玳榕有著清新自然的文學氣息,從小受家人喜愛繪畫的啟蒙,進而開始熱愛設計這門創作,畢業於屏科大木材科學設計系。好奇的問「木材科學設計系」是怎樣的一門科系?原來是類似家具設計及製造學程的應用。林玳榕巧笑的說:「我還擁有丙級的木工執照呢。」林玳榕的經歷,就好似她的名字一般,機緣裡總是被木頭及空間所引領
Thumbnail
林玳榕有著清新自然的文學氣息,從小受家人喜愛繪畫的啟蒙,進而開始熱愛設計這門創作,畢業於屏科大木材科學設計系。好奇的問「木材科學設計系」是怎樣的一門科系?原來是類似家具設計及製造學程的應用。林玳榕巧笑的說:「我還擁有丙級的木工執照呢。」林玳榕的經歷,就好似她的名字一般,機緣裡總是被木頭及空間所引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