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5月中疫情升溫後,原本沒什麼機會上場的快篩站,需求量因而大增,這是為了對應熱區的居民或曾去過的人民來作大量的篩檢,以防止疫情擴大。也因此,原本反對大量快篩的人,因應時勢變更,就要轉變看法才行。這其實沒甚麼好爭辯的,原本要不要大量快篩,本來就會跟著情勢而有不同做法,互相嘲笑對方陣營是笨蛋,問題並不會因此而解決。大方向是不變的,就是盡量防堵疫情,使其無法繼續擴大。
乖乖照做跟批評後再照做,雖然結果都是一樣的,但後者則給了主管機關一個反思的機會。沒錯,大部分的政策都是經過專家討論後才決定出來的,但並不代表就是絕對正確而無任何修改空間的。像快篩這件事,之前說沒有必要,結果後來變得十分必要,不然就無法防止疫情繼續擴大。而因為疫情升溫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染疫了,而表達了想要快篩的意願。同樣的,也有人認為自己都待在家中,沒也有去熱區過根本沒有接受快篩的必要。
正反方面的想法都有,這是很正常的。但這兩方看法,會隨著情勢的變化而其中之一會成為主流。這不能解讀成想法變來變去,而是要選擇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決策者會相信自己目前所用的方法是最好的,其他方法都沒那麼好,然後要背負起政治責任。而一定會有持反對意見的一方,和其擁護政策的一方展開對壘,吵個沒停總比都沒聲音要好。說是內耗或是浪費資源嗎?但總比一言堂好吧!什麼事都一意孤行,難道都不會出錯嗎?還是出錯了再來道歉就好?因為過去防疫已經很辛苦了?不可以再苛責?月光認為,這兩邊的界線要拿捏清楚才行。到底有沒有好好考量批評的意見並做出回應?有沒有改變的空間?這都是可以好好說明清楚的。
回到接受快篩這件事,公司有沒有辦法強制員工去做快篩?員工可不可以拒絕?這都是實施全面普篩會遇到的問題。而公司的出發點可以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為了讓員工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大家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就不用在那邊疑神疑鬼。
第二點是避免成為防疫破口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如此不僅影響到股價,也會讓公司形象受損。
第三點是避免公司產能下降,如果有員工染疫,就無法準時出貨或交件,營收也會因此下滑,這會造成公司經營困難而產生資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