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肯定是生命中最美好的藝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接了一個案子,做好了一本書,想要送給住得還算近的朋友,若往常是約個午後的咖啡廳坐下來更新彼此的近況,再把書交給對方,可能會拿到她另一項交換給我的物品。沒想到這疫情就這麼硬生生的三級持續著,別說咖啡廳的午後,就連要我去郵局寄個東西,我都覺得人太多而選擇避開人群。
我索性把自己賣場所有超商取貨的功能全部取消,聽說宅在家裡會有很多人買網拍,我知道這是賣貨的好時機,但我實在不想在四大超商各自留下足跡。
朋友說:「好想群聚啊!」(當然她說的只是「渴望」,而不是真的「會出門」群聚)
台灣三級以來,最讓我感到愉快的是,我終於可以大大方方的跟那些靠我太近的人說:「可以請你不要靠這麼近嗎?」若是往常,我應該會招來白眼或是有誰覺得「你有沒有那麼神經質?」好像我要求拉開一點距離是我有問題。(天殺的,你知道你玩手機沒看路都已經要黏到我身上了嗎?)
我跟朋友說:「再忍忍。這波撐過去了就可以稍微聚一下。」
倒是我完全沒有「想要群聚」這個念頭。這三級恰好讓大部分的人理解「在家接案沒有同事」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模樣。我應該不只聽過一個朋友跟我說:「欸,我好不習慣在家裡工作,家人一直來吵,而且會一直想去做別的事,超沒效率的!」
我笑了。隔著網路跟著那些本來都是出門工作的朋友們說:「對,我在家工作的時候,我媽我姊大概五分鐘會來跟我講一次話。」(而且重點是她們都不知道「嘿,親愛的,在家工作的意思是你們沒事做的時候,我依然在工作,可否先不要吵啊!」
而關於「效率」這事,坦白說「工作有效率」就好,其他時候「在家工作就是除了工作以外,要無盡的發懶啊!」可以半小時完成的工作,就不要花三小時做,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跟家人相處、打點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獨處。
有回,為了跟母親確認小時候我的「行為模式」,想確認自己的「亞斯柏格特質」,問了母親一些問題,她才跟我說兒時一些我根本不記得的事。她說了一件事,很是我會做的事,她說:「你以前會把家裡的碗盤沿樓梯一層一層放,再一個一個收起來。然後都玩不膩!」我站在那個樓梯聽她說這事時好有臨場感,沒想母親接著說:「可是,你一直打破那些碗盤。」
我笑著問她:「那有被妳罵嗎?」
她說:「就給你買塑膠碗盤看你要玩多久?」
家人確實是對我是有最多記憶的人,有些我的怪異,大概只有他們看在眼裡不覺得奇怪。就像「一個人玩耍」可能比「群聚」對我來說容易許多。我的記憶大部分的時候也「幾乎都是一個人」。
疫情之前我有時會跟朋友提起「我身邊沒有人(除了家人)」這事,很多人誤讀了這句話的意思,常常覺得這句話=「我在說沒有人理我」(為什麼大部分人很喜歡替別人的話轉個彎呢?)那時我常常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解釋我只是在表達,除了家人「我沒有天天會見面的、對話的人在身旁」。
直到三級警戒,才讓我有機會去說明:「這樣長時間只在家工作,或是長時間分流工作且生活只有回家、公司」就是「身邊沒有人」的感覺,我也終於不用再解釋「身邊沒有人」是什麼感覺,那不是「感到孤單」,也不是「感到寂寞」,但會開始渴望與人(家人以外的人)見面、交談、聚會⋯⋯並且,
並且會比起一般平時就很容易融入人群的人,更珍惜且誠懇地和他人往來。
也是因為朋友說:「想要群聚」讓我回想我的生活裡有沒有那麼一個片刻希望能在把自己安放在群體裡?好像除了「唱KTV」需要兩個人才能開房外,我幾乎是很容易可以在「一個人的時候」找到自己可以與「孤獨」共處的方式,「群聚」反而成為我需要練習的事。
但「喜歡一個人」「很能獨處」的人常常遇到更大的障礙是旁人誤解「他都一個人啦!不用人陪啦!」還好的是,也許是幸運,也許是因為越來越認識自己,可以用比較好理解的方式讓旁人理解「即使喜歡也需要一個人的時間,但也需要有朋友」這件事,才慢慢有人理解「這世界原來有一部分的人,是需要「獨處」的啊!
母親口中那個一個人排著碗盤的我,常常在我往後回想從前的記憶裡。一個人在幼稚園的午休時蹲在草叢裡玩著昆蟲,一個人騎著單車聽著音樂在高雄的東西南北踩踏,一個人在沒有人的球場投了幾百顆球,一個人獨自去台北生活,一個人去語言不通的國家旅行,一個人進醫院一個人騎單車幾十公里,一個人⋯⋯關於「獨處」應該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藝術了!
也是因為疫情,有些民生事宜都懶得出門(也害怕留下太多足跡)但母親所交辦的事情,有些急事還是得處理。問了同學能不能幫忙買個濾芯,直接用寄的給我,我轉帳給她,她二話不說就幫我辦得妥妥的。
我說:「謝謝妳每次都很熱心的幫助我。」(上次幫我買iPhone,還有一次幫我約唱歌)
(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其實都會特別感謝「有人」「伸手」幫忙的。相同的,也會滿熱心幫助別人的。)
她調侃我:「你雖然表面都冷冷酷酷的,但是出來你又會怕冷場,所以會一直說話!等一年過後,如果疫苗接種了,可以出門再玩寶石喔!」
我給她按了個XD的笑臉。
我說:「欸其實我出去也可以一直不說話耶!不過有時候是因為很好奇,而且妳很吵會想跟妳鬥嘴!」
也不是故意要特立獨行,但總是希望生活中要有那麼一個片刻是獨處的時候。
兩年前收掉工作室也搬離家後,幾乎過著隱居的日子,除了上網與人交流,大概只有跟上述的同學和另一個學妹會在高雄碰面和十一月去台北和北部朋友見面外,我都過著幾乎「身邊沒有人」的隱居日子。
起初,也確實會沒有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存在感」,漸漸才發現「存在」這詞只存在於某些需要自己存在的狀態裡,其他時候「存在感」就沒有那麼必然的需要存在。
每天晚上熄燈睡覺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又獨自地過了一天,在真實的世界裡!
*同學說的「寶石」是一款桌遊。出於好奇桌遊怎麼玩就跟她出門了。但從來沒有贏過就是XD。這應該是這兩年我少數旁邊有家人以外的「有真實的人」在身邊的時間吧!其餘的時候如果有人約我,我應該都會出深山見見人,但不要一直跟我抱怨你的人生,我比較想要聽有趣的事,謝謝!XDDDD
20210702。日記。高雄
圖:
2019 GO TO Seoul 0402,依然很想出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 EP31:身處疫情中,還是可以好好過「阿飛的人生相談所」,故名思義就是聊人生的各種問題,我會在這裡用聲音跟讀者聊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會開放讀者留言與來信提問,無論是感情上、工作上或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可以留言或來信問我,然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問題在音頻聊聊我的看法,當然不想問問題,單純留言給我鼓勵,我也非常開心。
Thumbnail
avatar
阿飛
2021-07-11
【自我肯定,是最好的投資】自我肯定幫助我們轉移隱藏或僵化的思考,這麼做並不是要讓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也不是鼓勵我們去達成不切實際的目標,有意識的自我肯定,是協助我們重新調整原來的想法,將思考導入不同的方向,像爬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讓我們更加地看清自我,自我接納。
Thumbnail
avatar
Talia療心畫愛
2021-06-29
莉迪亞.豪爾赫《畫鳥的人》:過往並未消失而是化為回憶,堅韌地停駐在那生命深處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1-06-06
《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不要因為年齡增長而悲觀,這是應該高興的日子既沒有體力,記憶力趨近於零,再也沒辦法勉強自己硬撐。雖然我也會擔心晚年的身體健康和經濟狀況,不要因為年齡增長而感到悲觀,這是應該覺得高興的日子,也是我在母親生日時一定會傳達的話語。
Thumbnail
avatar
康健出版
2020-11-13
在自卑不肯定自我的泥沼中、是什麼令人矛盾無意識地成為了自傲的人|野鹿記事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擺脫種種標籤定義人的時代來臨,在檢討世代刻板印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說,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因為帶有了這種意識型態,才造就我們需要否定這種定義的必然。
avatar
黃之潾
2020-08-11
移鄉|好 氣 氛 "Good Vibes"|這不是一間咖啡店 是城市中的一處綠洲員林農工對面街上有間綠意盎然,裝潢帶有一些 LOFT 美式工業的風格,走進店內即看見頭戴著美式平沿帽的 Clark,正全神貫注地在吧檯內張羅餐點。 Clark 對於土地的熟悉信任感 選擇紮根員林 老家在永靖,高中時期在員林讀書,談起自己對員林的印象,他說小時候家人常常會帶著他來員林吃飯,還記得當時中
Thumbnail
avatar
邊緣老闆/曹竣瑋
2020-05-02
致H:我成了人家婚姻中的小三,決定給對方半年時間用情侶模式相處後考慮是否要離婚!?我跟這個男生在軟體認識。當時玩這個軟體時是因為朋友失戀下載,朋友跟我分享在上面發現很多很好笑的狀況,各種荒謬的搭訕方式。她跟我說你去下載上面的人真的很妙。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下下載後,在上面完全在打發時間。後來跟這個男生聊天發現他的工作領域跟對事物的見解都很吸引我,因此我們從原先只計劃網上聊天到見面,之
Thumbnail
avatar
H
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