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模式生物(3)提供模組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面提到,實驗生物學家用模式生物進行生物研究,除了運用外推推理,將從模式生物所學到的知識推至其他物種的生物過程外,另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模式生物在知識論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許多可用、有價值的研究材料,現在,我們要介紹模式生物的另一個知識論上的好處:提供「模組結構」(modular structure)。
這要從生物學家發現「同源基因盒」說起。1980年代,生物物學家葛林(Walter Gehring)和他的實驗團隊,從另一位生物學家路易斯(Edward B. Lewis)學到如何在果蠅的「雙胸複合基因」(Bithorax Complex) 使基因倒位(inversion)以及用基因探針和染色體步移(chromosomal walking)之技術 ①,找到一組由Antennapedia, fushi tarazu, Ultrabithorax三個基因所構成短基因序列,這組基因序列後來被發現是在演化上受到相當穩住的保存,也就是有許多物種因曾經有共同祖先,所以遺傳了相同的基因,而這些基因並沒有受到演化淘汰被保留了下來,他們稱為「同源異型盒」(“homeobox”)。
同源基因盒被發現之後,生物學家又陸續發現有好幾種外觀和果蠅相差很大的生物,其體內居然都有同源基因盒的存在,表示這些物種雖然外觀差很大,但在演化親緣關係上,其實是很靠近的。在前基因體時代,生物學家用果蠅作模式生物,解開了不少物種間的親緣距離,而現在是後基因體時代,人類擁有更充分的模式生物知識,同時也發展出更多、更新穎的基因工程之方法與技術,生物學家大可以從同源基因(orthologous genes)著手,回溯不同物種間是否曾有過共同祖先,也就是從已經解開模式生物的基因功能,去對也有相同同源基因其他物種推敲基因或蛋白質的功能。因此,從可擷取並可用的研究資源角度來說,模式生物能回饋的研究價值是蠻高的。
這樣的看法和最近興起的新機制論的研究成果是吻合的。新機制哲學家克瑞弗(Carl Craver)對神經生理學家從發現神經細胞中的長期增強機制(mechanism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進而發現發現哺乳動物大腦內的學習記憶機制,他是以整合各層機制的階層(a hierarchy of mechanisms)觀點來理解 ②。因為動物的學習記憶機制至少涉及四個層次,最高是「生物―行為』,接下來依序是「海馬迴―訊號傳遞」、「神經元―活動、最底層是「分子―動力」,神經元裡的長期增強機制在線蟲、海蝸牛、或構造複雜的哺乳類動物身上都有,這表示,在構造相對簡單的模式生物體內所發現到的機制,可以轉移到構造相對複雜的生物物種上。畢竟,在較底層的機制階層中,內容是大同小異或根本是相同的。
生物學哲學家韋柏(Marcel Weber)說,這是模式生物所能提供的「模組結構」,意思是說,若以機制來理解生物說明的話,那麼那些在機制階層較低層次的機制,往往也就是在演化上被穩定保留下來的機制,都會在結構較複雜的哺乳動物內找到,例如哺乳動物內當然有神經元,那麼在哺乳動物內神經元里的機制其實是跟像線蟲、海蝸牛這類生物的神經元機制是一樣的,所以,當人們對某樣生物過程還一無所之時,從構造、層次相對簡單的模式生物身上著手是可行的。反而是那些在哺乳動物較高層次的機制內容比較不容易被利用,因為那些並不是在演化上常被穩固保存下來的部分,說得務實一點,較高層次的機制其可被利用的價值反而有限(Weber 2005: 185)。
總而言之,模式生物對生物學實驗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三點:一、提供外推基礎,二、提供研究材料,三、提供模組結構。就外推基礎來說,必須在已經確定的生物原則下才可以進行外推,如已經知道物種間有相同遺傳密碼,才可以從模式生物推到其他生物,建立生物知識的普遍性(generality)。但就演化的角度來說,重要的是研究目標的特異性或專一性(specificity),如研究果蠅是為了要理解人類,如此,就要確定果蠅是否能提供幫助理解人類的研究資源或具有價值的資訊。
實驗生物學家知道如何從模式生物身上複製DNA片段,調查同源DNA序列的基因或蛋白質功能,對比模式生物與研究目標生物,藉此研究出能指引解開另一物種基因功能的知識資源。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模式生物保留了親緣上被保存的基因和機制,它們就好像隱藏在小寶盒裡的鑰匙,若生物學家找著它,就可以用它來開啟大寶盒,去發現大寶盒裡複雜且精密的生命機制。
① 「雙胸複合基因」最早是由1915年魔根團隊所發現的基因座,也稱基因位點(genetic locus),經過好幾世代的生物學研究,後來知道當初發現雙胸複合基因及其所控制的雙胸突變現象是開啟分子生物學家研究同源基因與開創演化發育學與表觀遺傳學的重要起點,路易斯等人也從果蠅此模式生物獲得重要的研究資源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相關故事可見葉筱凡,2014,〈解開果蠅雙兇突變之謎〉,《科學月刊》。
② 關於機制說明、機制模組、動物學習記憶機制內容,可見葉筱凡,2020,〈生物學中的機制〉,《華文哲學百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像走進一間免疫學家的實驗室,看到他的實驗枱上有各種試管、培養皿、藥劑、還有精密與相對簡單的各種儀器,眼前這些我們一般都會說是實驗「器材」或實驗「裝置」(apparatus, instruments),而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這些器材都是為了讓科學家研究生物現象所使用的「工具」(tools
稍微了解生物學的人都知道,生物學實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模式生物」,什麼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呢?相信有很多讀者看到這四個字很快就會想到果蠅?小鼠?甚至有些擁有生醫專長的朋友還知道像斑馬魚、大腸桿菌、酵母菌都是「模式生物」中的一員。 沒錯,這些生物都是生物學家相當依
經過布里恩和富蘭克林對探索實驗的刻畫後,生物學哲學家伊略特(Kevin Elliott)接手並擴張,他在2007年國際生物學歷史、哲學與社會研究年會(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既布里恩之後,生物學哲學家開始思考是否生物學也有類似布里恩說的探索實驗?富蘭克林(Laura Franklin)注意到,當代生物學家使用能處理巨量資料的「寬」裝置(“wide” instrumentation),使生物學家以有別於以往用傳統、近乎手工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更能獲得科學進展,她認爲,這讓
在生物學真的邁入分子化前,許多生物學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如形態學(morphology)、生理學(physiology)、細胞學(cytology)、胚胎學(embryology)、生化學(biochemistry)、與遺傳學等,進行著各自的研究。隨著若DNA分子結構被解開將會翻開生物學劃時代新頁
雖然新機制論在許多方面都提出與傳統以物理化學為研究對象的科哲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實驗與機制假說的關係,嚴格地說,仍維持在「實驗是為檢驗(testing)假說為目的」的看法。原因是,他們所提出來各種發現機制之實驗策略總離不開「框架例示」(schema instantiation)這個大主軸。所謂「框
想像走進一間免疫學家的實驗室,看到他的實驗枱上有各種試管、培養皿、藥劑、還有精密與相對簡單的各種儀器,眼前這些我們一般都會說是實驗「器材」或實驗「裝置」(apparatus, instruments),而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這些器材都是為了讓科學家研究生物現象所使用的「工具」(tools
稍微了解生物學的人都知道,生物學實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模式生物」,什麼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呢?相信有很多讀者看到這四個字很快就會想到果蠅?小鼠?甚至有些擁有生醫專長的朋友還知道像斑馬魚、大腸桿菌、酵母菌都是「模式生物」中的一員。 沒錯,這些生物都是生物學家相當依
經過布里恩和富蘭克林對探索實驗的刻畫後,生物學哲學家伊略特(Kevin Elliott)接手並擴張,他在2007年國際生物學歷史、哲學與社會研究年會(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既布里恩之後,生物學哲學家開始思考是否生物學也有類似布里恩說的探索實驗?富蘭克林(Laura Franklin)注意到,當代生物學家使用能處理巨量資料的「寬」裝置(“wide” instrumentation),使生物學家以有別於以往用傳統、近乎手工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更能獲得科學進展,她認爲,這讓
在生物學真的邁入分子化前,許多生物學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如形態學(morphology)、生理學(physiology)、細胞學(cytology)、胚胎學(embryology)、生化學(biochemistry)、與遺傳學等,進行著各自的研究。隨著若DNA分子結構被解開將會翻開生物學劃時代新頁
雖然新機制論在許多方面都提出與傳統以物理化學為研究對象的科哲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實驗與機制假說的關係,嚴格地說,仍維持在「實驗是為檢驗(testing)假說為目的」的看法。原因是,他們所提出來各種發現機制之實驗策略總離不開「框架例示」(schema instantiation)這個大主軸。所謂「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隨著基因定序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也更有辦法完成具有複雜/大基因體生物的定序,所以大家大概都曾聽說過,哪個生物的基因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打破了之前的另外一種生物的紀錄等等。 但是,基因體大未必就一定有什麼優勢。最近的一個研究,甚至認為基因體越大壞處越多...是真的嗎?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根源有可能是傳說之物,比如約櫃,或者是技術的總合,比如疾風獵鷹得到四大組織的技術,成為造物主。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Thumbnail
生態系統的平衡 演化的奇蹟延續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每一個生物都在這個廣大的劇場中演奏著特定的角色,彼此間形成複雜而和諧的關係,共同譜出生命的交響樂。 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演化的結晶,是無數生物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微妙的平衡中,每個物種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影響著其他生物和整個生態環境。
Thumbnail
類比思維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你可以通過它來連結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篇文章將介紹類比思維的重要性和如何應用。同時還提到了知名精靈巧思,他利用類比思維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記憶知識,文章還提供了AI探索類比應用的方法,讓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類比思維。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隨著基因定序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也更有辦法完成具有複雜/大基因體生物的定序,所以大家大概都曾聽說過,哪個生物的基因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打破了之前的另外一種生物的紀錄等等。 但是,基因體大未必就一定有什麼優勢。最近的一個研究,甚至認為基因體越大壞處越多...是真的嗎?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根源有可能是傳說之物,比如約櫃,或者是技術的總合,比如疾風獵鷹得到四大組織的技術,成為造物主。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Thumbnail
生態系統的平衡 演化的奇蹟延續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每一個生物都在這個廣大的劇場中演奏著特定的角色,彼此間形成複雜而和諧的關係,共同譜出生命的交響樂。 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演化的結晶,是無數生物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微妙的平衡中,每個物種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影響著其他生物和整個生態環境。
Thumbnail
類比思維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你可以通過它來連結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篇文章將介紹類比思維的重要性和如何應用。同時還提到了知名精靈巧思,他利用類比思維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記憶知識,文章還提供了AI探索類比應用的方法,讓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類比思維。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