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大增兵,將如何攪動台海戰雲

2021/07/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0年5月,中印邊境烽煙倏起,雙方先是在班公湖嚴重對峙,又於同年6月爆發加勒萬河谷衝突,情勢一度逼近失控邊緣。彼時中國雖說內有疫情肆虐、外有美國威逼,位處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卻依舊當機立斷,火速調兵奔赴前線,嚇阻了印方推進。2021年2月11日,經歷多輪軍長級談判和外交談判後,中印雙方達成協議,一線部隊開始脫離接觸,衝突暫告落幕。
然在4個月後的6月28日,一篇美國媒體彭博社(Bloomberg)報導,讓輿論場再次燃起煙硝。報導中稱,印度已向中印邊境增派至少5萬名士兵,駐守當地的兵力由此達到20萬,比2020年增加40%以上。其中,印度在所謂的「拉達克」北部地區增員最多,大約增派2萬名士兵,其中包括曾在印巴邊境服役者,意味印度邊防重點的移轉。而在藏南地區,印度部署了新購置的法國制陣風戰鬥機,同時配備遠端飛彈,預計以此支持地面部隊。
針對上述部署,彭博社稱其為印軍的「歷史性轉變」,更在報導中援引消息人士評論,指印度之前的軍事存在更多是為阻止中國行動,但此次部署將讓印軍指揮官在必要時,有底氣與能力「攻擊和佔領中國領土」,是為「進攻性防禦」的新體現。
如此消息既引發中國的輿論震盪,也吸引了台灣媒體的廣泛關注,諸如《自由時報》等更以「劍指最大威脅」為題,將此事形塑為印度的絕地大反攻。然而其一來未見新聞傳播背後的地緣政治,二來更對「打印」與台海的關聯無所感知,以致面對詭譎情勢,向來只能如看戲般拍手叫好。
美國散播消息的用意
首先,印軍消息由彭博社率先爆出,便已是不尋常訊號。倘若報導內容為真,印度有意在邊境「更進一步」,美國如此高調爆料,豈非「公開提醒」中國,並讓棋盤上埋伏的影子「見光死」?就中美印三國互動觀之,美國並無「助中防印」動機,故彭博社這般新聞操作,乃為訴諸其他場域的戰略利益。
拜登(Joe Biden)上台至今,其對外戰略逐漸成形,那便是借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印太戰略同盟的雙引擎,在同盟外交與價值外交的場域上,從臺海、新疆、香港到經貿發展,全方位圍堵中國。然而如此佈局遭遇不少挑戰,德法等歐洲國家不願過度放大同中國的政治分歧,連帶北約也不願對臺海議題有過多著墨;日本雖於臺海議題賣力演出,卻屢屢事後「澄清」,並已在6月25日由議會批准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是繼新加坡、泰國、中國後,第4個完成RCEP核准程序的國家。
在各方虛與委蛇、有口無心下,拜登若要操弄地緣衝突議題,從而挑起真實的對峙緊張,中印邊境當是理想施力點。一來印度比起日韓澳三國,更願訴諸實際軍事行動;二來中印才剛結束邊境衝突,雙方的軍事互信尚未恢復,若在此時傳出排兵佈陣的消息,不論內容真假,對峙的緊張勢必再起。
故彭博社此次爆料,為的不是替印度加油助陣,也無意提醒中國留心;恰恰相反,美國正是要利用中印之間的脆弱互信與緊張,煽動喜馬拉雅的山顛動亂,讓中國耗費精力回防此地,既阻絕中印修好的可能,也欲藉此次調虎離山,促成下次擦槍走火,屆時再以媒體的話語霸權,將衝突責任歸咎中國,印度的「進攻性防禦」反而顯得正當。
要而論之,對美國而言,南亞的發展與人民福祉於其毫無意義,扶持一個窮兵黷武、又足以干擾中國的印度,方為國家利益所在。
「打印」與台海的聯動
而要避免局面演變至此,除了中國自行增強戰略嚇阻能力外,關鍵還是印度的戰略收縮。
平心而論,美國煽動固有其政治目的,但印度的持續「行動」也是不爭現實。從加勒萬河谷衝突爆發,到雙方第一線脫離接觸前,中印之間屢屢舉行會談,但印度雖總有代表坐在談判桌前,前線的非法越界、鳴槍生事卻從未消停,數量之多,已非簡單的擦槍走火四字可形容。
如此「人格分裂」,凸顯了印度內部的陣營撕裂,軍方與外交部、鷹派與鴿派在對中立場上相互博弈,軍方尤其依賴前線的「英勇表現」累積政治聲量。此次的增兵5萬,雖說不乏媒體渲染、灌水可能,例如報導只載明將印巴前線2萬官兵調防「拉達克」地區,其餘便語焉不詳,但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於6月28日前往中印邊境巡視、鼓舞駐軍士氣乃是事實,辛格也在當日宣佈啟動「拉達克」地區邊境道路的63個基礎建設項目。如此發展,實是對中印和緩的暗中背刺。
但此次事件亦有不尋常處。例如彭博社在報導中表示,印度軍方和新德里總理辦公室發言人皆未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報導刊出後,印度媒體也一反常態,並未如過往般高調鼓吹「邊境開戰」,而是全文轉引彭博社報導,也未格外追加「消息人士」的新爆料,顯然無意將此議題炒作成全國熱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亦在28日回應,表示中印邊境局勢整體穩定,雙方正通過談判解決有關邊境事態。
如此發展透露了兩大音訊:一是印度或許真有相關軍事部署與調動,但其無意在此時配合美國炒作,故而非軍方政治人物與媒體皆相對低調;二是中國或也將有所部署或準備,故在回應此事上相對氣定神閒,並還是訴求談判為第一管道。
在調控中印關係上,雙方皆有一定話語權,但眼下中國具備了絕對軍事優勢,印度若欲訴諸軍事對抗,只能是徒增傷亡、難求顯著利益,再加上中國已於2020年超越美國,重登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寶座,印度若無法克服內部的反中民粹叫囂、克制在中印邊境的挑釁行動,並持續服膺美國的抗中戰略,便只能重複徒勞的自殘。然而這種「自殘」雖不至讓中國傷筋動骨,卻像遭遇蠅群包圍般,足以擾亂前行步伐,台海問題便是一例。
倘若武統當真爆發,美國的行動固然值得留意,但印度會否趁機背刺、於邊境生事,進而成為他國利劍,也是一大地緣隱憂。以中國眼下的軍事實力而言,其未必不能兩線作戰,但就衝突本質觀之,中印邊境與台灣海峽畢竟不同,前者只要管理得當,將能通過中國絕對的軍事嚇阻、印度的自我剋制,達成「西線無戰事」的目標,避免無謂犧牲。
而台海局勢伴隨民進黨的玩火、美國的操弄,正在逐步削弱武統的門坎,倘若中印邊境嚇阻得當,中國面對台海將更無後顧之憂。台灣與其在報上替印度加油打氣,期望一場中印大戰痛毆中國,不如反求諸己,正視台海上空逐漸密佈的武統戰雲。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在中印邊境上,唯有自我剋制能讓印度解脫,進而求取共同安寧,台灣亦當明瞭此理。
原文發表於2021/7/1《多維新聞》:
中印邊境大增兵 將如何攪動台海戰雲|多維新聞
2020年5月,中印边境烽烟倏起,双方先是在班公湖严重对峙,又于同年6月爆发加勒万河谷冲突,情势一度逼近失控边缘。彼时中国虽说内有疫情肆虐、外有美国威逼,位处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却依旧当机立断,火速调兵奔赴前线,吓阻了印方推进。2021年2…www.dwnews.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