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法國大選·下|馬克宏與雷朋終極對決,歐盟可能發生三個分裂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2年4月10日,法國總統大選登場。在第一輪投票中,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4%差距,險勝極右派候選人雷朋(Marine Le Pen)。兩人將在24日的第二輪選舉中再次對決。對此議題,台北論壇基金會於4月15日邀請到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政治學系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以及台灣前駐法國及比利時副代表薩支遠,就「法國大選、歐洲安全、歐盟未來」為題發表演講,探討法國未來政局,與歐洲安全前景,活動主持人為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楊永明。此為系列報導二篇(共二篇)。
變動中的法國政治版圖
分析2012年、2017年、2022年法國三次總統大選前夕民調,薩支遠指出,傳統左派支持度已從2012年的31%降至2022年的8%;傳統右派則是從27%降至12%。代之而起的,是中間派與極右派,兩者在這次大選中分別獲得30%與31%的支持度,這顯示法國政黨的版圖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顧法國第四共和,薩支遠表示,此體制之所以喪失民心,就是因為人們認為在多黨林立的國會內,小黨們永遠只顧自己的利益與政治分贓,而未替國家思考,故會有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修憲終結第四共和、創建第五共和的發展。
薩支遠補充,其實戴高樂本就對內閣總理制非常不信任,認為這將導致法國陷入混亂,但因戴高樂於二戰後回國時,法國政壇並未替其留下空間,其只好在1946年引退,直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爆發,法國派出精銳前去鎮壓,戴高樂才再度出山。而鎮壓阿爾及利亞的過程非常慘烈,法國社會多年來一直避談這段往事,馬克宏也是直到2021年,出於修補兩國關係的考量,才正式歸還部分遭法國處決的阿爾及利亞反抗軍遺體。
而參考第四共和到第五共和的變化,薩支遠指出,法國非常重視政局穩定。80年代、90年代間,法國曾有幾次左右共治,也就是總統、總理分屬不同光譜的政黨,導致政治出現摩擦。為避免此般現象重演,法國便於2002年修改憲法,將總統任期由7年修改為5年,並將國會選舉定在總統大選後,希望能盡可能確保總統與總理出自同樣光譜。但此次選舉結果暴露左右兩派的意識型態空洞化,也反映人民也對馬克宏執政的失望。
薩支遠表示,馬克宏上台1年即爆發「黃背心運動」(Yellow vests protests),民眾主要是不滿油價升高,但馬克宏的應對姿態也很強硬,例如將示威的合法性判斷權力,下放給警察局長,而非法院;且但凡在示威中因暴亂行徑被捕者,將會留下一輩子的紀錄,往後必須距離示威現場1,000公尺以上。人民迄今對生活的不滿,以及對馬克宏強勢鎮壓的決策仍有怨恨,所以才在此次大選中一併發作。
薩支遠也提到,儘管雷朋現下對北約的姿態非常強硬,但若其真有機會當選,這般姿態未必能延續到執政,而是會因應政治現實作出調整。馬克宏雖然攻擊雷朋可能危害法國憲法,但民調也顯示,購買力是法國民眾最關注的,馬克宏還是要面對這個檢驗。
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歐洲安全行向何方
而對於歐洲的安全發展,薩支遠先分享兩個概念,一是以自己過去在巴黎求學的經驗為例。當時教授在課堂上拋出議題:法國的對外政策是什麼?不少同學侃侃而談,從非洲講到美洲,但教授最後給出答案:「都不是,法國的對外政策,就像塞納河橋墩上的石像,是用來測量水深、示警洪災的。」意思就是,法國的對外政策核心,就是感知何處即將爆發衝突、產生危機,但對於防止危機發生,就未必力所能逮。
第二,相較於美國,歐洲更加習慣強權興替。薩支遠表示,早在英法德崛起前,丹麥、葡萄牙也曾是稱霸一方的強權,如今卻只是歐洲南北兩個小國;正如在美國與美元霸權建立前,歐洲也曾是世界政治的要角。走過這段強權興衰的歷史,薩支遠認為,對於中國崛起的排斥與恐懼,歐洲的感受並不如美國強烈。
而針對俄烏衝突下的歐洲安全,薩支遠提出幾個預測。第一,俄羅斯現在是鐵了心,要拿下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好讓烏東與克里米亞實質相連,接著再看下一步怎麼走;第二,如果戰火持續延燒,歐盟必然產生更加依賴北約的傾向,但這般傾向卻未必能讓歐洲團結。
薩支遠表示,台灣現在的媒體報導,都將俄羅斯形塑為侵略者,卻對北約90年代後的持續東擴隻字不提,背景交代並不完整;與此同時,西方也一面倒發動訊息攻勢,將許多誤植的、年代久遠的圖片,移花接木為此次戰爭場景,其用意就是要動員民眾情緒,無論是團結或被威脅的氛圍。而這般動員也在歐洲政治人物間發酵,形成了某種政治正確。例如德國,不僅自動毀棄「北溪二號」,更有不少人開始攻擊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而美國分明瞧不起歐盟,此刻卻有不少歐盟政要展現親美跡象,也是受了政治正確影響。
但薩支遠指出,這種政治正確,並沒有遍及全歐。西歐或許風行草偃,但東歐國家陣營內,有反俄的波蘭,也有相對親俄的匈牙利,歐盟的裂痕由此暴露。此外,隨著歐盟的成立與發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取消了兵役制度,雖然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與英國在1948年成立了具有軍事防衛性質的「西歐聯盟」(Western European Union,簡稱WEU),但這股潮流還是沒有壓過歐盟的精神,就是讓渡部分主權、避免歐戰再起。然而此次衝突爆發後,各國的軍事神經又被重新挑起。
薩支遠分析,歐洲目前具有軍事投射能力的國家只剩英國與法國,其在運輸與情報收集上,總體仍要仰仗北約。但薩支遠也指出,在馬克宏主導下,歐盟將研擬「戰略羅盤」(Strategic Compass),具體來說就是重新評估世界戰略形勢,並建立一支大約5,000至6,000人的快速打擊部隊,以因應突發的安全事件。
薩支遠總結,歐盟是歐洲於二戰後成立、希望重振歐洲的國際組織,各國尋求互信互賴,在保持各國主權下,同意部份讓渡權力予歐盟機構。新冠疫情下,歐盟統籌融資、提供會員國財務資助,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可謂是對經濟困境的有力回應。此舉結合上述的「戰略羅盤」規劃,顯示歐盟仍具相當生命力,其雖可能在重大軍事威脅下依賴北約,卻也可能開創新的獨立路線,後續相當值得觀察。
歐洲的三個分裂
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楊永明認為,法國第二階段總統選舉將會非常激烈。其指出,馬克宏日前公開批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指控俄羅斯進行種族滅絕的言論,雷朋也召開記者會強調,自己若當選不會退出北約,但會回到2009年前退出軍事統一機制的狀態。從這兩件事看來,兩造顯然都認為自己有機會勝出,但也有一定的落敗壓力。
楊永明表示,雖說各界評估馬克宏勝出機率較高,但馬克宏執政後所背負的包袱,也將成為其在此次選舉中的罩門。首先,長達兩年的黃背心運動,引爆超過200場以上的示威抗議,造成11人死亡,2,500人以上受傷。這些抗議民眾、勞工階級對馬克宏政府的怨恨仍在。故雖說第一輪投票後,極右派的雷朋與馬克宏進入第二輪對決,但左派的選票會否轉移到馬克宏這邊,猶在未定之天。
其次,楊永明表示,俄烏戰爭導致法國通貨膨脹、油價高漲,民生經濟受到重大衝擊。與此同時,馬克宏在俄烏之間的「穿梭外交」也讓人民無感,皆使其聲望受到打擊。楊永明指出,從二月份俄烏戰爭爆發前的民調來看,馬克宏與雷朋仍有15%的差距,但是到選前只剩5%,兩人差距大幅縮小。
楊永明進一步分析,歐盟的未來可能發生三個分裂:
第一、歐盟與北約的分裂。楊永明提到,北約愈來愈像「美約」。在美國主導下,北約不僅東擴,同時也在北擴。但北約的擴張未必符合歐洲的利益,恐將造成歐盟與北約的分道揚鑣。其認為,未來法國無論是馬克宏還是雷朋當選,都不會選擇扈從美國,法國將推動歐盟走自己的路。
第二、東歐與西歐的分裂。楊永明指出,俄國入侵烏克蘭,對波蘭這些東歐國家產生了「唇亡齒寒」的效應,因此大力支持烏克蘭。但是對德國、法國這些中西歐國家而言,與俄羅斯保持某種程度的共存,更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價值的落差,恐將導致東西歐的分裂。
第三、如果雷朋當選,德法可能會分裂。楊永明認為,極右派的雷朋若當選,由於意識型態上落差,兩國在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時代建立的信任關係,將可能不復存在。
楊永明強調,地緣政治與歷史因素是國際關係的主導力量。法國未來無論是馬克宏或是雷朋當選,在處理法國外交時都跳脫不出這兩個因素,而此二者也都將影響歐盟的發展。他指出,在梅克爾退出歐洲政治舞台後,馬克宏若能連任,將會更重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互動關係,致力使他個人的外交角色與斡旋能力,同時受到華盛頓與莫斯科兩方的重視。
相對的,如果雷朋當選,基於她同普京的舊交,也可能具備處理俄羅斯對歐威脅的能力。楊永明認為,這次的法國總統大選,不僅能讓人們觀察到法國內部的民意、政治意識型態的變化,同時也讓大家觀察到歐洲局勢的發展及俄烏戰爭對歐洲的影響。24日法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對法國乃至歐洲,都將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原文發表於2022/4/20《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分析台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面臨的新挑戰後,揭仲提出五大建議。 延長役期未必有助保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 原文發表於2022/4/2《多維新聞》: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分析台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面臨的新挑戰後,揭仲提出五大建議。 延長役期未必有助保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 原文發表於2022/4/2《多維新聞》: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奉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意,國際佛教僧尼總會26日在舊金山華藏寺舉行美國史上首修的「大悲千手觀音大壇法會」,依於正宗法義儀軌行持,祈請千手觀音菩薩,降大吉祥,法會現場莊嚴肅穆,擂鼓梵唄,人山人海萬頭湧動,靈感殊勝,難得一遇,與會大德與一般信眾,無不歡喜讚嘆,佛法偉大
Thumbnail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介紹三則消息: 1.法國發生割喉襲警事件,造成一名員警身亡,證據指出恐為恐怖攻擊重演。 2.撤軍局勢複雜,美國將派遣航母和B-52轟炸機至阿富汗協助。 3.美國中央司令部稱暫無從伊拉克撤軍的計畫。 *今天其他區域的重要國際新聞: 1.查德為已故總統代比舉行葬禮,馬克宏等多國首腦會見代比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介紹3條消息: 1. 伊朗船隻在紅海遭遇水雷襲擊,美國媒體表示,以色列已就此次行動通知美國。 2.維也納核協議第一輪會談後,魯哈尼稱伊核協定重啟進程已翻開新篇章。 3.土耳其在野黨政治人物公開抨擊中國治疆政策,引發中國駐土耳其大使發帖回擊,土耳其遂於4月6日召見中國大使。 想聽的題目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奉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意,國際佛教僧尼總會26日在舊金山華藏寺舉行美國史上首修的「大悲千手觀音大壇法會」,依於正宗法義儀軌行持,祈請千手觀音菩薩,降大吉祥,法會現場莊嚴肅穆,擂鼓梵唄,人山人海萬頭湧動,靈感殊勝,難得一遇,與會大德與一般信眾,無不歡喜讚嘆,佛法偉大
Thumbnail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介紹三則消息: 1.法國發生割喉襲警事件,造成一名員警身亡,證據指出恐為恐怖攻擊重演。 2.撤軍局勢複雜,美國將派遣航母和B-52轟炸機至阿富汗協助。 3.美國中央司令部稱暫無從伊拉克撤軍的計畫。 *今天其他區域的重要國際新聞: 1.查德為已故總統代比舉行葬禮,馬克宏等多國首腦會見代比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介紹3條消息: 1. 伊朗船隻在紅海遭遇水雷襲擊,美國媒體表示,以色列已就此次行動通知美國。 2.維也納核協議第一輪會談後,魯哈尼稱伊核協定重啟進程已翻開新篇章。 3.土耳其在野黨政治人物公開抨擊中國治疆政策,引發中國駐土耳其大使發帖回擊,土耳其遂於4月6日召見中國大使。 想聽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