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日子,您害怕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一位長輩,晚年過得很淒苦。錢財、土地都被小兒子拐走,生活落入窘迫之境,非常地艱難。大兒子提出可以接她到北部一起住,長輩雖然心動,但又覺得未來充滿變數:大兒媳會樂意接受她嗎?不同的生活習慣能和諧相處嗎?未來會不會被送去養老院?自己的兄弟姊妹到時候會願意收留,能依附他們嗎?
聽聞長輩的故事,我真的覺得老年生活很恐怖,看看身邊親朋好友的例子,兒孫大多數都不願意與長輩同住。以自己的祖父母為例,高壽九十多歲了,雖然兒孫們都還算孝順,但也沒人想獨力承擔,最公平的方式就是「輪伙頭」(父母定期在已婚的兒子家輪流吃飯,也就是成年子嗣輪流奉養父母),每兩週換一個地方。不知祖父母心裡是怎麼想的,但生活環境一直在變動,心真的能安定下來嗎?將心比心,我想應該是苦不堪言的。
我已年近半百,但結婚二十年,雖然在家任勞任怨,但卻沒能為先生生下一兒半女,被公公暗中埋怨是不孝媳,也從不把我當家人,更叫先生不要把錢存我戶頭,因肥水不落「外人」田。雖然知道這樣的狀況心裡有些難過,但錢財是身外之物,「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生在世,就是來修行的,不要計較那麼多。先生也很疼我,會把自己的錢轉存給我,現在每個月也會多給我一些零用錢,感恩先生照顧、保護我。
不知大家是否會擔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曾想過很多種淒苦的狀況,讓自己擔憂不已。但轉念一想,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每一個人都會老,不必過於擔憂恐懼,好好把握所剩的時光,精進修行,努力誦經,行善布施,保養身體,晚年自然就能安穩平順,無病無災。
業力和外道願若不早日消除,就會有干擾,也會生起很多煩惱,執心難以放下,痛苦就無法消除。多多持誦大乘經典,可以幫助心性提升、心性光明,對人生也不會再用悲觀的角度看待。人生的考驗無所不在,但有在修行,有在誦經,必定能「關關難過,關關過」!感恩佛菩薩!
(分享完畢)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如同花開花落、四季變換那樣自然。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歷練,讓我們能從苦難中學習成長,從困境中淬煉智慧,從磨難中提升心性。
有在修行,就不必擔心未來,修行是修清淨心,要如如不動,應無所住,把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就不必懊悔過去,執著現在,擔憂未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曾經跌倒了,沒關係,再爬起來就好;過去若做錯了,沒關係,誠心懺悔永不再犯就好;人不能只是活在懊悔裡頭,應想辦法處理根本源頭,要積極地改善惡習,不要只是消極地歎息;過去雖不能重來,但您可以把握現在。」
「要契入修行,以避免都是來討報的緣分。人生的道路會因認真修行而越來越寬廣,若無修行,則生命的眼界會越來越狹隘,人生旅途會很辛苦,且可能認為自己為何常常遇到別人不會遇到的事?每日靜坐的時候都要反省,要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需要改善,這就是修行的方法。」
眾生輪迴多劫,若無學佛修行,或多或少都會因為無明習氣與人結下怨仇,造下因果業債,待機緣成熟時,就要承受業力的討報。若是靈界的業主菩薩來討報,就會干擾您的人生,可能在您每個階段的重要時刻前來干擾,讓您諸事不順、運途不開;或是干擾您的身體,讓您病痛纏身、健康走下坡。若是投生成陽世的業主菩薩來討報,生活也不可能好過,他們可能是您的父母長輩、夫妻兒女、上司同事、親朋好友……等等,越是關係親近,就可能相欠越多,隨時在您身邊搗亂、唱反調、找麻煩,您想,這樣的日子能過得和諧平靜嗎?
人與人之間都是因果相循,如同上述有緣人分享長輩的淒苦晚年,以及自己在夫家的狀況、未生下一男半女……等等,這可能都有相對應的因果關係,若想解決問題,可透過請示佛菩薩,並依照佛菩薩的開示去做,就有解開因果結的機會,重獲新生。
過去已經過去了,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回到過去改變任何事情;當初對業主菩薩的傷害既已造成,無法挽回,想要彌補過錯,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現在精進努力。能遇到精舍要有大福報,能接受「因果債,功德還」、透過誦經償還累世業力更是要大大的福報。福報不足、業力阻攔,也可能會讓您錯過精舍或怎麼找都找不到,阻礙您前來請示。曾聽過師兄師姐們分享,在現場請示尚未暫停時,請示者欲來精舍卻受到重重阻礙、被阻擋的例子,例如:車子突然拋錨、壞掉、錯過班車、要出門時卻意外受傷、家人忽然反對、迷路找不到、過門而不入……等等;或是網路請示,填好單子要寄出時,卻怎麼樣都寄不出去,或是寄錯、問題不完整被退回……等等。這些都可能是業主菩薩或外道來干擾、阻礙,不願意和您解冤釋結,也不希望您走正道。因此,若您已經請示過,並且得到佛菩薩的開示,還請您好好珍惜,精進努力誦經,早日償還因果,債清緣盡,切莫辜負佛菩薩的美意以及業主菩薩願意解冤釋結的慈悲心,更不能錯過這千載難逢、能改變命運的修行機緣。
每個人都有業障,而且大部分的人都很多,能被佛菩薩開示出來,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代表您還有機會彌補、還有機會償還。阿伯說:「不怕業障多,就怕不知道」,現在還一還,未來的人生路就能走得較平順,不會到處都是坑洞、到處都是阻礙,走到哪裡都不平安、不穩當、不順遂。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心性,心轉境才會轉,心性提升了,才不會只為了滿足自己利益,總是用無明思維待人處事、用貪嗔痴來傷害他人。若不能藉由學佛修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就會再度落入惡性循環,舊業不消又添新業,因果相循,冤冤相報何時才能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事情要正本清源,莫本末倒置,水龍頭壞掉了不能一直找水桶,而是要趕快把水龍頭修好,所以要將自己最根本的問題處理好,才不會一直處理枝端末節的惡果,讓自己疲於奔命,苦不堪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為了來世,一定要修行。若與人處處結善緣,則處處都有貴人,雖然不會完全順暢,但是當您有挫折時,常常會有貴人相助。」
修行,就是從心修,從源頭修,從根本修。心性提升了,妄想雜念、無明惡習、累世業力自然就能一一銷融。改變命運需要時間,更需要您的努力。諺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胡適先生也說過:「種種從前,都成今我。 莫更思量更莫哀,從今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過去已經過去了,再懊悔、再遺憾、再捨不得都回不去了,應當通通都放下,別浪費時間再追思回顧!從現在開始,把握時間好好努力,未來的人生就不必擔驚受怕。人生要怎麼過,由您決定!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男女同居也會犯因果?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做對現在,努力到最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現代家庭因果劇─分財產風波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與其嫁錯,不如不嫁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修行中的感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失戀日記--4 也許是捨不得我們之間的回憶,也許是害怕面對可能不再被愛的未知。2021/08/04是我失戀的第四天,今天我高中兩個很好的朋友來家裡陪我。其實我很害怕,害怕自己不安的情緒影響到他人,更害怕她們離開後的寂寞。和她們分享我最近的難處,分享我一直以來受到的挫折與委屈,當然也分享所有的快樂。聽到她們也都過得好快樂,我好像也被感染,也許去體會別人的快樂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解
    avatar
    Molly
    2021-08-04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53)《這次電影院真的要回來了嗎?》在全台只剩下雙北有零星感染人數的情況下,今天阿中部長正式宣佈,13號將進行「微」解封,各大行業電話也已經被打爆,畢竟封鎖已經快到兩個月,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番報復式消費,而比如美術館、博物館、表演場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這些自營能力較差的場所總算可以喘口氣有條件恢復營運,尤其是電影院。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1-07-08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35)《確診持續下降,電影院要回來了嗎?》經過近一個月的三級封鎖,還有大家的合作,確診降到了107人,而美國今天又送了250萬劑的疫苗來,國產疫苗也走上軌道,這基本與去年口罩之亂一樣雷聲大雨點小,不一樣的是去年我們給予美日的幫助,今年獲得了回報,隨著6月28日的接近,也讓人期待電影院的回歸。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1-06-20
    給未來孩子的信之九:以前的人很笨嗎  有一天你問我說,為什麼奶奶連手機都不會用,不是很簡單嗎?為什麼以前的人會覺得世界是平的,是不是很笨啊?
    Thumbnail
    avatar
    祁孝鈞醫師-小森林兒科診所
    2020-07-19
    媽媽的遙控器|重播、再生、然後快轉到未來(但那真的是孩子的未來嗎?)一旦人們掌握了「遙控器」,便會恣肆地將個人需求、主觀想法,將「意志」加諸在他人身上——就如同「教養」這可愛又可怕的發明。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8-07-22
    【心靈小品】那時候的我,有想過未來的我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嗎?   我問自己~~   那個時候的我,有想過未來的我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嗎?   一樣的音樂在播放,卻已是不同時空,不同心情,和不同的人事物了。   現在了悟到他是我的活佛,他活生生地走進我的生命
    Thumbnail
    avatar
    飛揚
    2018-05-31
    讓每個孩子都能熱情又自動自發地學習:「愛自學的孩子,不會怕未來」推薦序這些年來親戚朋友都很納悶,為什麼我常常擱下診所工作,花很多時間又旅途勞頓到偏鄉跟第一線的老師或家長,分享如何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