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憂不悔的生活智慧

2021/06/09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前言:

今年中,有一、二個在佛門走動的信徒,因為意外傷害和病痛,一個是英年別世,一個是英年病苦纏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面對這種無常的事情,給我最大的震憾是「無常」的逼迫。
我心裡時常這樣想︰『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時常勸人老年以後才找信仰歸宿,才去學佛、念佛,這些勸人老年才拜佛的人,從來沒想到人也有「吃不老」的問題。「無常」無時無刻在我們的身心上逼迫,說不一定剎那之間,我們就會失去人身,或成為一個被人侍候的病人。人身難得,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實在是容不得人們存有這種老了才來學佛的觀念!』
可是有不少信徒,面對這種「無常」的逼迫,並沒帶給他在學佛上的這種精進警策,反過來,他們的感觸都是一些信仰上的怨悔疑惑,他們都這樣表示︰『某某人,平生做不少善事功德,也皈依佛門,信佛念佛,他的人生竟然會發生這種災難;又某某人,也是念佛拜佛的人,一生也都行善積德,他的人生竟然會發生這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苦,這麼善良的人,卻受到這種惡劣的命運,佛菩薩根本就沒有保祐善良的人得到善報。
反過來,有一些無惡不做的人,什麼壞事都做盡了,早該受到天譴才對,老天竟然放過他們,什麼災難也沒降臨在他們的身軀上,這種情形,根本就看不到因果報應的事實。』
遇到這種問題,就是一個信仰很虔誠的人,也難免會生起疑惑,因此這次三天的法會,我就針對這個問題,分三個層面來為大家建立一些佛法的信仰正見,用來幫助大家調適自己的宗教生活觀念。

二、生活智慧
學佛的人第一要建立「不憂不悔」的宗教生活智慧。
前不久有一位信徒向我表示,他說過去聽我講經,曾聽我提示過這段語︰『當你還有體力可以工作和照顧病人的時候,應該慶幸自己的幸運,因為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當初對這段話的啟示,在生活上他一直都沒深刻去體會到自己的幸運,一直到一個朋友向他訴說自己的人生遭遇以後,他才體會到建立這段話的生活觀念,也能使一個軟弱的婦人,堅強的去面對自己的命運挑戰。
這位信徒說,他有一個朋友,過去是在富裕家境中生長,結婚數年以後,先生因為中風,長臥病床不起,子女都還未成年,為了支持家庭的生活消費,他不得不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每日三點就起床,出去外頭送羊乳,回家還要照應躺在病床中的先生。
這位婦人的娘家父母,看到女兒如此的操勞,心疼得很,這位婦人看到父母為他難過,就安慰自己的父母說︰『爸!媽!您不用為我難過,您們要為我高興,今日我還有體力去侍服病人,總比做一個被人侍候的病人來得幸運。』
我感覺這個婦人的這種生活觀念,就是「不憂不悔」的生活正見,可見有正確的生活觀念,就會有排解無常逼迫的生活智慧。
人生雖然苦、空、無常,但人生的理想,一生無法造就的願望,憑藉願力來生也有可能成就,就像菩薩修證佛果,雖然需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歷程,憑藉菩薩上求下化的願力,就能產生一份「不憂不悔」的正見智慧,來護導自己、支持自己的修行力量,因此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歷程中,菩薩能夠以願力生生世世將佛果的萬德莊嚴出來。

三、有願必成
在古時候,有個高級住宅區,人稱那個地方叫「一億里」,因為要擁有一億以上錢財的人,才能夠搬進去住,一旦住入「一億里」,就能獲得他人的禮遇、尊重、刮目相看,這是一種很風光的事情。
有對夫婦,一生就以能住進「一億里」為願望,因此就拼命賺錢,等到錢財累積到九千萬的時候,男主人因病一命嗚呼,臨終囑咐兒子,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他心願,將他的母親帶入「一億里」地區去生活。
兒子是個佛教徒,他不像父親那樣的聚財,反而將父親留下來的錢財不斷往外送,到處鋪路造橋,濟貧救急,母親看在眼裡,心裡非常著急,心想他這一生辛苦聚蓄的錢財,被兒子這樣的花用,一定無法完成住進「一億里」的心願了。
誰知不久,兒子也相繼過世了,母親真是傷心到底,一切的美夢都成空了。時隔一年,一億里的地方發生一件怪事,有位富翁老來得子,但嬰兒出世就啼哭不止,不管如何哄騙都無效,富翁只好貼出告示,徵求奶媽,那位百念俱灰的傷心母親,因為好奇心,也跑去應徵,孩子一抱上這位母親的手上,竟然奇蹟似的安靜下來了。
當天,奶媽陪嬰兒睡的時候,突然他在夢中聽見嬰兒在呼叫他,接著嬰兒又開口對他說︰『母親!才事隔一年,你就不認識我了,我是你的兒子呀!為了實現父親的心願,我把家裡的錢財都拿去行善積德,成就了來生福,如今我已帶你進入「一億里」這地區來生活,你應該要滿足了。』
母親醒過來,回想夢境,才知道兒子憑藉自己德行願力,以施捨修福的方式,將他帶入一億里的地區生活,圓滿了他多年的願望。
經裡有一句偈語︰『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知,願力所作的業行,也是不會消失它的成長潛力的,不管經歷多少歲月,一旦因緣聚合,時機成熟,就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有一位學生,為了要參加大學聯考,發願如果考上大學,他要吃素一年。結果這位學生有志事竟成,金榜題名了,但是他吃三個月的素食以後,就沒有願力支持下去,託人來請教我,他這種情形是不是可以中途放棄素食行持? 我回答說︰『叫他繼續支持下去,要去完成自己的願行。』 對方說︰『可是他感覺自己的體力已經無法支持下去了!』 我說︰『大不了賠掉一條命。』
在信仰上,願行可以成為一個人爭取目標的精神依靠,人的理想、目標都能夠隨願而成,但實踐願行時,想要得到願行的自在力,必定要修習忍力及精進力,在這兩種力量的推進下,自然就能夠成就願行功德。
這位學生因為沒忍力和精進力,所以無法提起「不怨不悔」的修養去面對自己的願行。因知,信口開河的願行,日後必定會為自己惹來憂悲的怨悔煩惱,凡是有所求的願行,沒正見的信仰立場的話,日後必定都會為自己帶來願行上的怨悔苦惱。
一個人如果要發願,必定要以求真的精神,去力行自己的願行,這樣才有可能在願行中得到自在力。願行的自在力,不是一朝、一夕、一時、一刻就能夠產生的,這是從時時刻刻的體驗中,漸次去認可、接納、增長願行的求真毅力,對願行的實踐,才能夠有「不憂不悔」的勝解自在。

四、怨悔業障
無論受持什麼佛法行持,最初接觸的時候,多少都會受潛意識的影響,雖然自己願意去面對願行,但潛意識一直認為自己沒能力去承受,結果真的就出現自己體能不能適應的生理現象。沒願力的願行,潛意識會時常出現「怨悔」的煩惱來干擾自己的願行,如果突破不出潛意識的「怨悔」煩惱,自然會產生「生理上」的業障。
有一個媽媽,有一天牽著他的小女孩的手,一起過馬路,突然他們母子的手鬆脫了,剛好一部車急駛過來,小女孩驚慌之下,不知如何迴避,就被車子撞死了。
從此這個媽媽時常自責自己的手沒將孩子手牽住,每次自責,他牽孩子的那隻手,就不知不覺緊張起來,經過一段日子,這位媽媽發現這隻手時常有發麻的現象。
為什麼他的手會麻呢?因為喪子之痛是人間一大悲劇,這位媽媽一下子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外在事實的刺激,於是長期將這份喪子之痛的意識,壓抑在潛意識之中,潛意識不時將這份傷痛散發出來,時常刺激他的手,使他的手神經質的緊張起來,所以造成這位媽媽的手產生手的麻木現象。
這個事例,就可以證明潛意識的「怨悔」心理,會引發出生理上不得調和的反射現象。因知,能夠突破潛意識的「怨悔」心理煩惱,在行持中就不會有生理業障,面對各種難行、難捨的行持,會經由「不怨不悔」的修養,提起忍力、精進力去受持難行、難捨的行持。
心的活動千變萬化,深不可測,但仍然只是維繫在一念之間的瞬息變化而已。有人一轉念便能身心自在,有人卻是始終都在鑽牛角尖不得脫身,因知對佛法的行持體認,在迷悟之間,就有不同的生活風光。
在佛法中做生活體悟的人,他並沒遠離現實的環境,他的時空和一般人一樣,天地還是天地,日月依舊日月,人我仍然人我,只是生活品味的內涵和一般人不一樣,所以他有一份「不憂不悔」的灑脫自在;受世間生滅法所迷轉的人,念念都在怨悔的苦惱中,因此人生的旅途會時時難過、步步維艱。

五、求福觀念
佛教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因此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能夠去珍惜,在知足的生活中,就有「不憂不悔」的安樂。
不知足,終日生活在分別比較中,只有帶給自己更多的怨悔痛苦。世人各自都有自己過去世的業力,依佛法的看法,福壽都是業力感得的,但因果錯綜複雜,不但各人作惡各人自受,有時也會遺害子女,甚至遺害社會,佛經上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人生求福添壽,固然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希望,但一般人對求福壽的觀念,並不一定正確,社會上一般人總認為要長壽多福,應該向諸佛菩薩或諸神明祈求,將信仰建立在貪求的層次上,其實福壽並不是有求必得的,如果自己不去培植福壽的因緣,福壽是不會憑空下降的。所謂「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將一切責任完全推在諸佛菩薩的身上,是不合因果道理的。
譬如:把一塊重石頭放入水中,石頭自然會沉落水底,如果我們違反常理叫石頭浮起來,會因為我們的祈求方式不合理、不如法,石頭無法如我們所求浮出水面。
相反的,如果我們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則,該享有的福壽美果,就是龍天神明也無法一手遮蔽我們應享有的果報。生死禍福的來臨,是隨因緣成熟果報,因緣一旦成熟,即使諸佛菩薩,也不能左右我們的生死禍福,一切都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所播種的善惡種子。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麗質天生的女兒,叫善光公主,國王對這個女兒非常疼愛,視如掌上明珠。
有一天國王對公主說︰『女兒呀!你生長在帝王之家,穿的是綾羅綢緞,你應該要感謝父王給你的庇蔭,才有今日的榮華富貴。』
公主信奉佛法,懂得罪福自作自受的道理,因此回答說︰『父王!所謂福德因緣是自己種植的,不是他人所能給予的,今天我能夠出生為公主,固然應該孝敬您,但是這一切的福德因緣,是我自己過去世所積聚的福報。』
波斯匿王聽了女兒如此忤逆,非常生氣地說︰『如果我不讓你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你還能享受什麼幸福?既然你認為自己有福報,我倒要試試你的福報究竟有多大?』
國王命令大臣找來一位國中最窮的青年乞丐,把公主匹配給他作妻子,公主毫無怨尤,脫去他的華麗公主服,換上布衣和乞丐結為夫婦。
有一天,公主就問丈夫說︰『你年紀輕輕,儀表俊秀,為什麼會一貧如洗,淪為乞丐呢?』
丈夫說︰『唉!我本來也是官宦子弟,只因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又無一技可以謀生,只好乞討過日子。』
公主問︰『父母難道都沒有留下什麼恒產嗎?』
丈夫答︰『只剩下一棟老舊荒廢的屋宅,但是已經無法避雨了。』
公主說︰『既然還有一間破屋,我們何不回家鄉,同心協力重新整頓,屋前屋後耕種一些花果蔬菜,自食其力,總比沿街乞討要強多了。』
夫妻兩人就回到一片斷垣頹壁的舊宅,共同整頓家園。有一天,他們合力挖掘一塊很大又很堅硬的石板,打算種些蔬菜,挖著挖著,突然在冰冷的石板下面,發現藏著許多珍奇的金銀珠寶,他們兩夫妻靠著這些祖先埋藏的寶物家財,很快又把家業復興起來了,成為當地的首富。
消息傳到波斯匿王的耳中,國王對自業自受的因果業報,終於信服不疑了。

六、結語
人的福報有時來臨之時,好比江濤潮水,滾滾洶湧源源流來,無法抵擋;就如我們佛教界星雲大師與證嚴大師,前輩子跟人廣結善緣,這輩子因緣聚會,福報好比江濤潮水滾滾而來,即使有人嫉賢妒能,造謠破壞他們的法緣,也是抵擋不了他們源源而來的福報。
福德因緣不具足的時候,眼看垂手可得的財富,卻消失湮滅。福壽的取得與滅失,不是諸佛菩薩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決定的,縱然是家族親人遺惠財產,也只是一種助緣而已,要獲得福壽,還得靠自己去培植福壽的因種。
經上說︰『現在之福,積之祖宗,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之子孫,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燃燈火,隨點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料,愈點愈久。』我們要善於把握現在已有的福德果實,再努力種植未來的福德因緣,如此必能福樂常隨,永享安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印法師文集
    心印法師文集
    民國32年心印法師生於台南縣學甲鎮,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畢業。畢業後留佛光山主編覺世旬刊四年。民國63年為完成故友劉桂枝女士宿願,在篳路藍縷中創辦普門學苑以及普門慈幼慈善會。四十多年來幫助超過四千多名貧困兒童長大。普門慈幼慈善會以照顧苦難兒童的為因緣;以普門學苑為創業道場;以觀世音法門深入社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