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攝影新手必學知識(入門篇) #2-10分鐘帶你了解相機-機身基本介紹篇

2022/07/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篇教你認識你的相機,了解那些英文縮寫、數字串是什麼意思。讓你下次再看到這些的時候不會呆在原地,可以清楚了解各個相機的不同。
由於現代數位相機十分先進,廠商在設計每款產品時,通常都會定位產品,有一個特質,不同於其他產品線的特質。例如拍動態影像、拍影片很強,或是低光源的時候很強,或是專為拍靜態照片的用戶設計,所以解析度很高,之類等等等的不同分別,所以每種機型,一定會有你目前暫時用不到的功能。
而對我來說,我目前以靜態攝影為主,對於影片的拍攝可以說是超級新手,大概沒辦法在那方面分享內容,因此,內文重點除了基本的結構介紹外,功能的介紹將以拍攝靜態照片的方面為主。
正篇開始!!
相機從整體的結構來看,最最簡單的分法就是拆成兩個部分:機身&鏡頭。
首先是機身
機身是去除鏡頭的相機本體,由於鏡頭可拆卸更換的緣故,機身和鏡頭通常會分開來討論。由於內容很多,本篇先專注於機身的解說,鏡頭部分留到下一篇再來說明。

機身的大致分類

機身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性能、特色有不同的分類,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分類方法:

1.以感光元件的面積大小來區分:

以感光元件(那個機身的洞口裡面長方形的東西)的大小來分,最常見的可以分成,全畫幅(全片幅)與半畫幅,偶而可以見到中畫幅。
  • 全畫幅:Full Frame,簡稱FF,指的是相機的感光元件大小為36 x 24 mm。如果機身搭載的是這個大小的感光元件,這就是全畫幅相機。
  • 半畫幅:APS-C指的是相機的感光元件大小為24 x 16 mm左右大小。因為相比全畫幅相機其元件大小很像被裁切一樣,所以又稱Cropped Sensor。
  • Micro four-third(M43):17.3 x 13.0 mm大小的感光元件,可能出現在卡片機、 空拍機上
  • 1吋:13.2 x 8.8 mm大小的感光元件,可能出現在手機、口袋型相機、卡片機等。
  • 中畫幅:很少見的類別,元件大小 43.8 x 32.9 mm大小的相機,感光元件更大,但因為成本和市場需求的緣故,生產這類相機的廠商很少,市面上商品也很少,一般人幾乎不會看到,也不太需要用到。
在分析一個機身的時候,在性能方面,感光元件是最最直接會對影像畫面有巨大影響的部分,因為感光元件決定了幾件事:
  • 相機接收光的面積,也就是接收光的能力
  相機感光元件面積越大,代表你在其他條件相同下,所能夠接受的光線越多,這代表你的相機可以記錄更多的資訊(光就是資訊),包括不論是亮的、暗的、色彩的、質地的資訊。
  • 相機對於亮暗、色彩的解釋力
  延續上一點,感光元件越大,紀錄資訊越多,這代表你在把相機拍到的原始檔案放到電腦上時,你能"從中提取"的資訊越多。
  你可以把很暗的地方(例如背光的人臉)透過軟體,變回正常亮度,或是把很亮的地方(例如太陽、夕陽的旁邊),變回有橘黃色的樣子,而不是全白。又或是,你可以把海的藍色,變成更綠一點,或是更藍一點,調整顏色,而不會出現色彩的斷層。
  這些調整能夠實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拍照時,這些可以用的資訊有被記錄只是沒被提取,所以當你的感光元件越大,你能紀錄的東西越多,你在回家之後能夠做的改變也就越多,你拍照的"寬容度"也就越大。
  • 你要選擇匹配的鏡頭類型
  因為感光元件是影像照映上去的地方,所以你搭配的鏡頭,尾端的孔的大小,要匹配到你的感光元件大小,不然不正確的匹配,會讓大的照片外圍被裁掉,小的照片外圍有沒有成像的地方,會讓你拍出來的成果和你用取景器看到的畫面不一樣。
  • 相機的基本大小與重量
  感光元件的大小是物理上的硬限制,有多大的感光元件,通常就要有多大的總體機身大小,所以大致上來說,有越大感光元件的相機,其體積與重量都越重,會影響到你的使用習慣。重量真的是影響你願不願意帶相機出門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注意。
大小感光元件的比較--以全畫幅和半畫幅的比較為例
大感光元件的優點
全畫幅的優點都來自於它的大感光元件,因為在固定像素的時候,感光元件愈大,每個像素點的受光面積也愈大,所以各種優點應運而生。
  1. 寬容度更高
    寬容度指的是相機能夠紀錄的最亮與最暗兩者的差距有多少。
    例如我們人眼的寬容度極高,在大太陽下依然可以看到暗處的小細節,可是對相機來說,如果要看到很亮的地方,很暗的地方就會變全黑一片,細節全部喪失;反之,若要看到很暗的地方,很亮的天空之類的地方,就會變得全白一片,也就是過曝了。
    所以,如果有更高的寬容度,就能允許你拍到亮暗差距非常大的場景,例如:晨昏風景、城市夜景等等。在後期調整的時候,也更有機會把細節的質地顯現出來
  2. 細節更清楚,畫質更高
    由於受光面積大,你可以記錄到更多的細節變化,也就是代表你的畫質更好,有更多的細節層次,看起來比較清楚。
  3. 景深更淺
    由於全畫幅使用的鏡頭交段不須轉換,可以直接使用較長的焦段,較容易產生景深。(延伸閱讀:景深是什麼?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
  4. 高ISO表現更好
    因為總感光面積大,在同像素大小之下、像素密度較低,每個像素的感光面積較大、吸光較多,讓 全畫幅在高ISO的畫質通常較好、雜訊較低。
大感光元件的缺點
  1. 機身、鏡頭體積較大
  2. 價格較昂貴
  3. 搭配使用的鏡頭也較昂貴

2.以是否有反光板來區分

反光板是機身內成像機制中的一個角色,有反光板的相機,會透過反光板,將光線成像在感光元件上。
在過去10幾年的過程中,有反光板的相機逐漸被淘汰,但因為它只是一隻腳在棺材裡而已,還是稍微提到,其實只要有個基本認知即可。
以反光板區分機身的話,可以分為反光板的【單反相機】,以及反光板的【無反相機】。
單反相機的成像會透過反光板投射在感光元件上,而無反相機則是直接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因此,兩者便會產生一個巨大的物理差距:單反相機要多塞一個反光板,還有其相關的機械配件,這導致單反相機的體積與重量,遠大於無反相機
隨著無反相機的製造技術與光學技術提升,在畫質上已經和單反相機平起平坐,單反相機因為大重量的缺點,已經毫無疑問地被踢出了市場的主流,單反相機的優勢不再,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被無反相機取代。
相機大廠NIKON在日前已經宣布,不再產出單反相機的產品線,全力向無反的研發邁進。其他大廠也都早已把無反做為主力產品現在進行研發與更新。
其實這個趨勢已經出現好幾年了,無反在SONY的帶頭下走向黃金時代,稱霸數位相機市場,因此我才會在這節開頭說,現在也沒什麼單反的產品了,幾乎人人都是使用無反相機,不但畫質方面有優勢,還更輕、更小,大大提高攜帶意願,誰還要那些重重的老東西?(開玩笑)
在看到一台相機機身時,了解感光元件的大小+反光鏡的有無,基本上已經是一台相機物理上與性能最有關的變數了。其他性能像是連拍速度、對焦速度、最低原生感光度、其他一大堆的,我覺得都不是最根本最根本的性能,那些都是根據如果有特殊需求,才會去特別看的特質。
接著來介紹相機的外觀與物理上的結構配置。

機身結構與組成

攝影者大多數的操作、設定會在機身上調整,由於每個廠牌的機身構造大同小異,功能也都相似,只要懂一種操作邏輯,其他的就是多練習,多熟悉的問題了。
這邊就先以我使用的SONY A73作為介紹模板。大致上各家操作的按鍵、旋鈕相似,對照一下,嘗試一下即可知道。
A73前方視圖
A73上方視圖
A73後方視圖
下方是電池的開口,以及腳架連接的底座螺孔;左側的開口則是不同線材的孔洞。
至於設定的menu各家不同,甚至每家的產品不同代之間也有不同,這邊就先不做介紹,過於複雜,且很多功能不會用到,用提問回答的方式介紹較有效率。
OK,本篇相機機身篇的介紹就到此為止,感謝各位耐心看完,如果有問題請不吝於賜教,教學相長,在教學的時候若能改正自己都沒發現的錯誤,也是非常值得,再次感謝各位,有什麼想法也都可以留言討論!
我們下篇相機鏡頭篇,再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醫學生老謝生活筆記
醫學生老謝生活筆記
不務正業的醫學生,目前就讀於台北醫學大學,攝影愛好者,喜歡旅行、閱讀。我也喜歡研究投資理財與商業趨勢。現在還在努力學習中,願景是以淺顯易懂白話文推廣正確醫療知識、分享攝影心得、讀書心得和投資理財看法。如果你對醫學、攝影、投資理財有興趣,歡迎追縱與訂閱專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