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基礎曝光開始解說吧!!放心,會需要說明的都是必學的重點知識,絕對不會讓各位白費苦工的!
現代數位相機如何生成照片的?
我最常跟不懂攝影的朋友解釋相機如何生成照片的舉例就是我們的眼睛。光線從外界,經由瞳孔、水晶體射入眼睛,在眼底的視網膜,會接收光的刺激,光訊號轉變成電訊號, 經由視神經傳遞到大腦的枕葉,在那里形成影像。
而相機的結構就像是我們的眼睛,只是效能差多了。
光線經由鏡頭(瞳孔、水晶體),射入相機內部,照在感光元件(視網膜)上面,感光元件接收光訊號並記錄、運算,經過一連串複雜的工程設計,轉變成數位資訊將訊號儲存,存在記憶卡裡面。當我們讀取記憶卡,或在相機上查看時,影像才顯現。
外界光線越強,感光元件紀錄的訊號強度就越強,呈現出亮部;反之,則會是暗部。我們這邊直接切入攝影入門最重要的觀念,曝光鐵三角 (Exposure Triangle)。
曝光鐵三角 (Exposure Triangle)
曝光鐵三角可以說是最需要完全搞懂的一個部分,因為鐵三角的每一個角,都有其延伸出的知識與細節,因此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搞懂(完全搞懂)鐵三角,保證之後的路暢行無阻。
我們先分開個別講解,下一節再把他們合在一起講解關係。
由甚麼組成?
曝光鐵三角就是大家最熟悉卻也最不了解的三個元素 – 光圈(Aperature)、快門(Shutter Speed)和感光度(ISO)
光圈
光圈是你的鏡頭中的一個孔洞,由很多片塑膠/金屬葉子組成,葉片環繞成一個圈,形成一個圓孔,可以在機身上操控大小。
想像成是你的瞳孔,正常情況腦部會幫你操控放大縮小瞳孔,太亮的時候,他會幫你縮小瞳孔,讓你不會感覺太亮看不到東西,或是被高強度的光線刺傷眼睛;反之,太暗的時候,你的瞳孔會放大,讓你能夠在很暗的地方吸收更多的光線,看清楚黑暗中的事物。你現在就是要學習怎麼正確控制相機的瞳孔,讓相機在很亮的時候能夠看清楚,而不是一片白,在很暗的時候也能看清楚,不是一片黑。
由生活經驗和基本常識可以推斷,一個進光的孔越大,能夠進入的總光量就越多,很合理簡單吧,所以,
在這裡我們先得出第一個結論: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越亮。
結論一: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越亮。
而我們用來表示光圈大小的方法為 f+數字。例如f4, f1.2, f8, f16等等。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數字其實是放在分母的部分,所以理論上要寫成f/數字,也因為如此,我們得出第二個結論:表示光圈的數字越大,光圈反而越小。
所以,其實f/1.2的光圈,大小會大於f/4的光圈。不要小看這個,有很多人拍照了很久還是會忘記這個重要概念。務必務必牢記。下次當你看到什麼地方出現了f1.4、f5.6之類的數字,你就知道他是在表示鏡頭的光圈大小。
結論二:表示光圈的數字越大,光圈反而越小。
到目前為止應該都還可以了解吧,接下來要進入稍微有一點點困難與需要記憶的部分了。
光圈會影響照片的什麼東西?
光圈作為曝光鐵三角的一員,當然最直白的影響就是照片的亮度(曝光度),這個很簡單。然而,光圈大小也擁有影響照片其他部分的特質,是必須要記得的,會影響照片的呈現方式。
光圈會影響景深(Depth of field)
影響景深是光圈除了影響亮度外最重要的特質了。先解說景深的概念,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這裡直接解決了。景深代表的是照片中能夠處於清晰範圍的景的深度多寡。聽起來很拗口,我詳細分析給你聽:
當你在看隨便一個景色,假設是在山上的觀景台看夕陽好了,這時候,現實中的景色,橫跨非常大的深度,也就是說,距離你最近的,可能是你眼前的觀景台欄杆、地板,再稍微遠一點的,可能是樹林、天上的鳥等等,再更遠一點點,可能是山的山峰輪廓、雲彩,再更遠呢?可能就是夕陽本人了。從你的眼睛到無窮遠的夕陽,你們之間的距離非常遠。
這代表了你要一次把這些東西全部都看清楚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光線要聚焦的緣故,你聚焦在距離你很近的物體上,遠方的物體就會變得模糊;反之,你聚焦在遠方,距離你近的東西就會變得模糊。
你可以試試看,把食指舉起來放在離你眼睛很近,但又可以清楚聚焦的地方,嘗試看看,就可以發現,如果你聚焦在食指上,稍遠的物體就會變得模糊,或是有重影;如果聚焦在遠方的物體,你的食指就模糊了。
這就是景深的意義:決定清楚的景的深度。
景深很深,代表能夠看清的深度比較深,以上面為例,你可以看清楚你面前的欄杆、鳥、到比較遠的山,你都能清晰看見,這就是深景深;景深比較淺表示,你只能看到某個範圍的深度的景,例如,你只能看清楚欄杆、只能看清楚鳥、或是只能看清楚山,這就是淺景深。
換句話說,景深也就是你能夠對焦清楚的深度範圍。
先做一個小總結:
景深=能夠看清處的景的深度=你能夠清楚對焦的深度多寡
那究竟景深與光圈的關係在哪呢?
直接說結論: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好處是能夠更分離主體與背景,讓觀看者能夠清楚聚焦在主體上,常用在拍人物、特寫、商品攝影等;缺點是如果對焦稍微失誤,就會讓主體失去正確對焦,變得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淺,優點是能夠讓很大範圍的景色都很清楚,都在焦內,常用在風景攝影;缺點是較難突出主體。
所以,在使用不同光圈的同時,除了考慮亮度外,也要考慮到你想要呈現甚麼樣的景深,要比較聚焦在主體(使用淺景深),或是要比較廣泛的對焦(深景深)。
光圈的重點:影響亮度、景深
上面這兩點就是與光圈有關的最重要兩個概念,必須牢記,還有其他小細節會在講器材的時候再說明。
快門
快門決定進光的時間長短。把快門時間想成你把眼睛睜開的時間長短,單位是秒。你睜開眼睛(打開快門)的時間越長,累積進光量越多,照片也就越亮。
快速得出第一個結論:
快門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多,照片越亮。
快門速度快,代表時間短,可以到1/8000秒、1/4000秒等那麼短;快門速度慢,代表時間長,可以到360秒、900秒等那麼長。各有不同的應用時機,這裡是第二個重要的概念:
慢快門可以呈現物體的運動或流動,表現時間的流動,快的快門可以凝結住瞬間,呈現物體瞬間的樣貌。
這裡這個觀念非常非常重要,是理解快門使用的最重要一環。
慢快門呈現運動或流動的應用常見於風景的攝影,例如拍攝瀑布的流動、海平面的、車流的流動、星軌、光軌等等。慢快門的應用非常的廣,可以呈現出人眼無法捕捉的特殊效果。
快的快門凝結住瞬間的應用常見於人物攝影、體育攝影、野生動物攝影,這類需要把快速移動物體的瞬間動作表現出來的攝影題材,就會需要使用快速的快門,能夠凝結住當下那幾千分之一秒的時間,表現出瞬間的動作。
再者,快門速度通常是最常讓照片拍糊、拍不清楚的原因。當快門速度越慢,你手部的晃動就更有可能讓畫面震動而導致模糊,所以控制好快門的速度有時候比控制手還有用許多。
由此可見,如果要使用長時間的快門拍攝,我們必須使用三腳架這個工具,讓相機穩穩地固定,才不會晃動造成畫面模糊。
感光度(ISO)
感光度是指你的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
很好理解,ISO值越高,感受光的敏感度越高,亮度越亮;反之,則越低。
ISO值越高,亮度越高
一般相機的ISO值都會從最基礎的100到比較高的20000,甚至到51200、102400等。
ISO的另一個重點在於雜訊。
ISO值越高的時候,越容易因為敏感度,而接收並記錄到一些你不想要的雜訊、例如宇宙背景射線、空氣中散射的光線等等。這些原本不明顯的雜訊會因為ISO的提高而被接收紀錄。所以這邊得出第二個結論:
ISO值越高,雜訊越高;ISO值越低,雜訊越低,畫面越清晰,畫質越好。
所以在使用ISO的時候,務必注意ISO值得高低,會影響畫面乾淨度。
在一般白天戶外好天氣,陽光充足,亮度足夠,ISO值就可以降很低到100,這時候畫面可以很乾淨,畫質很好;反之,如果在酒吧、夜晚的街道等很暗的環境,光線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把ISO開高以獲得正確的光線量,但這時候必須要犧牲的就是雜訊的量,會讓畫面變的髒髒的。
不過,雜訊可以比較輕鬆的在後製的時候去除,所以並不用太擔心,正確的曝光比較重要。
每個人可以接受的雜訊程度不同,因此一般使用的ISO也會不太一樣。
OK以上就是本篇介紹曝光的重要三元素:曝光鐵三角的基本原理。這邊先只分別介紹三元素,下一篇再把三者結合一起講解實際的應用。
只要把這篇的概念都搞清楚了,你就快速入門攝影了,祝各位學習順利,如果有問題可以直接留言發問,我都會回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