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攝影新手必學知識(入門篇) #3-10分鐘帶你了解相機-鏡頭基本介紹篇

2022/07/1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接續上篇講到的機身篇,本篇介紹組成相機的另一個元素,鏡頭。無論你的相機是否可以將鏡頭拆卸做更換,其實鏡頭本身的各種特質都是相通的概念,雖然參數會不同,但我們需要注意的部分就只有那些重點而已。
本篇將先介紹鏡頭的基本結構,再大致給鏡頭分類。
下一篇會說明,看到一支鏡頭時,我們要如何評估這支鏡頭、分析這支鏡頭的各項特點。
兩篇加起來共三大基本概念,以下馬上進入正題!!

鏡頭基本結構

前玉、後玉、鏡身

鏡頭構造從外觀看最簡單可分為這三個部分。
前玉是指鏡頭面對景物的那片玻璃,也就是正常從相機前面看到的那個部分的鏡面,不用時會用鏡頭蓋蓋住,有特殊需求時會在前面多放濾鏡。
後玉是指可拆卸的鏡頭,和機身相連的那部分,也有一片玻璃(廢話,這樣光才穿得過鏡頭),那部分基本上不太常會關注到,除非有些很特別的濾鏡會加在這裡,不然通常只有清潔時,以及買賣二手鏡頭時,會特別注意這個地方。
最後就是鏡身,占整個鏡頭最大的比例,因為所有的重要的鏡片與構造,都藏在鏡身裡。從外觀上我們看不到,但在每個廠牌的鏡頭介紹裡,都會介紹鏡身裡使用了幾片、幾種,哪些特別的鏡片,所組成的鏡片群。這些鏡片群就是決定鏡頭性能,也同時是決定鏡頭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看到下圖這個SONY的頂級新鏡頭之一,70200GM 2代(無工商,只是以熟悉的使用者角度分享),用了超級多片鏡片,並有很多種類型的特殊鏡片,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高品質的影像水準,色彩控制、散景效果、炫光抑制等等。(有些名詞會再解釋,簡單來說就是要很猛的影像品質)
藏在鏡身裡的鏡頭鏡片組。取自SONY SEL70200GM2 這支鏡頭的介紹,可以去官方網站詳細看。
在鏡身裡,另一組重要的結構就是對焦馬達系統,它是一整組的系統,用來達成自動對焦的功能,強大的對焦馬達組,安靜、快速、精準,震動小,變焦時畫面柔順,在配合適當的機身使用時,使用體驗順暢、俐落。比較老舊的馬達組,會有對焦時的噪音,畫面震動大,卡頓、不順暢,或是速度緩慢。對焦系統也是決定鏡頭性能與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對焦馬達組,同樣取自SONY SEL70200GM2這支鏡頭的介紹。
有時候鏡身上會有其他的控制按鈕,或是模式切換操作,是為了讓拍攝者能更方便順暢的操作,例如手動/自動對焦切換,鎖定對焦等功能。
最後補充一點,每隻鏡頭都有對焦環,當你在手動對焦模式時,可以轉動這個對焦環來進行對焦;若你是自動對焦模式,轉這個環就不會有效果。而如果鏡頭是可以改變焦距的變焦鏡頭,則會再多一個變焦環,可以讓鏡頭伸縮,改變焦距,拉近拍,或放遠拍,轉動變焦環才能達到這個功能。
鏡頭的結構我想到的大概是這樣,如果有其他歡迎下面留言補充,或是我想起來有其他重點會再回來更新。

鏡頭的分類方法與種類

先介紹一個名詞:焦距。焦距是鏡頭對焦的距離,對焦距離越短,視角越寬,越長,視角越窄。因此說白了,焦距代表的就是這顆鏡頭的"視角",是透過這支鏡頭,所能看到的角度的大小,也就是所謂視野寬和視野窄的差別。
一般而言會用mm作為單位,如果不是固定的焦距,我們則會用焦段來說明這顆鏡頭的焦距是在幾mm到幾mm之間。
舉例來說,我們很常聽到蘋果出新手機時搭載了"超廣角"焦段的鏡頭和"望遠"焦段的鏡頭,其實指的就是蘋果的相機可以有超廣的視角(例如160-180度視角),也可以把鏡頭拉近拍到很遠的東西(視角很窄)的意思。
根據資料,人眼的"水平視角",單隻眼睛約是124度,雙眼約是188度,其中重疊60度。而眼睛的視角可以因為專注度而改變,因為專注於某個東西時,視角可縮減為5分之1。
而焦段表示的就是鏡頭這隻眼睛的視角,所以每種焦段的鏡頭都會有不同的視角,因而在畫面上有不同的效果。
我們要學習/練習的重點是:
  1. 知道每種焦段在畫面上呈現的是甚麼效果,拍出來是什麼效果。
  2. 在各種場景下,根據我們想要呈現的視覺效果,選擇不同焦段的鏡頭來拍攝,來達到我們腦中想像,想要呈現的畫面。
  3. 知道每種焦段的鏡頭,特色(優缺點)是甚麼。
  4. 進階一點:在看到一個畫面、一張照片時,透過畫面的空間特性,可以大概知道這張照片的焦段是多少。
焦段幾乎可以說是主宰畫面構圖最重要的部分,你在一開始所選擇的焦段,也許就能決定你照片構圖的70%左右,畫面整體的"空間感",幾乎完全是由焦段所決定的,因此這部分的練習很重要。我也還在學習中,用不同的焦段創造出更有創意的構圖,增加原創性以及獨特的創意。

根據是否固定焦距分類

以上說了那麼多,區分方法一就是看這顆鏡頭是否有把焦距固定。
例如,固定在24mm, 35mm, 50mm, 85mm, 135mm, 200mm, 500mm等等等很多不同焦距,這每一種數字所代表的焦距,都可以是一隻單獨的鏡頭,這類型"固定焦距"的鏡頭,我們稱之為"定焦鏡頭",很好理解吧。
那定焦鏡頭的特色在哪呢?
定焦鏡頭的特色如下(一般的特色)
  1. 整體較輕盈、小巧。
  2. 光圈通常比較大。
  3. 解析度、拍出的畫面品質通常比較好。
  4. 通常比較便宜一些。
  5. 使用彈性不大、視角單一(因為固定焦距)。
這些是我想到比較明顯的特色,在不同的拍攝題材下,會選擇不同的定焦鏡頭。
而焦距可以變動的鏡頭,則稱為"變焦鏡頭",也很直白吧。通常最常見的變焦鏡頭有16-35mm, 24-70mm, 70-200mm。這三個焦段的變焦鏡頭組合,被戲稱為"大三元"鏡頭,是涵蓋性超級高的組合,95%的題材可以用這三個焦段組合的鏡頭完成拍攝,因此也是許多人首先選擇購買的鏡頭組合。
綜上,以是否固定焦距,可以分為變焦,或是定焦鏡頭。

根據是否固定光圈分類

分類方式二,是根據是否固定"最大光圈",作為分類方法。因為光圈本來就是可以調整的,因此會看最大光圈是否固定,來做分類。
因為光學物理限制的緣故,焦距越長的鏡頭,要做到大的光圈,越不容易,因此如果是變焦鏡頭,在越往長焦距的那端,光圈的最大限制通常會比較小。舉例來說,一隻70-200mm的鏡頭,在70mm那端使用時,最大光圈可以達到f2.8,但在200mm那端使用時,最大光圈可能只有f5.6。(複習:還記得嗎,光圈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因此,像這樣的鏡頭,最大光圈就不是固定的了,會隨著焦距的變動,光圈也會變動,這種鏡頭就沒有固定光圈大小。而如果在200mm那端,最大光圈依然可以維持f2.8,那這支鏡頭可以說是固定最大光圈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只有變焦鏡頭才有固定最大光圈的問題,定焦鏡頭則沒有,因為從頭到尾只有一個焦距,也就自然而然固定最大光圈。
那有沒有固定最大光圈的差別在哪呢?
最明顯的差別,從外在角度看,其實就是鏡頭的體積重量,以及價錢的部分。因為要在長焦距做到大光圈比較難,因此所耗費的鏡材多,自然就重,技術要更好,自然就貴。因此,變焦鏡頭還固定大光圈的,通常又重又貴,是給專業的攝影師,或是偏執的畫面品質追求者購買的。
當然,畫面品質方面也有影響,因為大的光圈,可以有比較好的背景虛化、柔化的效果,拍起來突出主體的效果更好,畫面感更棒。也因為大光圈進光亮多,快門以及ISO就不會被限制那麼多,可以增加拍攝成功率,或是畫面的純淨度。
所以,在鏡頭上,比較貴的鏡頭,勢必會有比較好的畫質,問題就在於,這一點點的畫質改善,是不是值得你花那樣的錢去升級,這完全就是每個人的取捨問題了。選擇與購買鏡頭也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之後再寫一篇來討論!

根據焦段分類

分類方法三是依據焦距段分類,也是很常用的分類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焦距段做分類。
對了,我們在講這些焦距段時,都是以全畫幅相機的焦距段作為基準,如果是半畫幅相機,我們則會說它"等效於"全畫幅的多少多少焦段這樣。換算方法基本上是乘1.5倍。舉例來說,在全畫幅上的24mm,在半畫幅上就是36mm;而半畫幅的150mm,我們會說"等效於"全畫幅的100mm。這樣的舉例應該可以理解吧?
OK,所以在這裡的所有討論數字都是以全畫幅為基準。
分類方法很簡單,通常會把焦距切成3或4段,以24mm、70mm、200mm為切點。
24mm以下,我們稱為廣角段。(補充:16mm左右或以下,也稱為超廣角焦段)
24-70mm,我們稱為中焦段。
70mm-200mm,我們稱為長焦段。
200mm以上,稱為超長焦段
以這幾個數字大致的做分類,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焦段大約的位置在哪,而這幾個數字也是相機大廠,推出鏡頭時常會使用的分段。像是24-70,70-200都是很常見的鏡頭焦段。
以上就是本篇的基本結構介紹,以及鏡頭的大致分類方法。感謝各位耐心看完,若有問題,一樣請不吝賜教!! 再次感謝打家,打家掰掰。
預告下篇將說明如何評估鏡頭的各項特點,以及使用的時機判斷等,敬請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醫學生老謝生活筆記
醫學生老謝生活筆記
不務正業的醫學生,目前就讀於台北醫學大學,攝影愛好者,喜歡旅行、閱讀。我也喜歡研究投資理財與商業趨勢。現在還在努力學習中,願景是以淺顯易懂白話文推廣正確醫療知識、分享攝影心得、讀書心得和投資理財看法。如果你對醫學、攝影、投資理財有興趣,歡迎追縱與訂閱專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