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報角度看 Moderna 和 AZ

以財報角度看 Moderna 和 AZ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打完AZ第一劑,經歷長達24小時的發燒後(我果然是年輕人),終於有力氣來寫點東西。

如果要談疫苗的有效性和風險,就讓專業的去講。但今天我想從財報的角度來聊聊莫德納(Moderna)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簡稱AZ)兩家公司。

Moderna市值約1000億美元,近期納入S&P500指數,代表著它剛成為美國500強企業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AZ目前則是英國「股王」(沒有之一喔!),股價每股超過8,000英鎊,市值高達1250億美元。如果對比美國公司,此市值大約接近星巴克(Starbucks),和星巴克同列全球前100強上市公司。

此外,從2021年上半年營收來看,Moderna營收59.3億,對比AZ的155.4億美元,Moderna整體營收僅有AZ的營收約1/3左右。

當然,以投資的角度來說,一家公司的未來成長性比營收更重要,尤其是生技股更是如此(是否能夠持續研發出爆款藥物或療法)。但如果更深入到財報的細節,我認為AZ這家公司比Moderna更具吸印力。

營收占比

Moderna 和 AZ 個別營收占比。  圖片出處:Fisherman 漁夫投資

Moderna 和 AZ 個別營收占比。 圖片出處:Fisherman 漁夫投資

由上圖來看,很清楚可以發現莫德納的營收幾乎來自COVID-19疫苗,但AZ的營收來源主要為腫瘤藥物相關,且營收組成相當多元化。

甚至,AZ在COVID-19疫苗所獲得的營收只佔總體營收7%,但這並不是因為AZ疫苗的全球銷售數字比較差,而是因為AZ疫苗只賣「成本價」。試想,一家耗費心力開發疫苗,通過三期試驗,最後卻選擇犧牲掉千億利潤只賣成本價的公司,會是一家好公司還是壞公司呢?我想答案很明顯。

由此可見,目前Moderna賺的是時機財,未來端看是否能有更多成功的研發,但AZ其實不需靠疫苗,就能持續推動獲利。據AZ法說推估,未來公司的成長率將維持+15%以上(排除疫苗銷售),以其規模來看,仍是相當不錯的數字。

存貨周轉率

存貨週轉率亦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畢竟存貨銷得快,代表市場對公司整體藥物的需求高,反之若存貨銷得慢,或代表市場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根據2020年底的數字,各藥廠的存貨週轉率(順便把輝瑞-Pfizer拿來比較):

  • AZ :1.3168 次
  • Pfizer :1.0803 次
  • Moderna :0.1703 次

白話來說,AZ僅需花9個月(365天除以1.3168)的時間就可以清完一次庫存,但世界第一大藥廠Pfizer須花超過11個月,而Moderna則需好幾年。當然,現有的數字不夠即時,Moderna今年強勁的疫苗銷售或大幅提升它的存貨週轉率,但若疫情緩解後,如同前面所講其實需要更多成功的研發。

研發費用

無疑地,研發絕對是一家藥廠未來的重要參考指標。但這是一個耗時且耗錢的流程,尤其是新藥研發的時程冗長、失敗率極高、耗資更是龐大。故近幾十年來,國際大型藥廠紛紛降低自行研發的比例,反而加強併購或委外小而美的藥廠,就如同蘋果將產品外包給鴻海、和碩等等代工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普遍來說,規模大的藥廠反而有較低比例的研發費用,規模小的藥廠研發比例則相對高。但如果從數據來看,Moderna雖規模相對小,卻沒有相對高的研發投入。

2021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財報)

  • AZ: 23%
  • Pfizer: 13%
  • Moderna: 14%

很明顯地,雖然Moderna的實際研發費用相對去年同期已經提高3倍,但Moderna在這方面的投入比例仍不是讓人太滿意,這也是為什麼我相對不看好Moderna的重要理由。雖近期股價表現其實不錯,但未來的成長武器,這邊必須打一個問號。

反觀AZ,對研發的部分仍然投入不少,保留未來打造爆款藥品的機會,甚至近期也把握住好的併購機會,故我認為未來AZ有機會維持相當高的毛利率。


結論,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我認為AZ這家公司比Moderna更具吸引力。因為AZ有廣泛的營收來源、較高的存貨週轉率、以及較高的研發投入,未來成長性仍值得期待。



如果妳/你喜歡這篇文章,麻煩幫我點愛心,妳/你的一顆心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avatar-img
FISHERMAN 漁夫投資的沙龍
49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上禮拜四,俄羅斯股市經過一個月的關閉,重新恢復交易。 莫斯科交易所指數(MOEX,以盧布計價)繼恢復交易首日急漲+4.37%後,週五回跌-3.66%。 上週四的開放僅有33檔成分股能交易,再加上普丁政府的禁空令、約$100億美金的政府基金護盤,讓莫斯科指數得以大漲,完全打破市場眼鏡。
近期烏俄戰爭持續干擾著市場,讓人不禁思考到底俄羅斯到底為何要進攻烏克蘭?投資人又如何看待未來「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作者身為一個哈佛大學博士,卻化身如戰地記者,行經四大洲、十個國家、十萬多公里路,頂著槍林彈雨和被恐怖分子斬首的風險,著手研究這十年來吞噬全世界的混亂海嘯源自何處。
2020年股神巴菲特曾經抄底美國航空股,但最後認賠出場。近期航空股有望重新獲得市場關注,到底航空類股會不會是一個投資的好標的?
上禮拜四,俄羅斯股市經過一個月的關閉,重新恢復交易。 莫斯科交易所指數(MOEX,以盧布計價)繼恢復交易首日急漲+4.37%後,週五回跌-3.66%。 上週四的開放僅有33檔成分股能交易,再加上普丁政府的禁空令、約$100億美金的政府基金護盤,讓莫斯科指數得以大漲,完全打破市場眼鏡。
近期烏俄戰爭持續干擾著市場,讓人不禁思考到底俄羅斯到底為何要進攻烏克蘭?投資人又如何看待未來「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作者身為一個哈佛大學博士,卻化身如戰地記者,行經四大洲、十個國家、十萬多公里路,頂著槍林彈雨和被恐怖分子斬首的風險,著手研究這十年來吞噬全世界的混亂海嘯源自何處。
2020年股神巴菲特曾經抄底美國航空股,但最後認賠出場。近期航空股有望重新獲得市場關注,到底航空類股會不會是一個投資的好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