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生的意義:《天地一沙鷗》

2021/08/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地一沙鷗》電子書
(注意:本文有透露書中關鍵情節)
我不為課業而自發讀課外書的習慣,自小學低年級開始便持續到今天。因為家裏不富裕,消磨時間的方法不多,那時媽媽每周都會帶我去公共圖書館逗留一會,看看書,借書借到外借數目上限回家,狂風掃落葉地看完便等下周拿去還了再借。後來當然也經歷過被老師逼著讀指定的文學名著然後寫閱讀報告的日子,但因為在學校來得及培養出學童對書本的反感心態之前,我早已養成閱讀習慣,所以很幸運地,從我讀書、參加公開考試、結束學生身份、成為社會人士到今天,書一直未曾離我左右。
這本《天地一沙鷗》,在網上看到台灣人說內容有節錄在他們的小學課文,我也依稀記得小時候在基督教背景的書店有看過其身影,但不計買之前的試閱,今天我才第一次讀這本書。
看書看得久了,我開始相信只要你經常去圖書館、書店等地方留連,在那個時刻最適合你讀的書會來「找你」。也不用想得太神秘,一個簡單易明的解釋就是如果你未成長到適合看某本書的階段,即使你拿起了那本書也多半會翻一翻便放下,然後遺忘。今次被《天地一沙鷗》吸引去看它的時機,正好在東京奧運總算順利結束之後;今屆奧運是香港代表隊歷來成績最驕人的一屆,這本書的寓意也能切合運動員的精神。
書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跟從主流的海鷗,每天只有吃喝拉睡,他熱愛飛行,每天練習飛行技術,為此廢寢忘餐,瘦到皮包骨也在所不惜。在香港追求豐裕的生活,是一定不會選擇做運動員的;強納森不想過平凡但溫飽的生活,他鍥而不捨地鍛鍊飛行技巧,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紀錄,認為這才是他鳥生的意義。這不正是許多頂尖運動員的心聲嗎?
這也是為什麼香港羽毛球選手伍家朗奧運期間被影響,我為他感到非常心痛,不是因為他本來可能得到獎牌,而是他受到蓄意興波作浪的小人影響,不能發揮出他最佳的水準。如果他能表現出個人最佳水準,即使他排第二十名我也為他高興。
強納森後來決定把他的飛行技術及概念傳授給願意跟他學習的海鷗,故事本來去到這裏就完結。豈料作者在原作出版四十多年後,才公開當年已經寫完但沒有付梓的最後一章,將結局大大變調。回看舊版的結尾,真正的最後一章的伏筆已經埋下了;舊版的故事其實並不完整。此書既然被基督教背景的書店推介,它的情節固然是相當符合宗教思想的,但是根據作者為重新出版的「新」結局特別撰寫的後記,他也認為結局的寓意是可以延伸到現今世代的權力關係。
故事真正的結尾是,強納森離去後,鷗群卻漸漸從練習飛行變成膜拜強納森本身,為他造雕像,每周舉行崇拜儀式。他們不再練飛、不再追求精進自己的實力,而是叼樹枝來敬拜「鷗神」,競相叼來比別的鷗更重更大的樹枝,樹枝越重越大便代表越虔誠。
此情此景,放在此時此地,豈不是教人唏噓不已?
書名:《天地一沙鷗》(全新結局完整版)
作者:Richard Bach
譯者:謝瑤玲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原著初版年份:1970年
讀墨電子書
Kobo電子書
Hyread電子書
Bookwalker電子書
6會員
19內容數
專題名稱的靈感來自求學時期要寫的「閱讀報告」。有些人勉為其難地完成這類功課後,餘生便不再閱讀,非常可惜。 傳播思想的媒介百花齊放,但文字仍然是效率相對高、門檻相對低的媒介,很多思想仍然只能用文字讀到。不讀書,錯失的東西太多了。 本專題並不嚴謹,只是分享一下看書的感受,希望令多一個人多讀一本書,推廣閱讀順便留個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