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嗨,你來啦!在這大家都在睡夢中的時間點突然找你出來有嚇到嗎?其實找你出來也沒甚麼大不了的事啦,只是想跟你分享我最近想到的一件事,或聽起來厲害一點的說法,就是我發現了人的本質阿!你看從古至今,多少人對人的本質提出看法,但到現在依然爭論不休,不過你想,通常困難的提問背後是不是往往都隱藏著簡單的概念,就像國中高中的數學一樣,看起來都很困難,在解題或練習的時候卻又常常出現「怎麼這麼簡單」、「我應該要答對」這種想法?
先不要急著離開,才剛鋪敘完我接下來要講的簡單概念阿,你都願意出來了,給點面子多聽個五分鐘,別急著走啊!好啦,直接說,我發現人的本質,都是「利己」阿!喂什麼表情,我瞧你一臉不相信,不然你隨便舉例,我都用「利己」這個人類的本質跟你說明…不用想這麼久吧?有沒有這麼誇張,就當作腦力激盪,隨便想想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啊!
隨便舉幾個例子來說好了,今天你面對親情、友情、愛情,別真他媽覺得你是無條件付出阿,那是因為你把自己的親人、朋友、情人都看成「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和「你的」情人,如果今天你爸爸你媽媽整天對你又打又罵或是漠不關心,你跟他們的關係就如同路邊的陌生人一般,今天你跟他會產生所謂的親情、友情或愛情的感受嗎?
用一個人的身體來比喻好了,今天你的家人對你來說就像是「你的」四肢,所以他們怎麼樣了你就會像關心「自己的」四肢去關照,但如果你們的關係就像陌生人一樣,他們對你來說就不會是「自己的」一部分,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張衛生紙被車撞了你會有什麼想法嗎?那今天是「自己的」某部分被撞到呢?是吧,你懂我意思嗎?我要表達的就是,有些人對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觀念根本就錯了,或是他們不想...用不敢好了,或是他們不敢承認,這些所謂的感情根本都是為了自己啊!父母口口聲聲說為了小孩好,講難聽…也不是講難聽,講直接一點,不也都是為了「自己」嗎?自己的虛榮、自己的名聲、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自己的自己的…或廣泛地說自己的完整性,不只親情,友情也是、愛情更是。
你說擔心對方身體狀況或去探病的行為?拜託別搞笑了,用我剛剛的例子來說,如果今天對方對你來說不過是一張衛生紙,他怎麼樣了你會去關心他嗎?你連有沒有注意到那張衛生紙都不好說哩!就算注意到那張衛生紙,你會細微到衛生紙上的污漬嗎?但今天換成是「自己的」某部分,別說受傷流血,光被蚊子叮到都不知道會為此做多少行為,感知、追打、抓癢、擦藥…再說了,人跟人之間為了「自己」,也不會如此赤裸的坦白對方對自己的益處好嗎?你說為了滿足自己對家庭的渴望或自身的完整性就算了,但你不會明著說,「嘿雖然我打電話回來跟你們聊天,其實是想偷偷提醒你我生活費花光嘍!」、「嘿跟你當朋友只是為了拓展我的人際關係啦,未來發達了記得提醒我!」、「嘿我約你出來是因為我覺得你很好笑、很會傾聽、我們個性很合,哦哦但別誤會了,那是因為「我」需要笑點、「我」需要被傾聽哦!」、「嘿我跟你告別不是因為你個性多好、你很孝順,我只是肖想你的身體、你的美貌、我想跟你交媾」…這樣講好像有點太膚淺?不然改成,因為「我」喜歡你、「我」愛你之類的,但你要知道,出發點還是一樣,沒錯,就是「我」!
更不用說那些留名青史的學者,舉凡牛頓、愛因斯坦、哥白尼、伽利略、特斯拉…反正你想的到的都一樣,直接聯想到為了「自己的」名聲、金錢、榮譽的先放一邊,在死後才獲得這些殊榮的,在生的時候,講白了不也是為了「自己」嗎?為了自己的研究、堅持自己才是真理、追尋自己的完整性…你看,是不是跟我剛剛講的一樣,文學家、音樂家、設計師、工程師、政治家、老師…甚至哲學家,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學生跟自己的「真理」,說到底,廣泛地說還是自己的完整性啦!即便它裡面包含了多少了為了大家、為了某某某,都脫離不了最原始的欲求,還是「我」!
對了,跟你說,我弟弟前幾個小時前才跟家裡通電話,講到後來你絕對不會相信發生了甚麼事,原本溫文儒雅、凡事以家庭為上的他,在面臨跟自己未來有關的事之後,直接透過電話掀起家庭革命啊!你說發生甚麼事?其實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不過就他想走的方向跟家裡想要他走的方向不同起了摩擦,然後摩擦摩擦,就生熱了,生了熱,火就上來了,革命就這樣隨之發生嘍。哀哀但你也知道的,老一輩的總會說,「我是為了你好」、「不想讓你走冤望路」、「我們就是有比較多的經驗」…之類的,但當然不是說所有家庭都這樣,當然也有所謂的「開明」的家庭,讓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路,等等、等等,不要馬上反駁我說這就不是利己,你想想,這種「開明」的家庭,不也是為了顯現他「自身」的開明嗎?你說是不是?
回到剛剛的話題,老一輩的為了「自己的」小孩好,不管是甚麼原因,只要知道是為了「自己的」小孩好;小的則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和他所謂的「自己的」興趣而要求家庭支持,但你知道嗎,他甚至跟我這個當「橋梁」的人說我不是專業的、跟我說我跟他的對話是沒有建設性,他知道他的哥哥擁有五、六個不同領域的學位嗎?他要走的方向我在怎麼樣也能提供他某種程度的資訊好嗎?他知道他自己現在就是因為過於渾渾噩噩才導致老一輩的出現「為你好」這些說詞嗎?呼~冷靜冷靜,差點自己都不自己了,不過你看看,我剛剛情緒起伏的點是甚麼?不也是因為自己的專業、自己身為橋梁的特殊性、自己擁有的學位等等被不尊重、「自己的」完整性受到損毀,所以情緒才起伏嗎?說到這裡,你應該懂我想表達的吧?剛剛那起事件,馬上讓你知道是由爸爸媽媽為了「自己的」小孩操心、我為了「自己的」特殊性不被尊重、弟弟為了「自己」想要的這些「利己」因素所構成,而且你看,我作為一個中介者的角色,兩邊都能討好,甚至可能因此對我起到加分的作用,一方面在家中地位再度提升、如果調解成功另一方面又是增加我個人的優越感,所以用這起事件再一次的點明我今天找你出來的重點,大家都是「利己的」,沒錯,都是因為「我」!
哈哈哈,你說的沒錯,看來你也馬上掌握到人類的本質,沒有錯!我找你出來,講了這些,無非是為了「我」,我也坦白跟你說啦,我就是想要分享,我就是想要炫耀,我就是想要凸顯我的特別,這就是甚麼?「利己」!哈哈哈…哈哈哈…
〈END〉
avatar-img
7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茶室叮叮-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2
我不確定你對各派主義熟不熟,但如果從你上面的舉例來說,我會覺得這樣的舉證偏向工具理性或實用主義的取徑,這沒有好不好,就單純不同的價值判循。 至於你說的哲學,沿襲的基本上就是你上面提到的舉例概念化,可以說是另類的知行合一嗎? 但以我自己修哲學的立場出發,哲學不會是無用之學(當然),但也並非僅在於其推論的嚴謹(雖然這部分確實不能少),如果你不趕時間,容許我再多廢話一些... 單從字義來說,哲學並不算個「學科」,更像是個「行為」,哲學家與其說是個哲學領域的專家,不如說是追求「知」的行為者,哲學的原意就是愛智慧,以致只要是求知,基本上就可以稱為是一哲學提問/行為,照這樣看來,哲學家確實沒什麼,或換句話說,大家都是哲學家,只是你深耕在哪個領域。 比如你提到關於自殺的哲學問題,這是卡謬說的,他算是持存在主義的立場,那他算甚麼? 當你熟練各種哲學思維時(按照你上面的說法),或許才不是哲學家,重要的並不是你懂了多少(那就會是博物學家),而是你建構的這套觀點構成了你的世界觀-本體/存有論、認識論乃至方法論,並依此行為(所謂的知行合一),這時候才會被稱為哲學家。 這邊不是要玩文字遊戲,而是不同層面來討論哲學家這個專有名詞,一方面,廣義來看大家都可以是哲學家,或說大家都是哲學家,另一方面,狹義來講則是你確立了某種價值取向或論述而成為一派/一家而稱的哲學家。那我會說算甚麼,是要說卡謬並不是個熟讀所有哲學派別的學者,但他被歸類為存在主義,是因為其行為(包括書寫、論述、思想等等)和存在主義所強調的相符而被歸類,如同我會認為你的論述偏向實用主義而同樣知行合一。 我想說的是你會對我的論述抱持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甚至可能是應該的,因為我並不是採取實用主義的立場(當然這邊要先請你預設我也是知行合一的行為者),以致你認為並非如此,不論是看事物的態度抑或行為的模式。就好比唯心論者跟唯物論者的爭辯一樣,你要說人的本質是分子,我無法反駁,但同樣你也無法反駁靈魂(心靈)先於分子(物質)存在。 所以判斷「知行不合一」,這點是可以討論的。若用實用主義的框架套到的行為上 (若原先認為的框架只有「實用主義」一個)當然會知行不合一,但我並不抱持這樣的觀點在行為,至於我的知跟行有沒有合一,或許等我寫更多文章後會更清楚知道我的知跟行究竟是如何?
郭育軒-avatar-img
2021/11/12
我對你的回覆很有意見 ... 接下來我會說明為什麼 因為我是學資工的,所以容我先用資工的東西做舉例類比,以作為開頭 : ----------------- 如果你花了一年時間,開發一個高精度高效率 Calculator (計算機),可以保證計算 1+1 = 2,絕對不會算錯,不僅如此,運算時間只需要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秒,效能是全世界第一 那麼恭喜你,你很厲害。 但如果我現在要你開發出一整套 Facebook 出來,你還能堅持在每元件上都保持同樣嚴苛的標準嗎? 那你預估的開發工期要花多久? 一百年夠不夠? ------------------ 我對哲學的見解與上述觀念有點類似,具體來說,我的觀點是 : 哲學不是無用之學,哲學的優點在於「推論很嚴謹」 ; 哲學的缺點在於「推論過分嚴謹」 哲學/時間要花在刀口上,只有在絕對不能錯的 *人生重大觀念* 上才需要採取哲學思維,耗費大量心力時間,去檢驗它、批判它,使其臻至完美無瑕。 如果你是懷有人生觀念的重大困惑/困擾/糾結,且有熟練各種的哲學思維,那麼你就能稱為是「哲學家」 (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說 : 世上只有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我要不要自殺」 ) 而如果你只有後者,那你頂多算是「哲學工作者」、「哲學業餘愛好者」,或者講更難聽一點是「雜耍」,因為「好炫,但沒什麼(實際)用(途)!」 當然,如果可能我也想成為「哲學家」,但如果無法做到,那我寧願「有前者而沒後者」,也不要「沒前者而有後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遲遲沒有正式去學哲學,因為我認為人生中還有比哲學更重要的價值等著我去挖掘 我覺得,你在用的(哲學)語言,*可能* 跟你的實際行動(實際生活)不一致,即「說得跟做得不一樣」,所以更像是「哲學業餘愛好者」 你覺得呢?
郭育軒-avatar-img
2021/11/10
Hi 叮叮 : 你的回覆我看到了。 我對你和哲學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 但不是說我就是正確的 ),說實在這些見解挺尖銳的,我認為可能不適合直接打在這裡, 所以不好意思,恕我決定 : 在此打住,不繼續跟你討論下去 不過如果你還是很想知道、很想跟人對話,或很想透過哲學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那我覺得可以用 FB、LINE 或 TG 聯絡我,我再私訊告訴你我的想法
茶室叮叮-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18
挖屋終於等到回應了! 如果從唯物論來說的話,確實可以說人的本質是由分子構成,但這應該不是你要討論的部分? 至於什麼叫「有用」?是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嗎?拓展主體的認識論算不算「有用」? 為什麼會有人以看到他者痛苦為樂也有因他者幸福而幸福?若從為這篇論述辯護的立場出發的話,我的回應是你要問他們,「利己」概念的出發除非你就是行動者主體,不然他者無法為其做出百分百的回應,但可以解釋他們的行為,說到底就是詮釋的一種方法,比如,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種補償作用,那這補償作用是補償誰?自己。但是哪一點讓他們快樂哪一點讓他們感到幸福?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 這部分其實我不太懂為什麼會跑到其行為的後果,利己的行為難道都會獲得讚揚或斥責嗎?若是以滿足自身,不見得會有這類的回饋。 不過這部分蠻有趣的,也有蠻多可以討論,比如倫理學的範疇,這部分我會這樣說,利己分為大利己跟小利己,那這是相對概念,不是真的什麼是小什麼是大,比如我為了當下的慾望做出的行為可能就是小利己,為了拯救世界犧牲自我可能就是大利己,你可能會說,犧牲自己怎麼會是利己?我的回應是還是一樣為了自己,可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事物,這樣的我擴展了「我」的概念,而這我也拿來解釋許多所謂的「利他」行為,或父母對於子女「無私」的愛,實際上並不是利他或是無私,而是利己這個「我」的概念擴張,但這擴張的中心源於「自己」。 對此,你也可能會回應,社會的運作似乎不是如此,雖然這跟我要討論的不是同一件事,不過利己確實可以作為一種策略方針,就烏托邦狀態,大家都意識到這麼做對「我」(不論大小)是有利的,所以朝向一種理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會有個體上的差異乃至各式各樣的權力關係,這權力關係則會影響到不同個體利己的展現,可能受壓迫而無法行為,也可能掌握資源而擴展行為,另外,也有可能受到更大權力的影響而被建構或操演。 應該如何修練、操控才能讓人往好的方向發展?有點不負責任的回應就是,問你自己,或是用利己的概念來問,既然最終是要達到自我完滿,那你要如何達到?這要問你自己而不是我,畢竟每個人的完滿目標是不同的,所以在操作(或行動)上也會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在擴展「我」的概念時所牽涉到的情感、文化、宗教、社會、經濟等等因素,這些都會促使你和他者(或社會、環境、世界)之間不同的互動(模式)。 最後回應怎樣才能更善良、更有愛心、更無私?恩...但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讓人更善良、更有愛心更無私,與其說這是一篇行為指南,不如說是讓人看到另一種認識論的拓展或可能,至於要如何行動,不如先回過頭問自己,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想成為甚麼?你的自我完滿狀態又是甚麼?再來想想要怎麼落實吧?
郭育軒-avatar-img
2021/10/10
你知道嗎? 人的本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說人的本質是「利己」,這句話沒有錯,但也沒什麼用 想要有用,至少得更進一步思考,比如 : 既然人都是利己的,為什麼有人會以看到別人痛苦為樂,有人卻因他人的幸福而同感幸福? 他們都在利己,但他們的行為都該獲得同等程度的讚揚/斥責嗎? 如果不是,那我們該經過什麼修練、該怎麼操控自己的「利己」,才能讓人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看了你的文章,到頭來,我的人生課題還是沒變 : 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善良、更有愛心、更 "無私"
茶室叮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這就是死亡的溫度。  原來,這就是死亡的味道。  原來,這就是死亡。
「那…等等要吃這家嗎?」手機螢幕上五花八門的餐點,搭配上一個牙齒縫隙還卡有紅色餡料的中年大叔。
是阿,但你也知道,一個對自己有萬千自信的人,同樣很明白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往往是多麼平凡、多麼易見、多麼不值一提…以及多麼可笑,這也說明了為甚麼我們這種人,拚了命地充實自己、偽裝…武裝自己
想著想著,右手滑動著滑鼠點開了明天的報告,「答答答答」繼續向著即將成為完整機器的步驟前進。然後到了隔天早上,再盯著已然斑駁掉漆的乳白色天花板起床,接著又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想著想著再想著,最開始的天花板也從純白色,到乳白色,再到偏鵝黃的白,又一次沒改變的醒來了。
在那一天,互不相識的男孩和女孩有了一個交點,也在那一天,經過了這個交叉後,越走越遠。
 呼~總算寫完了,一堆引用、一堆資料,要當文青…不對,要當作家,需要懂的東西還真多啊!好在文章就是這樣,裏頭寫了些有名的人,倒不需要真的懂或真的讀過這些著作、理論,只要文章裡一有這些名言佳句、英雄偉人,整個格調就是不一樣。 …對了,忘記把前面___的名字補上去…不然,就叫魏彣菁吧。
 原來,這就是死亡的溫度。  原來,這就是死亡的味道。  原來,這就是死亡。
「那…等等要吃這家嗎?」手機螢幕上五花八門的餐點,搭配上一個牙齒縫隙還卡有紅色餡料的中年大叔。
是阿,但你也知道,一個對自己有萬千自信的人,同樣很明白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往往是多麼平凡、多麼易見、多麼不值一提…以及多麼可笑,這也說明了為甚麼我們這種人,拚了命地充實自己、偽裝…武裝自己
想著想著,右手滑動著滑鼠點開了明天的報告,「答答答答」繼續向著即將成為完整機器的步驟前進。然後到了隔天早上,再盯著已然斑駁掉漆的乳白色天花板起床,接著又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想著想著再想著,最開始的天花板也從純白色,到乳白色,再到偏鵝黃的白,又一次沒改變的醒來了。
在那一天,互不相識的男孩和女孩有了一個交點,也在那一天,經過了這個交叉後,越走越遠。
 呼~總算寫完了,一堆引用、一堆資料,要當文青…不對,要當作家,需要懂的東西還真多啊!好在文章就是這樣,裏頭寫了些有名的人,倒不需要真的懂或真的讀過這些著作、理論,只要文章裡一有這些名言佳句、英雄偉人,整個格調就是不一樣。 …對了,忘記把前面___的名字補上去…不然,就叫魏彣菁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應該愛自己並對自己好一點。文章中強調了對自己的正面思考和自愛的重要性。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近日又有人來問姓名學,我已經把所有我參考的資料都一一公開,但還是有人來問,這次還稱兄道弟的攀關係,我是應該要教你的嗎?我全數參考資料公開,你就得去找,而不是反過來問我,難道我學的時候,我有四處去問人資料如何找,程式該如何寫嗎?懶就算了,還想直接花錢開外掛,大部分這樣的人,他不會問資料如何賣...
Thumbnail
當你選擇相信一個人的時候,只要在自己可以付出的範圍內,一定會奮不顧身的去幫助對吧? 這些人會是你的家人,好朋友、姐妹、兄弟,也有可能是路過的人。 我總是相信人性是從善的,但這個世界並不是有大多人是這樣的,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利益或是可以得到什麼,而跟你選擇來往或是當朋友,但這些都不是真的,明明你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應該愛自己並對自己好一點。文章中強調了對自己的正面思考和自愛的重要性。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近日又有人來問姓名學,我已經把所有我參考的資料都一一公開,但還是有人來問,這次還稱兄道弟的攀關係,我是應該要教你的嗎?我全數參考資料公開,你就得去找,而不是反過來問我,難道我學的時候,我有四處去問人資料如何找,程式該如何寫嗎?懶就算了,還想直接花錢開外掛,大部分這樣的人,他不會問資料如何賣...
Thumbnail
當你選擇相信一個人的時候,只要在自己可以付出的範圍內,一定會奮不顧身的去幫助對吧? 這些人會是你的家人,好朋友、姐妹、兄弟,也有可能是路過的人。 我總是相信人性是從善的,但這個世界並不是有大多人是這樣的,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利益或是可以得到什麼,而跟你選擇來往或是當朋友,但這些都不是真的,明明你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