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日本「宇宙作戰隊」劍指中俄,將對台海起到什麼作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的場外援助,喚回一定民意支持。
8月23日,一則日本軍事相關新聞,再次引發了台媒關注。據《共同社》報道,有鑑於中俄兩國在太空、網絡、電磁波3領域的能力逐年提升,日本防衛省將在兩方面擴充相關部隊。
第一,是新編「第2宇宙作戰隊」。日本防衛省表示,人造衛星一旦遭遇干擾或故障,定位資訊、收發圖片等能力必然受阻。為免上述威脅波及自衛隊運作,新成立的「第2宇宙作戰隊」將聚焦電磁波監測,防範外力對人造衛星的干預。
第二,是新設「電子戰部隊」。日本防衛省指出,為加強「西南諸島」防衛,防衛省將於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的川內駐地,新設隸屬陸上自衛隊的「電子戰部隊」,在有需要時通過電磁波干擾外界通信與雷達。
而為因應上述兩大擴編,網絡防衛相關部隊全體員額將由80人增加至約890人,2022年度的國防預算案也預計會突破5.47兆日元,超出2021年度5.3兆日元的歷史紀錄。
外強中乾的宇宙作戰隊
針對此般訊息,不少台灣媒體皆以「因應中俄威脅擴張」、「第2宇宙作戰隊」為題,顯然是掌握了讀者胃口,前者能與「台美日共抗中俄」的想像契合,後者則喚起了諸多民眾的動漫情結,諸如「鋼彈隊即將面世」等留言屢見不鮮。
平心而論,台灣輿論看似關注日本的軍事進展,實則往往不求甚解。畢竟其已先入為主認定,台海局勢位處美日的國家利益核心。在此思維下,即便兩國皆未對台許下明確承諾,台灣仍視「美日同盟」為當然支柱,但凡其於台海有所動作、表態,皆易被解讀出「挺台」意味;甚至有不少輿論認為,美日將不惜一切代價,為台灣的獨立自主奮戰到底。
然而台灣往往忽略了,日本的軍隊乃是受「專守防衛」原則限制的自衛隊,即便日本右翼近年有意衝破相關限制,短期之內仍不可能擁有正常部隊的對外打擊與行動能力。
以頗受關注的「第2宇宙作戰隊」為例,這並非日本布局太空的第一步。早在2020年,日本便成立了「宇宙作戰隊」,規模約有20人,於山口縣境內部有專用雷達,並在府中基地裡成立情報分析中心。這支部隊隸屬航空自衛隊,目的是監控太空動態,包括監測人造衛星及火箭殘骸等太空垃圾情況,以及探測他國可疑衛星,相關監控系統將與美軍互聯、共用情報。
而決定布局太空,日本大抵有四點考量:一是加入大國太空博弈,二是加強對周邊國家的衛星監控,三是強化與美國及「五眼聯盟」的太空情報合作,四是帶動日本相關企業成長,搶占太空經濟份額。
然而「宇宙作戰隊」聽來名號響亮,實則處處受限。在員額組成上,其初始規劃為70人,但最終成隊時只有20人,若非經費不足,便是專家招聘不順導致;而在組建與運營上,日本要按計劃建成這支部隊並不難,但由長遠視角觀之,受經費與裝備制約,日本極難在太空能力上有巨大突破,太空監控能力也尚需時間發展,故在其規劃內,最快也要到2023年,才能與日本國立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美國軍方實現情報共享。
眼下趕進度成立的「第2宇宙作戰隊」,頗有疊床架屋、爭搶曝光之嫌。
看不到盡頭的電子戰
而同樣邏輯,也適用於日本的「電子戰部隊」。
回顧日本電子戰史,最早一支部隊乃是冷戰時期設於北海道,用以偵測蘇聯動作的「第一電子隊」;近期則有國際局勢、日本右翼復甦背景下,一系列全國各基地的新部署。
2021年3月18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九州熊本健軍基地成立了專門從事電子戰的「第301電子戰中隊」,加上近期曝光將於鹿兒島縣設立的「電子戰部隊」,日本的電子戰力量配置雛形漸顯,其最終規畫或將沿著兩條地緣弧線前行:一條是由北海道到九州熊本市健軍駐地的「列島弧線」,一條則是由對馬海峽到西南諸島南端的與那國島形成的「西南弧線」。而若要建成上述兩條弧線部署,日本或將需部署超過10支以上的電子戰部隊,東京、長崎、沖繩等地皆須進駐。
而細究日本加強電子戰部署的用意,或有以下考量:第一,電子戰是時代趨勢,在現代化的軍事博奕中,幾乎所有作戰都會涉及電子干擾與反干擾,而日本確實在電子戰領域嚴重落後中俄,故會有提升相關能力的需求;第二,日本有意強化釣魚島防衛,西南島弧的電子戰部隊未來或將與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合作,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第三,則是在美日印澳四方機制下,深化與各方的資訊情報合作。
然而如前所述,日本在電子戰領域尚處補課階段,而要在電子戰的前線博弈,也只有中美俄少數大國,有能力與經費不斷研發新技術,諸如日本這般中端國家,雖能研發部分技術,卻更多是要仰賴購買他國的電子戰系統,意即掛靠在美國陣營的技術上發展。
然而早在2019年美國智庫美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便曾示警,中俄的電子戰部署程度已高過美國。以俄羅斯為例,其已於過去10年內完成了80%-90%的電子戰裝置現代化;相較之下,美國防部卻在過去10年內緩步前進、紊亂發展,缺乏以電子戰為核心思維的軍改規劃。
在此前提下,日本要於電子戰上對中國起到牽制作用,在可見未來內皆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台灣與其對所謂「宇宙作戰隊」、「電子戰部隊」拍手吶喊,希冀其能在台海上起到抗中效果,不如反躬自省,設法改善兩岸關係,方是化解武統戰雲的正道。

原文發表於2021/8/26《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47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源義經(中)-從戰神淪落為亡命之徒延續上一篇我們聊到了源義經在年少時期到源平合戰之間的故事,這次,我們就來聊聊他在回到京都之後,跟他的老大哥源董吵架,且最終吵到跑路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NANA濕婦
2021-09-21
(搶救顆粒大作戰)/補充足夠維他命C|日本VC200【VC淨痘潔淨泡洗顏+VC淨痘迷你組】 來介紹(日本直送)超安心~ 蘊含VC200濃密泡沫徹底洗淨惱人毛孔粗大,乾燥,顆粒 等肌膚問題--■【VC淨痘潔淨泡洗顏+VC淨痘迷你組】! *顆粒關鍵時刻就是補充足夠維他命C(VC200)! 添加(vitC)及(蜂蜜)成分來滿足肌膚所需的保濕、滋潤,及淨白, 輕鬆打造無暇美肌! (VC200
Thumbnail
avatar
酷比酷比小惡魔
2021-07-19
日本戰後最大的誘拐事件:吉展ちゃん誘拐殺人事件這是一樁日本史上最著名的誘拐案件之一,因為它促成了日本首次訂定的報道協定(相當於新聞自律規範),避免新聞的報導刺激到歹徒,進而危害人質的安全。 事情發生在日本首次舉辦東京奧運(1964)的前一年,當時正值戰後復興時期,因此這起事件也被稱為日本戰後最大的誘拐事件。
Thumbnail
avatar
時雨の町
2021-03-12
在日本作語言交換先說結論,以我從學生時代開始的觀察,在日本語言交換的市場裡: 英文>日文>韓文>中文; 女生比男生受歡迎。而學中文的日本人以男性居多(工作需要?),學韓文的日本人以女性居多(文化的影響?)。這次來日本作了兩次語言交換: 1. 台日語言交換: 日:台 = 1:3; 男:女 = 3:1 人數 12 人。
Thumbnail
avatar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2019-05-08
諾門罕戰役(中):慘敗的日本與慘勝的蘇聯<p>兩次諾門罕戰役的結果,雖然蘇聯表面上獲得勝利,但最後雙方都退回原來的地方,並沒有任何一方佔到便宜,擴張任何的勢力範圍。日軍不意外的叫被俘的軍官在獲釋後全部自殺,包括關東軍司令在內的重要將領辭職謝罪。</p>
Thumbnail
avatar
王臻明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