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款耳塞/耳機測試數據與解讀

2021/08/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前言
為什麼要做這次數據測試?
對於耳機/耳塞的數據測試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和誤解,有些明顯誤導的理論堂而皇之被當成瞭“真理”。錯誤的數據甚至能被一些商傢作為攻擊競爭對手的手段。以偏概全唯數據論的“偽科學傢”也不在少數。
另外,這次測試是也是為瞭確定一個合理的檢測方法,統一測試標準,並為將來的【中高端音響器材標志】評審設立準入門檻做一個參考。
二、正確對待測試數據與主觀聽感的關系
老生常談:測試數據可以揭示一些器材的特性,但是不能代替主觀聽感。耳機大傢壇對於測試數據是相當重視的,早在十幾年就開始的耳機放大器的數據測試與聽感評價相結合的評測方式。
用一個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同樣1%的失真,有可能是向聽感劣化的方向失真,也可能是向聽感美化的方向失真。所以看似一樣或者接近的失真數據,結果在實際聽感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聽感本身就是主觀的,聲音是有“感情”的,聲音的甜美、幹澀、冷、暖等等都不是測試數據能體現的。所以說“唯數據論”是很荒唐的,有些“偽科學傢”喜好貼幾個數據,沒有實際聽過一個器材就能誇誇其談,說白瞭純粹就是耳朵不行,隻能在數據上做文章。
那麼測試數據是不是完全不重要可以忽略?實際上測試數據反映出器材的一些物理特征,能找到一些與聲音相關的因素。比如同樣是上面說的THD失真,在一定的范圍內(<1%),並不能隻憑數據說明器材聲音的好壞,如果這個數據較差,說明這個器材染色相對嚴重,並不是那麼“保真”。如果失真非常嚴重,那可能就有問題瞭。
還有頻響曲線,能反映器材某些頻段上的特性,不過要特別註意:耳機、耳塞由於聲音傳播方式的不同,頻響曲線與音箱的平直完全不同。測試數據還有很多項目(瀑佈圖等),就不一一詳細羅列瞭。
三、測試數據必須嚴謹準確
測試數據必須是嚴謹的第三方測試,這個道理應該很好理解。
耳機/耳塞的數據測試相對耳放/功放等器材要復雜很多,需要有模擬人頭,而不同廠商的測試儀器和測試方法又各自不同,因此容易造成數據的混亂。而通過測試方法的改變,甚至是故意“失誤”,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很有可能達到其希望得到數據,再用這樣的錯誤數據去誤導大眾,這種情況不是沒發生過。
介紹一下這次測試的情況:
檢測機構:天祥集團,這是傢權威的國際檢測機構,規模非常大。
檢測設備:BK的模擬人頭等全套檢測系統,測試房間做瞭消音處理。註意:BK的測試系統需要每年校準一次,圖中標簽上的時間是校準後的有效時間。
檢測註意事項:
1、入耳耳塞要把帶耳塞套的頭部塞入模擬耳道內,建議用小一點的耳塞套,因為模擬耳的耳道入口比較小,如果沒完全塞緊,測試數據低頻部分會有問題。大耳機比較簡單直接戴上去即可,和我們平時戴耳機一樣。
定制耳塞因為沒有耳塞套,即使塞緊瞭測試數據左右聲道誤差也很大,測試數據並不準確。定制類耳塞要用公模去測試。(本次測試的黑黃鸝就是定制版,數據無法測準,就沒有放在列表裡)
2、聲壓級的控制:(通俗點說就是給耳機輸出多大的功率,來測試數據)參考人的正常聽音聲壓,大致在80-100db,但因為耳機耳塞的頻響都不是平直的,所以要將測試設備輸出的電壓調整到整個頻響曲線顯示在80-100db之內。實際上10個耳塞測試下來,一般將測試儀的輸出電壓設定到20mv或者30mv,隻有HIFIMAN的RE2000需要設定到100mv。HD650、K701兩個大耳機要設置到1V。
不同的聲壓級對THD失真的影響:實際測試的一款耳塞,在60mv輸入時THD失真達到3%左右,40mv時降到1%,20mv時降到0.5%左右。而這個耳塞的正常聲壓就是設定到20mv輸入時的聲壓。所以很多耳塞超過正常音量失真會急劇提升。
四、測試數據解讀:
1、從THD數據看,這次測試的中高端耳塞在100hz、1khz、5khz、10khz的失真數據基本都低於1%,其中5khz、10khz的失真大多低於0.1%。數據整體最好的是達音科17周年紀念版耳塞,THD數據全部低於0.1%。Fitear PURE是唯一一個在1khz失真超過1%的(頻響曲線倒是最平緩的)。
比較有趣的一個規律:單動圈類型的耳塞(IE500PRO、榭蘭圖、達音科17周年紀念版、RE2000)在100hz的低頻段失真都比較小,全部低於0.1%
註意:因為測試儀器的關系,頻響有效數據在25hz-16khz之間。
2、重點來瞭:耳機/耳塞的頻響有沒有所謂的“理想曲線”,可以作為一個“標準”?
從這次頻響數據的測試結果就可以看到:首先是耳塞與大耳機的曲線完全不是一個類型。不同耳塞也是差異極大,包括從聽感上幾個比較均衡的耳塞高頻段曲線差別很大,幾個低價位的耳塞頻響曲線倒是相對平直一些。要說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耳塞類的頻響曲線大多在1KHZ左右有明顯下降。
國外的網站以及某些音頻企業推崇的所謂“理想曲線”“補償曲線”可以說並沒什麼實際意義,反而容易造成混亂和誤解。
要知道耳機/耳塞的測試數據有很多項目,所有數據匯總起來也不能去代替主觀聽感,而頻響曲線僅僅是其中一項數據,被刻意打造成“理想”“完美”的含義,使得“唯數據論”進一步倒退到“唯頻響論”,會產生更嚴重的誤導。
舉瞭例子:有某些EQ黨,通過EQ“模擬”某個耳塞/耳機的曲線,聲稱通過這種方法就能體驗各種耳機的風格,先不說實際使用人自己的耳機本身頻響疊加這個所謂“模擬曲線”最終會是什麼奇葩,由此帶來的嚴重失真,和所模擬的耳機更是差瞭不知多少個數量級。這和雲試聽一類都屬於“偷懶、省錢”的“捷徑”。
其實不僅是音響,任何技能都必須親自實踐才能逐步提高(聽音水平提升就必須耳聽為實)。就像遊泳,你不下水練,隻是翻來覆去地看教程,永遠學不會。
那麼對於耳機、耳塞這些扭曲的頻響曲線如何去解讀?實際上還是要做對比,看看相對值。比如你聽過某個耳塞,覺得聲音中正,可以作為參考,那就用它的曲線去對比其它耳塞,頻響曲線就能揭示一些不同耳塞在不同頻段上的差異。也就是說:直接對比,無須所謂“補償曲線”添加額外的變數。比如我以後可能就拿榭蘭圖或者達音科17周年紀念版這兩個耳塞的頻響做為其它耳塞的主要參照。
五、最後再說說聽感方面:
本次測試的10款耳塞都是屬於聲音較好的,大部分寫過評測,有興趣的可在論壇上搜索一下。從我個人的聽感上來說,最喜歡的是飛朵的Artemis 阿緹米斯,各頻段都很出彩,這款耳塞用戶也都是一面倒的好評(數據可不是最好的)。
從聲音風格上來說,RE2000、山鸝是屬於高頻解析力較為突出的類型,黑黃鸝屬於偏中低頻柔和風格,其它相對中性(註意這是“相對而言”)
榭蘭圖的聲音爭議不小,有人說榭蘭圖解析差?(比不過RE2000/山鸝那是正常的),不要被頻響曲線上低頻的凸起給迷惑瞭,註意看1KHZ起步的高頻部分,再對照一下其它耳塞。榭蘭圖是在飛朵的Artemis出現之前我認為最全面的耳塞,這幾年“我最喜愛的耳塞”評選,榭蘭圖多次奪冠也證明這款耳塞廣受歡迎。
另外說說Fitear,須山老兄做的幾款耳塞聲音風格上差別其實非常大, PURE聲音風格是屬於比較中性的,人聲聽感不錯;早期聽的TITAN,是高頻比較突出的類型,解析力強悍;而最新的TOGO! 335 Premium中國定制版聲音風格走向柔和偏音樂味。所以不要簡單的認定某個品牌出來的產品就是某個風格,還是耳聽為實。
文章出自【客製化手機殼推薦】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註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0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