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隨著《海洋幻想曲》(Song of the Sea)到都柏林遇見愛爾蘭神話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隨著《海洋幻想曲》(Song of the Sea)到都柏林遇見愛爾蘭神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海洋幻想曲》(Song of the Sea, 2014)是由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Tomm Moore)所導演,隔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除了《海洋幻想曲》,2009年摩爾導演的動畫電影《凱爾經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也曾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的提名。摩爾的動畫有種獨特的繪畫風格,人物清新可愛,顏色豐富細膩,以水彩手繪,融合層層疊疊的幾何圖騰,充滿著宗教符號與神秘意境,也飽含孩童成長時的愛與苦澀。

充滿失落與失去的悲傷

這是個充滿失落與失去的悲傷故事,父親失去太太,兒子失去媽媽,女兒失去語言(無法溝通),全家人都活在「失去」的憂鬱。父親康納因為過度悲傷,失去生命動力,宛若行屍走肉,無法調解兒女之間的紛爭,也難以保護受到欺侮的女兒。哥哥小班在失去母親之後,內心也失去愛與同情,面對妹妹瑟夏,只剩下憤恨和怨懟。妹妹瑟夏很無助,她失去語言,包容父親的無為,也吞下哥哥對她的厭惡。因為失去,父親與兄妹之間沒有語言溝通與情感互動,彼此之間冷漠如寒冬,正如同故事發生在秋末的萬聖節前夕一樣。

不過,本布爾本除了特殊的景觀與神話故事之外,最為令世人難忘的原因是來自20世紀的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 1865-1939)。葉慈的母親是斯萊哥郡的望族,葉慈幼年在此度過,他將斯萊哥郡當成自己的家鄉,也將本布爾本山當成創作的靈感與精神的泉源。因為葉慈的讚詠,本布爾本山揚名海外,讓斯萊哥郡隨之聞名,也讓這片綠野風景又名「葉慈鄉村(Yeats Country)」。21世紀的今日,由本布爾山前往都柏林,車程大約三小時。

2. 都柏林的莫莉·瑪儂(Molly Malone)

莫莉·瑪儂原本是首歌曲,曲調輕快,但是故事悲傷,講述一位17世紀在都柏林生活的一個女孩。這首歌曲幾乎已是都柏林的市曲,而這座雕像也是都柏林的地標之一。歌曲的內容是:有個美麗的女孩莫莉·瑪儂,跟她的父母與世世代代一樣,都是在大街叫賣的魚販,她的推車有許多魚貨,但有天,她高燒不退,無人能救,因此死去。

莫莉·瑪儂象徵著古愛爾蘭人的生活寫照,男人海上捕魚,女性街上賣魚。他們窮苦地生活著,與自然搏鬥,若不是在大海捕魚,就是必須暴露在寒冬。倘若運氣不好無敵於嚴寒,只能死於高燒與流感。在《海洋幻想曲》的瑟夏,在現實中就是個重感冒的小女孩,一直咳嗽流鼻涕,高燒幻覺,還可能因此病重病危。

記憶的白髮爺爺

小班與瑟夏在地洞中彼此走失,小班被獨留在一個奇怪的溼地森林裡,並且遇見一個長髮無盡的白髮爺爺,他說話顛三倒四,但是卻充滿哲理。簡單地說,人有記憶,隨著記憶回溯,我們會找到事情的緣由,也能解開誤會,再次找回愛的動力。

《海洋幻想曲》刻意將「抽取悲傷」的巫婆奶奶與「保留記憶」的長髮爺爺並列,必且透過小班與瑟夏的地獄冒險,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哲理:

情感無法割除,即使割除情感,我們也無法度過那場生命的關卡。若真想要跨過情感的傷害,不如透過回溯記憶與書寫,人類可以在記憶中找尋療癒,透過詩歌釋放傷痛。悲傷或許撕心裂肺,卻也是成就偉大詩歌、歷史、與共同記憶的沃土。

《海洋幻想曲》不只是視覺的享受、心靈療癒,也是一趟認識都柏林與愛爾蘭的文化之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67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與城市光影之旅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希米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樂來越愛你》也是個城市電影,由兩個原本在城市中的平凡男女,由相遇相知到不得不分離,再各自帶著不同的夢想種子,於城市的不同角落創造忠於初心的理想未來。而他們走過、逗留、與舞蹈的每個城市角落,都曾經因為年輕男女的愛與夢想,漸漸堆疊成為美麗的回憶與都市的風景。
對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導演 Jenkins 與編劇 McCraney 來說,自由城是他們成長的城市與滋養他們的土地,卻也同時都是兩人心疼的城市,因為自由城在外地人看來,是個貧窮黑人的犯罪之城。只是,這個城市的黑人,會一直墮落在惡性循環,也有其歷史的成因。
與索倫蒂諾在過去於《絕美之城》與《年輕氣盛》一樣,這是個關於失落靈魂的自我追尋,但是與過去電影不同之處,就在於《上帝之手》是導演少年時期的自傳,是索倫蒂諾的「一個青年導演的畫像」。索倫蒂諾是那不勒斯人,在《上帝之手》,導演讓角色帶著我們感受小和尚的神力與城市子宮的溫暖奇蹟,成功行銷他所熱愛的家鄉。
《樂來越愛你》也是個城市電影,由兩個原本在城市中的平凡男女,由相遇相知到不得不分離,再各自帶著不同的夢想種子,於城市的不同角落創造忠於初心的理想未來。而他們走過、逗留、與舞蹈的每個城市角落,都曾經因為年輕男女的愛與夢想,漸漸堆疊成為美麗的回憶與都市的風景。
對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導演 Jenkins 與編劇 McCraney 來說,自由城是他們成長的城市與滋養他們的土地,卻也同時都是兩人心疼的城市,因為自由城在外地人看來,是個貧窮黑人的犯罪之城。只是,這個城市的黑人,會一直墮落在惡性循環,也有其歷史的成因。
與索倫蒂諾在過去於《絕美之城》與《年輕氣盛》一樣,這是個關於失落靈魂的自我追尋,但是與過去電影不同之處,就在於《上帝之手》是導演少年時期的自傳,是索倫蒂諾的「一個青年導演的畫像」。索倫蒂諾是那不勒斯人,在《上帝之手》,導演讓角色帶著我們感受小和尚的神力與城市子宮的溫暖奇蹟,成功行銷他所熱愛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