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個蛹

更新於 2021/09/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清早經歷了一場劇烈腹痛。如果疼痛有身體部位的區別的話,比如說骨折的疼、斷肢的痛、生產的痛、頭部的痛等等,我的身體最常經歷的,大概就是這種腹痛。那是腹部深處的痙攣、那裡頭某處的肌肉像條發狂被擰乾的毛巾一般。在那些時光裡,身體反應不是你的意志力能夠控制的(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只能任憑那疼痛漸次地將你整個身體壓縮收束,成為一隻被痛燙熟的蝦,並不由自主地呻吟。
疼痛感如浪,一陣一陣。多麼奇怪,彷彿在那舒緩的幾秒,它放手只為了讓你重新整頓力氣,等待再次壓縮擊潰。在痛著的時光中,後來整個身體會不由自主的出汗,甚至連動到某處神經,造成噁心的感受。
疼痛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之處,是其所帶來的身體反應,並且牽動了整個心智能量。在那些痛的時光裡,無法與世界連結;所有的力氣都僅能濃縮成為專注在身體疼痛的這件事上——無論你情不情願。也就是說,疼痛將轉移你的所有能量,逼迫你只能面對正在劇痛這件事,而幾乎沒有多餘的力氣去對疼痛之外的事,做出反應或回應。
於是疼痛成了一個蛹,毫不客氣地將你整個身心包裹起來。但這也並非一種與外界阻隔,而僅是因為你在那個時候,真的完。全。沒。有。餘。力去處理痛之外的事。你並非有意如此,但現實情況逼得你僅能如此。
痛的餘韻過後,我氣力失喪大半地在床上等待復原(疼痛所用掉的力氣,總是超出我的想像)。勉強擠出力氣詢問室友10月份的繪本工作坊內容。他提到了「難搞」的人云云。「難搞」一詞不知為何,突然帶我想到了另些事。
最近一口氣看完了《轉捩時刻:911與反恐戰爭》(置入性行銷無誤),然後繼續追《醫生耀漢》(眼冒愛心)。主角之一車耀漢,本身是一名先天性痛覺不敏感合併無汗症 (CIPA)的患者,但卻是疼痛醫學科的頂尖醫生。劇情背景之一,圍繞在疼痛醫學科中的各種病患故事裡。
直接被池晟圈粉(完勝李敏鎬)
我突然感受到所謂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身心交瘁之劇烈。如果說我偶發性的劇烈腹痛,都讓我陷入了一種如蛹的狀態——難以分神去應付日常;那麼,在劇中那些來疼痛醫學科求診的人們,難道不更是「支離破碎」?僅僅是要應付長期的疼痛,那疼痛之蛹,簡直是化石般的層層積疊上去?若長期下來,無力去與日常生活打交道的破碎生命,不就會成了「難搞」的人?
而甚至,有些傷口,不是出現在身體髮膚(即肉眼可立即觸及之處),而是心智上的破碎——我在想的即是創傷。創傷的英文trauma,即是從希臘文「傷口」而來。那因創傷所造成的疼痛(其症狀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使得倖存者永恆地卡在記憶流沙裡。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范德冦醫生回憶,在他剛開始試著治療PTSD的退役軍人(團體)時,這些軍人完全無法談論他們的日常生活、日常所遭遇到的問題、以及大量飲酒的狀況:
他們典型的反應是猶豫和抗拒,只會再次描述自己如何在許特根森林之役用匕首刺穿德軍的心臟,或是他們的直升機如何在越南的叢林上空被擊落。無論創傷發生在十年前或四十多年前,我的病患都無法將戰時經驗跟此時的生活連結起來,讓他們如此痛苦的事件,卻也成為他們唯一的意義源頭。(頁27)
也就是說,這些未踏上復原之路的倖存者,他們始終是與世界「脫離連結」,並且有酗酒及突發的暴力行為。而酗酒,正是為了逃避他們所無法承擔的感受與記憶(也不知該如何面對),便透過酗酒的方式來「麻避」。「麻避」,麻醉與逃避,終只會導至惡的循環,產生各種暴力(因情境觸發),而在暴力與酗酒中又持續被羞恥感所淹沒,如此痛苦殘暴的循環。
他們沒有辦法「跟此時的生活連結起來」;他們是「難搞」的人,因為他們的精力都必須花在處理創傷的疼痛侵擾中。那是肉眼不可見的劇烈之痛。
一些事情浮現在心海裡,我想起了人們說書寫是治療方法之一。但在閱讀賴香吟的《其後》時,作者試圖在思考與辯證的,其中之一就是有關書寫能否成為治療或救贖。我自己在思索的時候,隱約覺得這確實有其侷限——僅管是必要的。所謂治療或救贖,本來就沒有單一的簡便途徑。但傷害的暴力,相較之下卻如此輕易(而這個世界對創傷的認識,也才剛開始不久)。
深刻與沉耽,畢竟是不同的。《其後》的主角有了這一個體悟。
范德冦醫生也提及:
幫助受害者找到文字來描述自己所發生的事,這雖然深具意義,卻通常並不足夠,講述往事的動作未必會改變身體自發的物理及荷爾蒙反應,他們的身體處在過度警戒的狀態,預備隨時會遭受攻擊或侵犯。若想使真正的改變發生,身體需要了解危險已經過去,也需要活在當下的現實中。(頁 29-30)
10月份的繪本工作坊還是決定來談創傷(三心二意的傢伙)。在那前一天,要赴社青讀經營專講路得記,前導(讀)影片辛苦的籌委們已製作完畢並上架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應該也要在這裡發佈公告之類的通知,因為我不確定設了專題文章的同時,追蹤者會不會同樣收到通知⋯⋯⋯⋯ 簡單來說,我把自己曾在這裡寫的神學相關文章,全部都移至「基督教神學」的專題中——除了一些曾經刊出在報章雜誌的神學文章。這個專題內的文章,是需要付費才能閱讀(嗚嗚贊助的可以取消了,因為贊助好像不能閱讀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帶著她所受的信仰教育,面對不知是敵是友的天使(陌生他者),腦海裡掀起了驚滔駭浪,在內心持續掙扎與對話(dialogizomai)—跟陌生人、跟自己、跟腦子裡各種聲音「要」、「不要」、「甘阿捏」、「怎麼辦」·…………,在驚懼、懷疑、猜測,在信與不信之間,陷在傳統與應許之間。
    在讀福音書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都是群眾/別人去接待或歡迎耶穌,總是眾人在簇擁著耶穌。在路加這裡,這樣的位置次序,我發現竟罕見地「對調」了。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人類生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樹的生命。人與樹的關係,也被纏繞在一起。都以為歷史是死掉的過往,但這些老樹的年輪裡鮮活儲存著百年來空氣碳分子與聲音的記憶,從美洲到亞洲,從荷據到日治,每一株都有自己的清明上河圖,靠著人類的緣故,繼續活下去。
    她用了很有意思的三個詞來解釋神學「精神」:hostility(敵意), hospitality, hospice 。這三個詞的字根都來自hostis,意指陌生人。而這位陌生人(他者),會成為敵人、朋友,端看我們神學的語言能否成為庇護所。
    應該也要在這裡發佈公告之類的通知,因為我不確定設了專題文章的同時,追蹤者會不會同樣收到通知⋯⋯⋯⋯ 簡單來說,我把自己曾在這裡寫的神學相關文章,全部都移至「基督教神學」的專題中——除了一些曾經刊出在報章雜誌的神學文章。這個專題內的文章,是需要付費才能閱讀(嗚嗚贊助的可以取消了,因為贊助好像不能閱讀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帶著她所受的信仰教育,面對不知是敵是友的天使(陌生他者),腦海裡掀起了驚滔駭浪,在內心持續掙扎與對話(dialogizomai)—跟陌生人、跟自己、跟腦子裡各種聲音「要」、「不要」、「甘阿捏」、「怎麼辦」·…………,在驚懼、懷疑、猜測,在信與不信之間,陷在傳統與應許之間。
    在讀福音書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都是群眾/別人去接待或歡迎耶穌,總是眾人在簇擁著耶穌。在路加這裡,這樣的位置次序,我發現竟罕見地「對調」了。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人類生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樹的生命。人與樹的關係,也被纏繞在一起。都以為歷史是死掉的過往,但這些老樹的年輪裡鮮活儲存著百年來空氣碳分子與聲音的記憶,從美洲到亞洲,從荷據到日治,每一株都有自己的清明上河圖,靠著人類的緣故,繼續活下去。
    她用了很有意思的三個詞來解釋神學「精神」:hostility(敵意), hospitality, hospice 。這三個詞的字根都來自hostis,意指陌生人。而這位陌生人(他者),會成為敵人、朋友,端看我們神學的語言能否成為庇護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請保持覺知,不讓自己陷入痛苦之身的痛苦中。
    當我回到家中,依然無法擺脫腹部的劇痛與燒灼感,這種感覺仿佛一場無盡的暴風雨,在我身體內肆虐。每一次的疼痛都像是深海中的暗流,讓我難以喘息。我躺在床上,感受到身體的每一處都在抗議,而這種不適感似乎在不斷地加劇。 回想起8月5日的情景,那是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日子。腹部的劇痛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不停地劃
    Thumbnail
    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不同。 但是,大家如果痛到要去掛急診,應該都會希望醫師讓自己的疼痛快點消失吧? 糟糕的是,最近的研究發現, 如果你是女性,醫護人員對你的疼痛比較不會當真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是心在哭泣,所以身體格外敏感。趴著的阿熱側著上半身,張手攬住小湯。「直接來吧⋯⋯」阿熱大膽提議。「可是你現在才開兩指,我現在進去你會暴痛的⋯⋯」到底是屁股被男朋友卵鳥進入開苞痛還是亂刀狂砍比較痛,痛是有差別的,痛卻是最深刻的記憶,要讓身體記得就得經過「痛」這關。
    好痛太痛了 我好想釋懷了 但又好像卡在漩渦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我們將疼痛劃分為兩個層面── 一、 可避免的:例如骨錯縫,筋出槽後的關節錯位 二、 刻意追求的:訓練中主動抻拔施壓、打開關節僵緊角度時的痛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Thumbnail
    #生病時的掙扎 生病時。最受傷的不是病情或末期的到來⋯⋯而是:「肉類上的疼痛」「功能上的失能」 大家知道嗎?大家的生命,一定得死亡只是「疼痛和失能」,這是往死方向前進時我們盡受這二大惡魔,不同程度的傷害著🤕⋯⋯ 生病時如何克服疼痛和失能的小秘訣 💊🌟?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請保持覺知,不讓自己陷入痛苦之身的痛苦中。
    當我回到家中,依然無法擺脫腹部的劇痛與燒灼感,這種感覺仿佛一場無盡的暴風雨,在我身體內肆虐。每一次的疼痛都像是深海中的暗流,讓我難以喘息。我躺在床上,感受到身體的每一處都在抗議,而這種不適感似乎在不斷地加劇。 回想起8月5日的情景,那是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日子。腹部的劇痛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不停地劃
    Thumbnail
    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不同。 但是,大家如果痛到要去掛急診,應該都會希望醫師讓自己的疼痛快點消失吧? 糟糕的是,最近的研究發現, 如果你是女性,醫護人員對你的疼痛比較不會當真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是心在哭泣,所以身體格外敏感。趴著的阿熱側著上半身,張手攬住小湯。「直接來吧⋯⋯」阿熱大膽提議。「可是你現在才開兩指,我現在進去你會暴痛的⋯⋯」到底是屁股被男朋友卵鳥進入開苞痛還是亂刀狂砍比較痛,痛是有差別的,痛卻是最深刻的記憶,要讓身體記得就得經過「痛」這關。
    好痛太痛了 我好想釋懷了 但又好像卡在漩渦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我們將疼痛劃分為兩個層面── 一、 可避免的:例如骨錯縫,筋出槽後的關節錯位 二、 刻意追求的:訓練中主動抻拔施壓、打開關節僵緊角度時的痛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Thumbnail
    #生病時的掙扎 生病時。最受傷的不是病情或末期的到來⋯⋯而是:「肉類上的疼痛」「功能上的失能」 大家知道嗎?大家的生命,一定得死亡只是「疼痛和失能」,這是往死方向前進時我們盡受這二大惡魔,不同程度的傷害著🤕⋯⋯ 生病時如何克服疼痛和失能的小秘訣 💊🌟?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