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網站GitHub網頁上傳

個人網站GitHub網頁上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程式碼建置後的結果一樣在build下面,我們只需要{專案資料夾}/build/js/packages/{專案名}/kotlin/裡的四個檔案。

raw-image

我另外開了一個gh_pages的Git分支,命名由來是GitHub的pages,除了initial的commit以外,只新增剛剛的四個檔案。

raw-image

然後進去Setting裡的pages的分頁選擇分支gh_pages,因為我把檔案放在最上層,所以不用資料夾路徑,維持/(root)。

raw-image

此時可以看到網站的網址,稍微等個三分鐘再去開啟連結會比較好,因為有可能還沒同步好,急性子只能看到不存在的404警示畫面。

raw-image

沒有意外的話就可以看到期待的網站內容。

raw-image


avatar-img
Kate的沙龍
6會員
45內容數
和 Kotlin 相關的系列文章。 給程式初學者的「Kotlin 學習系列」 給正在實戰的工程師「Kotlin 實戰系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a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比起說這是新技術,不如說是統一前端規格。 以前在不同框架下,類似功能的東西名字各不相同。比如輸入文字的物件,Android叫做EditText,iOS叫做UITextField,Html叫做TextBox或是input標籤。 這讓跨平台的開發者非常痛苦,痛不欲生。 而統一規格意味著,只要專心寫一套程
去年停了近一年這裡的文章,其實是因為忙著將2020 iThome 鐵人賽的得獎作品——每年九月會舉辦的活動,連續三十天發表IT技術類文章——集結成書。 《老姐要用Kotlin寫專案:從 Server 到 Android APP 的開發生存日記》是以小說的敘事方式,將一對姐弟工程師合作
此版本的目標畫面成果是: *金色名字。 *金色社交按鈕圖示,點擊按鈕另開對應的網頁或著顯示comming soon。 *名字和按鈕在網頁中央,如果網頁寬度不夠會換行,夠就不換行。
比起說這是新技術,不如說是統一前端規格。 以前在不同框架下,類似功能的東西名字各不相同。比如輸入文字的物件,Android叫做EditText,iOS叫做UITextField,Html叫做TextBox或是input標籤。 這讓跨平台的開發者非常痛苦,痛不欲生。 而統一規格意味著,只要專心寫一套程
去年停了近一年這裡的文章,其實是因為忙著將2020 iThome 鐵人賽的得獎作品——每年九月會舉辦的活動,連續三十天發表IT技術類文章——集結成書。 《老姐要用Kotlin寫專案:從 Server 到 Android APP 的開發生存日記》是以小說的敘事方式,將一對姐弟工程師合作
此版本的目標畫面成果是: *金色名字。 *金色社交按鈕圖示,點擊按鈕另開對應的網頁或著顯示comming soon。 *名字和按鈕在網頁中央,如果網頁寬度不夠會換行,夠就不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