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我應該怎麼告訴你,你的孩子不適合本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北台灣某縣市私校近日都接到消息,特殊生12年就學安置名額大幅增加。雖然說私校大多是免試管道入學,但被局端安置大量特殊生也會讓老師備感壓力。
國中特殊生的特殊升學管道主要有二,一為免試入學,特殊生身份可加分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如果會考考20分,可以用25分和一般生競爭,等於說可以填到比自己程度更高一階的學校。一為12年就學安置,每位特殊生可填三個志願,國中端特教老師準備一疊相關資料給鑑定委員,讓委員決定安置在哪間高中職。
但事實上,安置上的學校就一定適合這個學生嗎?不一定喔。特殊教育法明文規定,學校不得以無特教資源為由拒絕特殊生與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因此無論公私立學校,特教資源豐富或匱乏都必須無條件接收特殊生入學。由於法規並無規範私立學校須強制性聘僱特教教師,因此長期以來特教資源匱乏。只好由輔導教師處理特教行政與相關業務。但在相關資源匱乏的狀態下,容易排擠到一般生的權益。輔導老師花費大量時間處理特教業務,處理輔導相關事務的時間就會被相對壓縮。
但許多家長往往認為,鑑定委員認為孩子適合這間學校,這間學校就應當無償滿足我孩子的需要。輔導教師成為當中的夾心餅乾。有些老師會試圖在安置報到時告知學校資源的有限,很有可能無法滿足該生的大量特殊需求,但隨即被投訴到有關單位。(有興趣的人可以查詢去年的木*高工身障學生案、20年前的景*高中玻璃娃娃案)
另一部分是,部分學校安置錯誤,造成學生嚴重適應不良,屆時被檢討的又是高中端。私立高職資源匱乏卻常被家長用公立學校的標準來看待,教師背負家長、局端、學生的多重壓力。很遺憾地說,避免被告、被投訴往往成為第一優先考慮要素。在特殊需求學生權益與需求優先的背後,但誰又看得到一般生學生的輔導需求遭受排擠與漠視?
我知道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說我先把溝通的要訣寫下,供私校輔師參考。
  • 目的:以平和委婉的方式告訴家長學校資源有限。請家長慎重考慮是否讓孩子就讀,以達到適才適所的教育目的。
  • 評估:透過詢問國中就學經驗和適應狀況,了解學生是否能穩定就學、入班就讀、遵守基本團體規範。這三點非常重要。希望學生是有心就讀,而非來混學歷,私校需要把關基本的品質,因為一旦被貼上這所學校放很寬、很好拿到畢業證書的標籤、其他類似狀況的學生家長也會聽到風聲,因為某些族群的家長本身有綿密的後援系統,相關資訊與資源都互通有無。
  • 溝通:在評估的過程中已經開始透過傾聽與同理,與家長建立關係。教師也可以在過程中傳達學校的氛圍、需要學生遵守的規範、學生從國中到高中需要在心理或作息調整的部分。當認為學生不適合就讀就可以委婉地告知。請不要直接拒絕學生入學,這樣會讓家長學生感到受傷,也很可能被投訴。
  • 請這樣做:
  1. 表達出與家長學生站在同一陣線的態度,我很關心你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狀況,我們都希望學生可以順利平安。例句:媽媽/爸爸/主要照顧者,我真的覺得你很關心孩子,孩子成長的過程你也付出很多。
  2. 重述學生的特殊需求,表達有聽到家長的想法與孩子的需要,再說明學校的限制,例如:我剛聽到您說希望呱呱數學可以抽班,體育課沒有辦法入班,我也真的覺得他有抽班的需要,但我們學校沒有特教教師,所以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這個部分就是重點,要委婉表達,又不觸怒對方,避免他轉身向局端投訴,這需要你前面花時間建立關係與傾聽。前面沒處理好,後面直接勸退,但就等著被投訴。因為家長只會感受到他被拒絕,不會顧慮到外在客觀環境與資源匱乏。你要先表達同理,對方才有可能反過來理解你。
  3. 要指引他方向,被勸退的感覺一定很不好受,但我們都是站在學生的立場與需求著想,老師也可以提出有哪些學校可能比較適合他的孩子,例如:缺曠嚴重的學生,可以就讀只需半天課程就可以拿到學位的某些學校。或是選擇其他可以滿足學生需求,管束較低、限制較寬鬆的私立學校。
  4. 公立學校的部分,我的方式是詢問家長學生的挫折容忍力如何,因為安置進來成績會和一般生有些不小的落差,需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學校教師是按一般生的程度去做教學,考試的難度也是按一般生的程度來編撰,這可能讓學生感到挫折。另外公立高中的升學壓力大,學生也需要有心理準備。也因為公立高中不收手機,學生也會需要學習手機使用上的自律。這些不見得是勸退,而是給學生打心理上的預防針,讓他在入學前調適自己,以適應學校的教學與環境。通常第一次段考會有點震撼,我會特別關心學生的適應狀況。
  • 在不得拒絕特殊生就讀的情況下,維護學校校園資源的動態平衡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希望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分配在服務一般生上,我不希望那些不會積極爭取自身權益的學生被忽略。特殊生背後有家長、有特教科,但一般生也需要被關心與照顧,而不應該是反正他們不會投訴、不會出事,就可以被忽視,這不是擺明在欺負人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我觀察整個諮商心理師的實習制度超過八年。但會有種越來越悲觀的感受。 我先講這十年來的改變,以心理機構來說,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的場域由以往的大專院校,轉向教學醫院、社區機構,近幾年更有身心科診所開始收全職實習生。
行動心理師是很多心理師的生涯選項之一,有一年我認真的想過這回事,想完之後就放棄了(倒地)。相反的,我卻一直從事不為碩班老師視為正務的個管職務。關於行動心理師的生活甘苦,網路上的分享很多,隨便搜尋一下都找得到。但我想談的是關於機會成本這件事情。
精神科醫師社群中被轉貼了一張宣傳海報。看似是一般柔道班招生廣告,重點在最後一段文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學生! 」。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我觀察整個諮商心理師的實習制度超過八年。但會有種越來越悲觀的感受。 我先講這十年來的改變,以心理機構來說,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的場域由以往的大專院校,轉向教學醫院、社區機構,近幾年更有身心科診所開始收全職實習生。
行動心理師是很多心理師的生涯選項之一,有一年我認真的想過這回事,想完之後就放棄了(倒地)。相反的,我卻一直從事不為碩班老師視為正務的個管職務。關於行動心理師的生活甘苦,網路上的分享很多,隨便搜尋一下都找得到。但我想談的是關於機會成本這件事情。
精神科醫師社群中被轉貼了一張宣傳海報。看似是一般柔道班招生廣告,重點在最後一段文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學生!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