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喜歡自己」的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有人跟我說「以後找工作就找自己喜歡的,不要讓自己壓力這麼大的,錢不重要」,我不知道該給他甚麼回應,因為我內心的聲音是「對不起,我從小到大就沒有人引導過我該如何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該怎麼為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付出努力,我根本沒有「培養喜歡」的能力,我不會喜歡自己,也不會為自己找到喜歡的方向」,我有印象以來當我滿心希望要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出時,面臨到的都是「你的個性不適合做這個!」、「你要走這條路以後能做甚麼?」、「你要做這個等以後成年了就讓你自己選擇!」、「你對這個有興趣,先給你一個難題與一些殘酷的現實」、「我們沒有這個命」、「這個不好,不要碰」。要學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在把自己變成自己不喜歡的人後就可以隨便能回頭找回來的,我已過了不惑之年,我正在努力地靠著別人的幫助引導著我開始學著喜歡自己,請別這麼輕描淡寫的認為我的困境跟心靈雞湯一樣好像聽到的瞬間就能改變領悟一樣,不是正在面對的當事人,就請只要真誠地陪伴與真正地理解就好了。
avatar-img
12會員
57內容數
人生一幕幕地像是電影蒙太奇般的場景,而我將這些瞬間的情感被動地分鏡取出,串聯這些場景與感受重組,賦予我的人生一些新的生命。我想要用這個專題感受與表達我所看見的世界,也想用這個專題來撫慰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歇斯•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就是長期被否定的原因,在我正想要開始探索人生一些可能性時就會被否定,所以造成我一直以來看待事物與心情也是會先帶著否定自己與悲觀的情緒;探索事物成不成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願意去探索與面對未知,但是我卻本末倒置了。悲觀與否定自己是我肩上沈重的大石,繼續療養自己,繼續接納自己,接納當下疲累不完整的自
自己給自由感建立了一個公式,來驗證一段時間看看是不是能夠符合;自由感 =[(愉悅感+選擇感)/(愉悅感+選擇感+慾望+需求)]X 100%。有時候錢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也可以規避很多麻煩跟煩惱,但是是否會在眼裡把物質看作是糞土跟鴻毛,都是自己決定的。不一定是錢多到想買什麼都買得起了才會感到自由,但也
也許就是長期被否定的原因,在我正想要開始探索人生一些可能性時就會被否定,所以造成我一直以來看待事物與心情也是會先帶著否定自己與悲觀的情緒;探索事物成不成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願意去探索與面對未知,但是我卻本末倒置了。悲觀與否定自己是我肩上沈重的大石,繼續療養自己,繼續接納自己,接納當下疲累不完整的自
自己給自由感建立了一個公式,來驗證一段時間看看是不是能夠符合;自由感 =[(愉悅感+選擇感)/(愉悅感+選擇感+慾望+需求)]X 100%。有時候錢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也可以規避很多麻煩跟煩惱,但是是否會在眼裡把物質看作是糞土跟鴻毛,都是自己決定的。不一定是錢多到想買什麼都買得起了才會感到自由,但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他人期待下生活的困境,鼓勵讀者反思自己的內心聲音。作者提到,許多人在學業和職場上追求外界所認可的成就,卻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從《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一書中獲得的啟發,提醒我們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尋找獨特的使命與價值,並勇敢追求夢想探索的旅程。
很多人都會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有一種說法是,那先想想自己不喜歡什麼。 這是可行的,但也會碰到新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以為我們不喜歡,但事實上只是因為我們的誤解,或是我們認為我們不擅長。 然後在我們把所有不喜歡的都刪去之後,會發現剩下的也沒有特別喜歡的,但我們開始在這其中逼迫自己勢必要做出選
Thumbnail
一直以來捆綁著我的枷鎖 從小到大想做什麼都時常被反對,什麼都得聽從家裡人的『命令』,比方說要讀什麼學校、什麼科系、工作一定要找錢多的,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斷的被忽略。或許是這樣的關係,一直到工作之後,內心還是會被束縛住,心裡知道這不是想要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跑去讀
如果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的話, 那必定是得透過比較來確定自己其實沒有不好。 然後在被指責或是發現自己做錯的時候, 一定要找到其他人其他原因來怪罪,因為沒辦法再承受謾罵自己的聲音,沒辦法更不喜歡自己了。 上述這些問題,我其實覺得我問題不是很大。 但也發現,問題也不是太小。 就也發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將其融入工作中。作者強調,找到喜歡的事不僅是簡單的興趣,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反思。透過自我提問和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識別出符合自身興趣與優勢的職業方向。文章還指出,興趣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選擇工作時應考量的篩選條件同樣重要,這樣才能長期享受工作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透過自我理解術來釐清人生方向的要素,探討了三大支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及重視的事。內容涵蓋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幫助個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在現代職場中應對迷茫感的策略。讀者能更深入理解自我內心的需求,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你就不知道怎麼支持自己、與自己內在一致。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每個人愛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些人是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吃,有些人是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按自己的方式百百種,但我覺得愛自己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不要迷失自我。   我以前算是個不愛自己的人,總是活在別人的想法裡,別人一句話,或者自己犯了一點小錯,我都會自己責備自己。像是有一次我不小心說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他人期待下生活的困境,鼓勵讀者反思自己的內心聲音。作者提到,許多人在學業和職場上追求外界所認可的成就,卻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從《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一書中獲得的啟發,提醒我們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尋找獨特的使命與價值,並勇敢追求夢想探索的旅程。
很多人都會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有一種說法是,那先想想自己不喜歡什麼。 這是可行的,但也會碰到新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以為我們不喜歡,但事實上只是因為我們的誤解,或是我們認為我們不擅長。 然後在我們把所有不喜歡的都刪去之後,會發現剩下的也沒有特別喜歡的,但我們開始在這其中逼迫自己勢必要做出選
Thumbnail
一直以來捆綁著我的枷鎖 從小到大想做什麼都時常被反對,什麼都得聽從家裡人的『命令』,比方說要讀什麼學校、什麼科系、工作一定要找錢多的,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斷的被忽略。或許是這樣的關係,一直到工作之後,內心還是會被束縛住,心裡知道這不是想要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跑去讀
如果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的話, 那必定是得透過比較來確定自己其實沒有不好。 然後在被指責或是發現自己做錯的時候, 一定要找到其他人其他原因來怪罪,因為沒辦法再承受謾罵自己的聲音,沒辦法更不喜歡自己了。 上述這些問題,我其實覺得我問題不是很大。 但也發現,問題也不是太小。 就也發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將其融入工作中。作者強調,找到喜歡的事不僅是簡單的興趣,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反思。透過自我提問和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識別出符合自身興趣與優勢的職業方向。文章還指出,興趣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選擇工作時應考量的篩選條件同樣重要,這樣才能長期享受工作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透過自我理解術來釐清人生方向的要素,探討了三大支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及重視的事。內容涵蓋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幫助個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在現代職場中應對迷茫感的策略。讀者能更深入理解自我內心的需求,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你就不知道怎麼支持自己、與自己內在一致。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每個人愛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些人是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吃,有些人是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按自己的方式百百種,但我覺得愛自己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不要迷失自我。   我以前算是個不愛自己的人,總是活在別人的想法裡,別人一句話,或者自己犯了一點小錯,我都會自己責備自己。像是有一次我不小心說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