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氣叢林移動城堡_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21/1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入口大階梯
這次接近他的方式是從士林捷運站沿著中正路和士商路一直漫步過去,如果要說第一眼看到這棟建築物,早在前一個路口應該就已經瞥到他和天文館的量體,但抱持著只是晃晃景觀、走一下空橋的心態並沒有特別慎重的感受,屬實可惜。但實在過分愜意舒適,所以回家稍微做了一下作業mapping一下。

全區配置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從原舊館不堪使用重新規劃(本館)與台北市兒童新樂園、天文館座落在外雙溪與基隆河口交界處,原規劃位置於台北市林25號公園預定地(現今美崙公園),後應多次評估整至現在位置。(平時玩遊戲也會這樣蓋,但理由僅是從河口那邊看回來很漂亮....然後對面地價會變高,納稅的收入會變多><)
但如此完整的公園文教園區卻是個捷運到不了,附近房子沒蓋滿的邊陲地帶?是社子島禁建又或焚化爐的鄰避效應呢?還是其實大家都已經買好地蓄勢待發中?這一點也是蠻好奇的。(題外話了)

原建築設計

新館(本館)為蔣紹良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向南海舊館(盧毓駿先生設計)的外圓內方語彙致敬,並結合結構外露的雕塑感與當時高科技的建築語彙,整體空間流動性跟老照片上的互動裝置都十分有趣。
整體量體從下方模型照片來看,原入口空橋(桁架藍色空橋)和後方下挖地景公園的空間設計動作其實都還是有被保留起來。
照片來源 : 華玉美術設計公司
照片來源 : 華玉美術設計公司

景觀改建計畫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360。全向度開放的探索地 圖片來源 達觀網頁圖片來源 達觀網頁
重新整合本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第一期配合建築圓型量體與地面遊走的經驗,確保從任一方向切入都能感受到開放而歡迎探索的空間氛圍。也將一些空曠的大廣場結合微氣候與植栽作了很大幅度的改善,甚至還慢慢滲入了建築空橋或是穿廊,超級愜意又適合約會!!!
原本的裝置藝術也重新移設位置並在鋪面變化下創造出了很多遊憩休息空間(椅子可以轉動超級可愛,高架通透的地坪也對大樹超棒的),最厲害莫過於新舊銜接在空間序列上幾乎毫無破綻非常自然,僅能靠著些許材質、顏色和老化程度作簡易的判斷哪些是新的那些是舊的......,設計的調整刀刀切中核心,無論是大配置下的整體改造到小空間的視覺環境營造都讓人非常佩服。
就以入口廣場為例,一些尺度上的調整和空橋的變化,就重新彰顯了新一個世代的科技與自然的共存的普世價值(但目前空橋的塑木完成面好像重新整理中,故沒有照片)。
可以旋轉街道家具+既有科學裝置藝術移設的異曲同工之妙
蔓延至空橋與川廊的景觀植栽

木構空橋

沈鴻濤建築師事務所+冨田構造設計事務所
整體結構只有兩端入口側與既有建築銜接,其他全部都靠鋼纜吊掛,每每有小朋友跑來跑去都可以看到鋼纜的抖動,嚴重懼高症的我幾乎只能抓著欄杆一路抖過去,但我還是有強忍著恐懼停在中間審試著不曾出現過的視角,站在空橋上就像在一個巨型機械的蒸氣核心一面操控著這隻叢林移動城堡往河岸前進...
結構優美輕巧,木構與鋼構的組合也變得更加溫潤,現場展示有說明其中設計的轉變,可以看出簡化結構與整合欄杆與鋼纜的契機。現場還有縮時攝影的小短片非常精彩,真的一定要現場走一遍才能感受到他的張力。
優美的弧線中央指揮站
腳一直抖
查了一些資料感覺這計畫還會一直進行下去,真的是非常期待,覺得在如此巨大的量體空殼下(礙於展示的改變現場展示內容屬實有一些短暫的空缺)卻人做出如此巨大的宣言與進化,實在是太強了!!!!!!!!!!!
補充說明
原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最開始為建築師盧毓駿先生設計天人合一的館舍,由於也是過分重要,後續希望有時間自己也能好好整理消化一下再分享。(目前作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使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