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的前、中、後調

2021/12/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家都知道香水有所謂的前調(Top note)中調(Heart note)後調(Base note)。這種香水金字塔結構是Jean Carles 在1961發表的文章 "A Method of Creation and Perfumery" 所提出的。後來這種金字塔結構廣為調香師所使用,變成了香水業界的標準。
所謂的前調是香水剛噴出來,酒精揮發之後,最一開始聞到的清新香氣。約數分鐘(或十多分鐘)後,清新的氣味揮發掉了,香水的氣味會轉變為較溫和的中調。再等數十分鐘,溫和的中調香氣也揮發完了,於是香水只剩下沈穩的後味,一直到完全沒有味道為止,這段時間的氣味就是所謂的後調。香水的前中後調如果用時間來切割並不太正確,因為原料配方和設計會影響前中後調氣味的切換。所以直接嗅聞香水,明顯感受氣味的變化才是正道。
一般來說,前調大部份是柑橘、草類。中調大部份是花香、樹木。後調則大部份是樹脂、根部、動物味。當然上面說的只是大原則,植物並不是生出來自己說:「我是前調」、「我是中調」、「我是後調」。是人武斷的將植物分類。有些草類,例如香蜂草,氣味延續力很好,會一直停留到中調。也有些草類,例如廣藿香,氣味是厚重的木質調,直接被歸類到後調原料。同樣是樹木,松針的萃取部位是針葉,氣味輕盈,很有芬多精的感覺,接近前調;雪松的萃取部位是木頭,氣味沈穩,接近後調。
那要如何知道原料是屬於前調、中調、還是後調呢?除了查資料外,其實最直接而且有學習意義的方法就是拿出原料,用相同的濃度稀釋(例如用酒精稀釋到10%),取試香紙沾相同份量的原料,觀察氣味的變化。前15分鐘大約每分鐘都要試聞一下氣味的變化,之後可以每間隔5分鐘試聞。一個小時後,每半小時聞一次就行了,一直到幾乎聞不到氣味為止。最後的重點是把這些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例如什麼時間點的氣味開始變得明顯不同(即使是單一原料也會有氣味的轉變)?什麼時間點氣味變得很微弱?什麼時間點氣味幾乎消失?這樣的觀察記錄會變成你調香上的資料庫。比起參考書本上告訴你佛手柑是前調、橙花是中調、檀香是後調,會更有意義的多。
做完實驗,現在已經知道那些是前調精油,那些是中調精油,那些是後調精油了。可以開始調製香水。於是構思:「前調要佛手柑、粉紅胡椒,中調是茉莉、橙花,後調是橡樹苔、岩蘭草」。從原料瓶拿出佛手柑、粉紅胡椒、茉莉、橙花、橡樹苔、岩蘭草,混在一起調成香水。結果卻發現混和出來的味道怎麼沒有依照原料的前中後順序出現,全部混成一團了,怎麼會這樣?
還記得剛才做的實驗嗎?前調原料一開始氣味確實很強烈。但是中後調的原料難道在一開始完全沒味道,等到後面氣味才一次全跑出來嗎?當然不是!中後調的原料在一開始就有味道了,只是比較沒這麼強烈,但是卻很持久。所以香水的前調其實是所有原料在那個時間點的氣味總和。以上面的例子,前調其實是佛手柑、粉紅胡椒、茉莉、橙花、橡樹苔、岩蘭草的前味加總。等一段時間後,佛手柑和粉紅胡椒的氣味淡了,這時的氣味變成茉莉、橙花、橡樹苔、岩蘭草的中味加總。最後再等茉莉、橙花的氣味也淡了,就只剩下橡樹苔跟岩蘭草了。
當然一切也沒那麼簡單。前調的原料如果加入後調原料,後調原料大分子的特性,可以拉住前調易揮發的小分子,減慢前調揮發的速度,也就是可以延長前調的持香時間,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定香。使用後調的天然原料來定香,例如:廣藿香、岩蘭草、橡樹苔…往往因為原料本身的氣味過重,份量若是加得太多,反而影響了前中調的表現。合成原料裏會有一些氣味清淡的定香原料可以使用,比較不會影響前中調的表現。
另外也還有一件事需要提醒。加入一個原料,有時並不止是氣味上的疊加,A原料和B原料有可能產生化學變化,形成一個全新的味道。這也是為什麼新配方調好後,要放個十分鐘再聞(最妥當是放幾個小時後再聞),這樣的混合後的氣味才會穩定。也是香水製作完成後需要一段時間熟成的原因。這種原料疊加後的氣味變化沒有公式可循,只能靠經驗的累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把廣藿香和維吉尼亞雪松依3:5的比例混和(稀釋在酒精裏),每天用試香紙沾一些來觀察氣味的變化。你會發現一個月後,兩種原料的氣味融合的非常好,新的味道沒有廣藿香的厚重,也不像維吉尼亞雪松的暖調,多了許多明亮感。
初學調香的學生有時會提出有趣的問題:「我可以把柑橘當後調,檀香作前調嗎?」
我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先來作一下實驗。
接下來我們拿佛手柑、羅勒、蘇格蘭松、維吉尼亞雪松、小花茉莉、玫瑰原精、廣藿香、東印度檀香這8種原料稀釋到相同濃度(10%)來測試持香時間,如圖。得到下面的觀察心得。
佛手柑、羅勒這兩種歸在前調的原料,確實一開始的氣味強烈。但是小花茉莉和廣藿香的氣味也不遑多讓,可見這兩種原料對前調的影響很大。
一段時間後,原本歸在中調的蘇格蘭松氣味反而最先淡去。佛手柑、羅勒的氣味仍然強烈。
時間持續到兩個小時後,佛手柑、羅勒、維吉尼亞雪松的氣味都漸漸淡了。剩下廣藿香、東印度檀香這兩個後調原料不必說,還一直很穩定。玫瑰原精的氣味仍然維持著不張揚,柔和的路線。小花茉莉的氣味強度驚人的保持著,一樣的張牙舞爪。
再數小時後,連玫瑰原精的氣味都很淡了。只剩小花茉莉、廣藿香、東印度檀香這三個原料還在繼續。另人意外的是:佛手柑、羅勒其實還有淡淡的氣味。
根據以上的觀察,是不是和書上寫的前中後調有很大的落差?小花茉莉幾乎從前調一直持續到後調,佛手柑和羅勒出乎意料的持久,維吉尼亞雪松的持香度並不出色,蘇格蘭松反而最先淡去。
值得一提的是東印度檀香。氣味一直很穩定,不張揚,對前中調的影響很小,又能產生沈穩持久的後調。非常適合當輕盈路線香水的後調。
做完上面的實驗,關於「我可以把柑橘當後調,檀香作前調嗎?」這個問題,你有答案了嗎?
如果我把問題改為:「我可以不要其它前調,直接用檀香作前調,可以嗎?」
其實答案也挺簡單的:「前中調原料不要加(或是只放一點點),後調加大量檀香和其它氣味清淡的原料就行」。因為沒有其它的前中調原料和檀香搶戲,於是在前味就能聞到檀香了。你可不要以為這種作法很怪,有一些香水就是這樣,幾乎沒有搶戲的前中味,一開始就是沈穩的木質調,一直維持到最後。例如:Santal Insolent Molinard,前調的胡椒、豆蔻其實非常清淡,直接就是檀木、雪松的味道。
另外還有一種香水俗稱線性香水。沒有前中後味的氣味變化,從頭到尾維持住一種味道(或是氣味變化的很少)。例如Chanel Chance系列香水。這是怎麼做到的?
基本上這種線性香水是無法用天然原料達成的。必須使用一整群氣味持香度相近的合成原料來調香,再加上氣味清淡的後調原料來定香。因為原料彼此的持香度差不多,所以整個香水揮發週期的氣味變化也不大。若是想要模擬清新的柑橘調,當然不能使用天然柑橘精油(或許只能用一點點,或許使用去萜烯精油),需要用合成原料來調出柑橘的清新氣息。我實際試香的感覺,線性香水比起一般香水較不細緻,化學感較重,或許這只是我個人的偏見而已。
圖片取自 Fragrantica 網站
    調香師的日常修練
    調香師的日常修練
    這個部落格專門發表香水調香的技術性文章。 調香課程請關注我們的 信念香氛工作室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aith_parfum 或透過Line詢問, ID: kulaja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