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偏鄉教育付出的那六個月—我在誠致教育基金會實習的看見

  2021年八月,我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成為實習生,誠致目前經營九所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我們稱之為「KIST學校」。成為誠致的實習生,讓我更貼近偏鄉教育現場,看見偏鄉教育的難處,但同時也看見希望,而我也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受到感召加入KIST,誠致未來的教育藍圖不是夢。

  什麼是偏鄉?所謂的偏鄉,並非開車去信義區很遠或公車班次很少,而是資源、環境、生存的弱勢,是大家普遍不清楚的真相。畢竟比起這些偏鄉地區,更多人去的是國內與國外的旅遊勝地。
  台灣的城鄉差距有多嚴重?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我們的落差是世界第一,學生程度相差達七個年級。城鄉差距嚴重的情況下,弱勢學生先天家庭能提供的支持不足,加上偏鄉小校資源的後天弱勢,這二十萬個偏鄉孩子只能坐等失敗。 讓一個孩子到達頂尖並不需要花費太多國家資源,因為本身家庭具備的資源就足以讓他們成為頂尖,然而一但要去處理因弱勢而產生的問題,則需要花上數倍國家資源去亡羊補牢。
  偏鄉教育,是件很難但投資報酬率很高的事情。

  進來成為實習生的第一天,就能體會到誠致的組織文化非常有特色,也與傳說中的職場與眾不同,看了《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 誠致的KIST實踐經驗》之後才知道這是有根有據的營造。在誠致,工作的過程中我可以自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論職級位階都能像在學校完成報告一樣合作討論。身為一個連大學都還沒畢業的超新鮮人,最怕得罪長官,長輩也再三告誡我在外工作要八面玲瓏。但顯然誠致不是這樣的地方,這讓我感到非常放心。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人留得下來,才能做大事。
  KIST學校在教學上除了知識學習的認知層面,也相當重視品格,「七大品格」的融入,讓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知識之外,也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偏鄉學校的孩子在成長環境中普遍缺乏正向經驗的支持,他們充滿挫敗經驗且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處境。所以KIST學校除了致力於幫助學生建立好的學習環境之外,提供正向經驗與支持,也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品格,同時體認到自己其實有能力改善自己的處境。
  KIST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也非常善用科技。曾有人說,教師工作遲早會被科技取代,但我不認為科技是來取代教師的,反之,我認為他應該是幫助教師做翻轉的利器。科技應該用來幫助人們做到更多事情,所以除非老師們因循守舊、畫地自限,否則應該要成為比起過去更重要的存在才對,因為老師的存在已經變得難以替代了。

  在擔任實習生的過程中,我同時是KIST學校峨眉國中「悦讀學伴計畫」的組長,這個計劃招募來自全臺的大學生,在每週的固定時間上線與KIST學校的學生一起閱讀英文。峨眉國中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悅讀學伴計劃,所以我間接帶到的就是全校的孩子。
  在擔任學伴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正在投入偏鄉教育,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過去提到「城鄉差距」與「教育不平等」的時候,我們普遍認為這是個難解的議題,是難以撼動的社會結構的一部分。然而,我的誠致經驗告訴我,改變正在發生,它不是不會發生,只是我們難以一時半刻就看見成果。
  教育是百年大計,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想參與實驗教育,我會說:「因為我想參與改變,並且看見改變。」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永遠是學生的實驗教育工作者—筱原純:「用溫柔的態度,打一場屬於年輕世代的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