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理性代表前進的方向,感性代表前進的動力。當理性獨自弄權,是一種壓制的力量。雖然找到前行的路,但當失去眾人的心,只會滯留在理想之中而難有進展
在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習慣性防衛,當人受到挑戰時,會本能地反駁對方,不論對方給你的建議是好或是不好。因此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時,如果只以純粹的理性面對,必定會在人性上受到反擊。
之前曾遇過一個同事,性格相當固執,每次有問題要他更改總是會失敗,想盡辦法找理由搪塞過去。除了本身性格外,正所謂忠言逆耳,別人給的建議難免會覺得刺耳,相信是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的情形。
當感性自由奔放而無所拘束時,猶如失控的火焰一般將一切燃燒殆盡。如同意氣用事,心靈的風暴肆虐著人生海洋,一艘名叫目標的船隻在這之中翻覆。
如果做事情只靠情感來決定,就像是每件事都靠直覺來做。有時候會有很準、很有效的結果出現,但更多時候會發現事情總是無法如預期般地達成目標。
曾經聽別人說過,有一位愛鳥人士,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疑似有鳥被車子撞到,當下就想路邊停車去找鳥把鳥救回來,後來被朋友制止才作罷。單純看救鳥這件事情是相當有愛心,但當他只憑愛心來救這隻鳥而沒被制止的話,最有可能就是被車撞、讓他人車禍受傷且鳥也救不到。可謂損人不利己,沒達成目標就算了,還造成更多問題。
我們應當寄身於理性,而運行於感性。用理性思考問題,尋找目標的道路在哪,但在做事情時則須富有情感,畢竟人是訴諸情感的生物。理性與感性的中庸之道在哪也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實踐、時常反省,才能找到完善的方法。